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在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小旺1,周文君2

湘潭市湘钢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探讨PFNA在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40,采取DHS内固定治疗)和实验组(n=40,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稳定性、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程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DHS、解剖钢板内固定对骨近端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PFNA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理想、并发症少等优势,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股骨近端骨折;PFNA;DHS;股骨近端解剖钢板

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患者,主要是指粗隆部位至骨干狭窄部位之间的骨折。针对此种类型的骨折,目前临床方面多采取手术方式治疗,手术方式不一,手术效果不一样。手术创伤大、患者卧床时间长、缺少早期运动和锻炼,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本文旨在分析PFNA在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44例,患者年龄28-90岁,平均年龄(70.5±2.5)岁;骨折原因:车祸15例,跌伤41例,高空坠伤24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骨科牵引床和C型壁透视复位。均在伤后2-6d内给予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DHS、解剖钢板内固定等手术治疗方式,具体方法:患者接受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之后,取平卧位,在C型壁X线透视之下将患髋外侧入路作为手术入路,充分暴露股骨上端和大转子,待骨折正确复位之后,将合适的DHS、股骨近端解剖钢板予以固定。术后视骨折稳定性决定术后制动时间2-14天不等。下地时间一般在家4天以上。

实验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具体方法:手术开始前,针对对侧股骨需要拍摄X线片,对髓腔大小进行准确评估,麻醉方式同对照组,在骨科牵引床上取平卧位,在C型壁X线透视之下牵引闭合复位,在正侧位对复位情况进行监测。待取得满意的复位之后铺上常规消毒单,自大转子顶点位置至近侧延伸带作3-5cm切口,将臀中肌劈开后充分暴露大转子,大转子顶点需要给予尖锥开孔、导针插入之后,在正侧位透视下确定导针均位于股骨髓腔之后,顺导针方向插入11.0mm空心转开孔,在髓腔内插入长度和直径适当的髓内针。透视之下确定骨折复位取得满意效果后,需要在解锁状态下将PFNA主钉插入,然后在透视下远近端均予以锁定钉固定。一般情况下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活动以及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屈运动,术后7d允许患者拄拐进行床下行走,但不可负重。根据X线片复查掌握骨折愈合程度,适当增加负重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前期准备工作相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制动时间、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快慢、骨折愈合时间长短、出现并发症机率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采用Harris评分量表[2]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共100分,其中≤60分表示恢复效果不佳,61-79分表示恢复效果一般,80-100分表示恢复效果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本组研究中得到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其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以x2检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其期指标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是股骨近端骨折的高发人群,牵引复位等传统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有效避免创伤进一步加重,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久而久之,容易诱发或者加重患者的基础病,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治疗顺利进行,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确定高龄并不是手术禁忌症,如果病人身体、经济条件允许的多采用手术治疗。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同时多科室共同协作,可显著提高高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同时选择适宜患者的手术和麻醉方式,保证创伤面积小、骨折及内固定均固定安全可靠,缩短手术时间等,就会提高手术成功率[3]。

DHS具备静力和动力加压的双重功效,其充分的将加压内固定装置和滑移式钉板固定装置相互结合,通过对螺纹骨折端进行加压,自钉、板将载荷向股骨干转移,以不断减少骨折位置的剪力,加快骨折愈合速度。但是有相关文献报道,此种内固定方法其侧方钢板多在股骨外侧位置,内侧皮质在缺损状态下,螺钉会对股骨头产生切割力,或者发生内固定移位、钢板侧螺钉脱出等意外情况,失败率比较高,手术时间也比较长,出血量明显增加,因此,其不是适合老年患者的理想选择[4]。股骨近端钢板固定方式雷同,只是固定材料不同而已,弊端同DHS大致相同。

PFM(股骨近端髓内钉)主要是针对Camma钉自身缺陷设计改良而成,因其直径比较小,无需扩髓。另外其将反角减小至6°,延长了锁钉孔和钉尾之间的距离,将锁孔改良成滑动孔,使应力降低。同时增加的放旋螺钉,减少了平均力臂,进一步提高可抗压、抗旋、抗拉的强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骨髓腔内的血运破坏情况,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所以比较适合骨髓腔小、身材矮小或手术耐受性比较差的老年患者。PFNA是在PFN的基础上改良发展起来的,其是一种专门为亚洲人设计的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同比PFN,其近端直径调整至细1cm左右,非常适用于亚洲人的骨髓腔。PFNA的螺旋刀片与周围疏松质骨可以产生一定的骨质填压,控制骨量丢失情况,所以其刀片与送至骨界面的应力载荷承受能力也随之增强。同比DHS,PFNA属于髓内固定装置,股骨干中轴是其主要承载力,其并不需要对内侧皮质的连续性进行重建,力臂也相应的缩短了,针对同样负荷的抗压、控制旋转能力、抗拉等性能更加良好,与生物学特点符合度较高。对不稳定性骨折固定之后容易出现的髋内翻等可进行有效预防,也可缩短畸形,相应的提高骨折位置的稳定性,控制并发症情况[5]。

本组研究中,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肢体制动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PFNA、DHS、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对股骨近端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PFNA具有微创、骨折及内固定均固定牢固、术后制动时间短、肢体功能恢复彻底、并发症少等优势,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曾绍林,汪莹,万云虹等.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15):98-99.

[2]韩宁,孙贵新,李增春等.PFNA及倒置LISS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8):871-876.

[3]彭坤云,隆元昌,付勇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7):1033-1035.

[4]王加利,张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伽马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2896-2898.

[5]吴昊,徐南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5):36-40.

论文作者:李小旺1,周文君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  ;  ;  ;  ;  ;  ;  ;  

PFNA在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小旺1,周文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