探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及护理对策论文_刘敏,马晨

(石河子绿洲医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目的:观察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各类要素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出2015年12月到2018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住院精神病患者46例,记录全部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各类要素与护理方法。结果:全部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关键要素即患者心理的要素、医护人员的要素、监管的要素与环境的要素,占了关键要素的41.30%、23.91%、19.57%、15.22%。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与各类要素间具备关联性,要予以具备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才可以极大地减小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的概率,保障患者的住院安全性。

【关键词】出走行为;精神病;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269-01

精神病患者因为思维型障碍、行为混乱等,如果监管不够,较易产生出走等意外事故,为患者与社会予以各类安全风险。对此,怎样高效地防范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的出走行为,清除其出走的观念,变成了精神科所需注重的核心。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的要素尤为大量且繁杂,不单会被病症相应的心理要素所引领,还与住院条件、监管体制、护理心态等紧密联结。把握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关键要素,并予以具备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尤为关键[1]。文章调研了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各类原因与护理方法,并总结结果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式

1.1 相关资料

选出2015年12月到2018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4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样本,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24例、22例;患者的年龄最大67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为(44±2.98)岁。

1.2 方式

依据护理的经验,并搜寻有关的材料,把握了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的关键要素,比如,心理的要素(稳定住院与否、体会到乏味及单调与否、在恢复期之中产生了心理压力与否、被病态的心理所引领与否等)、医护人员的要素(医护人员的职责意识较弱、并未把握患者的病情、未与患者开展交谈、工作心态过差等)、监管的要素(在施行监测期间监管过弱、安全监测未达标、陪同体制不够健全等),并借助搜寻各大病区所汇报的出走意外成果与要素,依据患者的情况,增强与医护人员、患者开展交流,对于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的关键要素予以调研。

1.3 疗效评测

记录全部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各类要素与护理方法。

2.结果

全部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关键要素即患者心理的要素、医护人员的要素、监管的要素与环境的要素如表所示。

3.讨论

近几年,因为被各类要素所影响,精神型病症患病的概率逐步提升,让住院精神病患者有所增多,而出走行为产生的概率也逐步提升[2]。有调研指出了,57%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具备出走观念,28.41%的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了出走行为,极大地危害到了精神科之中安全监管的成效。对此,把握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要素尤为关键。

为了极大地减小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概率,要增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的出走予以监管及防治,汇编具备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即:

(1)增强心理方面的护理:增强与患者开展交谈,激励患者予以质疑,并立即辅以回答,使患者定心接纳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平稳,自知能力得以康复,要想出院后,应增强对患者辅以健康方面的宣讲,告知患者接纳稳固治疗的关键性,防范病情重复发作。如果患者想念亲属,应使亲属进行探访,为患者予以大量的精神扶持,使其定心进行住院。

(2)充实住院的生活:为了防范患者在住院时的生活太过单一,应激励患者加入到集体型活动之中,把握患者的偏好,并适宜分配其加入到工娱型活动之中,让患者的住院生活更为多元。

(3)增强监管:对于病情过重、缺少自知能力的患者来说,应增强健康方面的宣讲,定时监测患者具备的危害物体,并健全交接班体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格交接重点患者,设立警示标识,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患者在外出后,应分配医护人员予以陪同,对具备出走观念的患者来说,应增多监测与监管。另外,在引领患者实施户外型活动期间,应保障户外型活动场地的密闭及安全,且场地不应具备高危物体,患者在进出病区,治疗检查,施行活动前后针对这类患者要进行分类管理,合理安排,随时把握人数总量做好安检。严格交接班。

(4)门窗方面的安全监管:门窗即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关键渠道,应对门窗辅以安全方面的监管,医护人员在对工作施行交接班期间,应监测门窗受损与否,对于受损的门窗要立即辅以维护,对于锁住的门窗要监管钥匙,如果有所丢失,应马上搜寻,加强对清洁员及陪护安全制度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5)在产生出走行为后予以的护理:只要患者产生了出走行为,就应马上予以汇报,并告知保安锁上门窗,防范患者走至院外,告诉患者的亲属,让其辅助找人。同时,引领医护人员在室内各大车站等加以搜寻。如果1d还未具备患者的讯息,汇报至派出所之中;如果具备患者的讯息,引领医护人员借车接回。患者在回院后,掌握患者的内容动态,防范二次产生出走行为,把握其产生出走行为的要素,对病区之中产生的安全风险予以调研,并辅以改良。

总之,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与各类要素间具备关联性,要予以具备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才可以极大地减小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的概率,保障患者的住院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迟岩霞.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276-277.

[2]翟利杰.住院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164-165.

论文作者:刘敏,马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探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及护理对策论文_刘敏,马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