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论文_柯晓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论文_柯晓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为例

柯 晓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摘要】 爱情悲剧的认知和欣赏古今同理,中外同心,但是在中西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对汉乐府民歌的《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作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寻找作为爱情悲剧的文化共同因素,也探讨分析中外对爱情悲剧成因和人物性格认知偏向的不同。

【关键词】爱情悲剧 文化差异 比较

一、两部作品简介

《罗密欧与朱丽叶》,英文原名为The Most Excellent and Lamentabl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正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另一说法是改编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马泰奥·班戴洛(1480?-1561)创作的一部真实故事小说。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D婚姻悲剧。两部作品虽然时隔千年,地阻万里,但都是基于人口传诵的爱情悲剧创作出的文学作品,非常适合用来探讨中外对爱情悲剧的文化认同和差异,以下比较为了表达方便,两部作品将简称为《罗》和《孔》。

二、中外爱情悲剧认知的相同点

(一)双方殉情。这是中外爱情悲剧文化的共同基础,美满的一对无法结合而选择共同死亡。《罗》剧叙述了一对青年恋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自完婚,然而却因两家是世仇而无法结合,最终为追求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孔》诗叙述了汉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兄的逼迫下一同走上了绝路。

(二)广泛同情和惋惜,两部作品都以青年恋人双双殉情为代价换来两家的悔悟与和好。《罗》剧中面对悲惨的场面,两家世仇在亲王的训导下双双悔悟,罗密欧的父亲蒙太古说:“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一尊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朱丽叶的父亲凯普莱特也说:“罗密欧也要有一座同样富丽的金像卧在他情人的身旁,这两个在我们的仇恨下惨遭牺牲的可怜的人儿。”痛悔之心,溢于言表。《孔》诗虽然没有《罗》剧这样明确,但末段“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中的“求”字,也暗示出焦刘两家的后悔与和解。

(三)浪漫因素必不可少,《罗》剧中的爱情故事过程曲折,充满了鲜明的浪漫色彩;《孔》虽然以残酷的现实压迫表现对主人公的迫害,但最后一段写两人合葬,葬后墓上却桐柏交荫,鸳鸯双飞,充满浪漫的向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女主人公起初都是屈从于传统道德和礼教,但是为了爱情而敢于突破家庭束缚。《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听任媒妁之言加入焦家,与焦仲卿两情相悦、感情笃厚、夫唱妇随,当这么一段美满和谐的婚姻无法继续,刘兰芝牺牲牺牲自己而反抗命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开始只是母亲身边听话的好女儿,当父母要给她找个丈夫时,她顺从地说:“我且把眼神当一支试探的箭,母亲许我射多远我就射多远。”但是遇到罗密欧之后,她完全忘记了之前对父母的许诺。

(五)男女主人公必须都努力突破阻力,共同努力追求爱情自由。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 作为世仇家族双方的子女, 他们是不可能结合的, 再加上提伯尔特被罗密欧杀死, 可谓仇上加仇。然而两人的爱情并没有因此受阻。相反,面对罗密欧被放逐, 父母的反对逼迫和乳媪的态度转变, 朱丽叶先是痛骂乳媪, 然后喝“毒药”拒婚, 爱情的力量使他们经受住了可怕的考验, 并通过朱丽叶窗下的互诉衷肠、劳伦斯神父寺院里的秘密婚礼、朱丽叶喝毒药装死和双方一起殉情等种种途径排除这些障碍, 以实现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在《孔雀东南飞》中, 兰芝嫁入焦家后,刘兰芝处处恪守礼教戒律,甚至逆来顺受,艰辛地履行着媳妇的职责,结果还是被焦母所百般挑剔和不容。被迫回到娘家,在兄长的逼迫下,不得不答应再嫁。但是她与焦仲卿的爱情让她割舍不下,最后为了捍卫与焦仲卿的爱情,走上了殉情之路。

三、中外爱情悲剧认知的不同点

(一)中国强调外界社会制度因素,而西方突显人物性格悲剧。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都双双殉情而死,但刘兰芝的自杀成因是环境逼迫,起初刘兰芝在兄长的逼迫之下,她只得屈从,答应再嫁。焦仲卿闻讯赶来后,她说了再嫁的原因“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同时也要让焦仲卿断了重聚的念头:“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可焦仲卿却并不同情她的处境,对她不但不表示怜悯和安慰,反而说:“贺卿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一番以死相逼的话是导致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直接导火线。

而朱丽叶醒来发现罗密欧已死时,她毫不犹豫地将匕首刺进了自己的胸膛。他们的殉情自杀在没有外力推动之下是非常积极主动的。这在其他中外爱情悲剧的比较中也提到,中国的爱情悲剧中社会家庭因素更为挥之不去。

(二)欣赏典型人物的性格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充满反叛精神,为了追求自由爱情,他们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大胆违抗父命私自结合,虽然因偶然的失误走向死亡。而刘兰芝和焦仲卿身上虽然也有反抗精神,但相爱的双方在整部作品中强调消极地承受苦难。反应了中国传统的含蓄、礼教的特点,正如以下点评而言:他们彼此深深爱慕,但没有热烈的爱的表示或强有力的行动。他们彼此间的自我献身在表现上是如此含蓄平淡以至于似乎缺少牺牲精神,直到最后一刻,当他们决定采取行动的时候,彼此都只能走向死亡。

四、结论

爱情悲剧是人类共同的欣赏对象,不因为语音和文化等差异而隔膜的原因,在于文中所分析的中西文化对爱情悲剧认知的共性,没有郎才女貌的两人相爱相知而又不容于环境的矛盾冲突,没有对冲突的强烈反抗和失败殉情就没有爱情悲剧。同时中外文化对悲剧成因和性格偏向上又有不同认知,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叶水夫、吕同六主编,《世界中篇小说经典:意大利卷》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601页。

李达三、罗钢,《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12月版,第391页。

刘艳林,中西曲艺 殊途同归——《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比较,《名作欣赏》, 2011, 06期

论文作者:柯晓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论文_柯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