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图在小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_英语论文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英语论文,课堂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金陵先生首创的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中国化的产物,它从微课程的属性出发定义微课程,明确其研究对象是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起基于“云计算”环境的以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等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鲜明特征的基本模式(金陵,2013)。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

      由于思维导图是知识和思维过程的图形化表征,是一种用图表来组织、阐述、表达知识的工具,所以它能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筛除杂乱信息,保留关键内容,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或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加速知识获得的过程。

      笔者目前正主持江苏省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微视频支持下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实践研究”。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积极尝试把思维导图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小学英语翻转课堂,得到了一些收获。

      一、思维导图在翻转课堂课前学习阶段的应用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可以划分为课前、课内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由此构成微课程教学法关于翻转课堂的框架(见图1)(金陵,2013)。

      

      译林新版《英语》的Story time板块是每个单元的核心板块,借助活泼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对话或短文的形式呈现了词汇、句型、日常用语和语言功能,词汇以图片方式呈现在页底。既有语篇又有词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要想在一课时内学好很不容易,多数情况下教师们只能匆匆讲完,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拓展与应用基本无暇顾及,只能留置后来的课时。而翻转课堂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本课时的要点、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下简称“任务单”)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自定进度来学习,由个性化学习所需的时间来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到了翻转课堂的课内学习阶段就有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内化、拓展和应用,单位课时的学习容量明显增大、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主体,教师关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驾驭、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学方法的渗透、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等,都会在任务设计中呈现出来。好的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之后,就能达成目标,即达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Story time板块的学习任务应该包括重点词汇、核心句型和语篇理解,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因素。学习者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一系列的元认知活动,在外界因素的激励作用下,通过同化与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张明芳等,2006)。如果就布置一些抄写、选择、判断之类的任务,对自主能力本就比较薄弱的小学生来说,将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自我规划、自行绘制与自主调整导图,这不但可以使学生自由地表述观点和描绘自己的思考过程,而且还给了他们想象的自由空间,可以拓展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思想。特别是译林新版《英语》以“功能”和“话题”来设计安排,词汇基本上是同类相对集中呈现,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绘制单词归类的思维导图来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笔者曾在泰州市“泰微课”支持下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观摩课——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7 What’s the matter?Story time。本课的设计遵循了微课程教学法理念。在任务单中,笔者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1见表1。

      

      这个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类与迁移,展开联想,绘制单词归类导图,为课内学习阶段的拓展练习进行词汇储备。

      微视频中的思维导图是这样的(见图2):以feelings为中心,六个单词分支是本课的重点单词,省略号分支是启发学生继续添加跟这些单词同属一类的单词。学生对这种任务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也符合小学生爱写、爱画的天性,从课堂检测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些单词的识记度很高。

      

      上课之前不少学生的思维导图被展示了出来,给了大家不小的视觉冲击,课后有听课教师这样说:“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灵感创作的火花在绚烂地绽放,孩子的智慧真的是不容小觑,我们要充分地信任他们。风筝只有松松手中的线才能飞得更高,有时候适当地放手,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也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翻转课堂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放手’机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令人赞叹!借助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可以“图式”的形式长期存储在大脑之中。当他们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拓展学习时,就会以自己已经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为基础,积极扩展思维,不断搜寻存在于大脑记忆中的相关问题,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加以思考。

      二、思维导图在翻转课堂课内学习阶段的应用

      微课程教学法下的翻转课堂课内学习阶段主要采用四个步骤:课堂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和展示质疑。展示是高效内化的策略,展示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成功的展示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极力追求的。因此,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展示,并且成功展示的话,他肯定就会爱上英语,他的英语成绩必定优秀。成功的展示离不开之前有效的协作,翻转课堂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小组合作,有效的小组合作有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能让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也能使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观点并作评判,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小组协作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在共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突破思维定势,产生更多观点,激发出灵感的火花;在互助合作中决定各层级的关键词和结构形式,既分享了集体智慧,又完成了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有利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与发展,还能有效地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以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 Story time翻转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在课内学习的协作探究环节布置了这样的任务:

      Watch a video about Miss Chen's holiday,then say something about Miss Chen's holiday plans.You can talk with the mind map.

      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见图3)复述教师的假日安排。学生只是看了一遍视频,如果按照平常的思维方式,是说不出几个要点的。但是像这样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成功复述了全部要点,因为思维导图为他们的复述提供了清晰的思维链条。

      

      再如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5 Seasons Story time翻转教学,教者设计的协作探究任务是Have a competition: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and one group represents one season.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说关键词,可以是颜色、天气、活动、水果或者服装……把关键词写到花瓣或树叶上,可从课文或任务单中获得帮助。

      展示质疑环节是安排的Retell the poems:(1)Retell by themselves.(2)Some volunteers come to the front and retell.教者先让学生展示本组书写的花瓣或树叶,口述之后,贴到黑板上,构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完成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导图尝试复述课文,在复述的同时,师生进行评价。

      一位听课教师这样评价:学生合作完成本课思维导图,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在完成导图的过程中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语言知识,之后看着导图复述课文,提升语言技能。导图用好、用实,课堂效率提高很多。

      又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翻转教学,在协作探究环节教师先示范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Spring Festival,要求小组合作讨论,仿照教师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其余三个节日。在学生协作完成导图之后,要求他们上前展示,每组的四个成员分别介绍一个节日,一边介绍,一边完成思维导图板书。教者设计的思维导图板书图文结合,非常生动醒目。(见图4)

      

      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既有个体的思维过程,又可以通过交流,发展学生对信息的筛选、甄别和归纳的能力。在交流、讨论和绘图的过程中,学生将课文中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起来,每个成员都有话可说,充分体现小组成员的主人公意识。通过交流和讨论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结构和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并将已经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成相关语言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很多单词,提高了词汇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了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这样的语篇总结、拓展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掌握知识脉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及彼。这些知识点基于课文、源于课文、高于课文,帮助学生将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及时转化成相关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交际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吉桂凤,2015)。

      翻转课堂的概念刚刚被引入我国,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实践和理论依据极少。让我们迎头赶上,做翻转课堂时代的弄潮儿。

标签:;  ;  ;  

思维图在小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