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掺技术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论文_朱文佳

复掺技术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论文_朱文佳

摘要:通过近年来的一些工程实践以及技术研究表明,通过在高性能的混凝土中采用复掺技术,能够十分有效的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实现改善混凝土地的施工性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就以复掺技术为研究重点,探究了复掺技术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以及实施情况。

关键词:复掺技术 预拌混凝土 应用

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的着重发展,相应的施工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精湛,其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是一项最具有代表性的施工技术,复掺技术作为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混凝土预拌技术更好的发挥其使用价值的辅助技术,能够帮助混凝土中的各种原料发挥其基本作用,提高混凝土的拌合性能,对于混凝土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复掺技术的应用设计

在预拌混凝土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采取复掺技术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要确定好恰当的混凝土配合比,不仅需要考虑材料的特殊性质,还要将施工时期的温度、适度等考虑进来,从而确保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因为复掺技术在使用期间会在很大程度上收到环境、气温等条件的影响,这就必须要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来计算配合比。针对实际的施工情况来说,可以先借助简单的模拟实验来确定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技术人员可以参考一下的步骤进行。

首先,要确定适宜的拌合材料,在进行预拌混凝土之前,必须要选择好恰当的材料,确定混凝土拌合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水泥、各种掺合料以及其他的胶凝材料的类型、品种和用量等等,从而确保搅拌好的混凝土的质量能够符合施工的要求。一般来说,混凝土的版和材料一般采用3成的单掺粉煤灰、4成左右的单掺磨细矿粉、以及3到6成左右的复掺材料。除此之外,在不同的气温条件或是季节条件的影响下,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拌合材料的实际配合比例,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材料用量。

其次,要确定合理的水饺比、砂率等。在预拌混凝土阶段应用复掺技术时,要根据具体的项目不同将水饺比调整至0.35以上,0.6以下的范围内,从而全面的增强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最佳砂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数值,需要根据实际施工工程项目开工之前进行的实验研究来确定,除了高强泵送的混凝土之外,比例要控制在0.37和0.44之间,一般情况下以.4为宜,根据砂质的不同,比例也有所不同,例如,细砂的实际砂率要控制在0.37-0.39之间,中砂的实际砂率范围需要控制在0.39-0.42之间,粗砂的实际砂率范围需要控制在0.42-。44之间。最后,还需要计算坍落度,计算坍落度不仅需要考虑世纪的混凝土拌合骨料、等级、泵送的高度之外,还必须要将气温湿度温度等季节条件都考虑进来,从而干扰确保制作成的混凝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坍落度。根据多年来的工程实践表明,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拌合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很容易出现沁水或者复合材料离析等问题,一旦实际的坍落度超过2.3cm,拌合的混凝土就会出现严重的沁水问题,若超过2cm,拌合好的混凝土的可泵性也会相应的降低,一般来说,坍落度应该维持在1.4?1.6cm左右,不高于1.8cm都能够算作为良好坍落度数值。相反的,如果混凝土的拌合物实际的坍落度的高度是高于100米的,那么就必须要在上述的数值之上再增加2-cm的距离,如果高度处于60-100米之间,就应该选择上述数值的峰值,若实际高度低于30米,则应该选择最低值,若在30-60之间,则应该按照实际的高度选择恰当的中间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了高度之外,距离的远近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实际的运输距离较远,那么就应该选择较大值的坍落度,若在10公里之内,若是有具体的要求是,坍落度的值就应该选择中下值。总之,在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不断的增强技术指标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二、复掺技术的配合计算

有关复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配合计算,主要要考虑温度的因素。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个地区的气候差异十分明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当地的温度气候条件。根据我国混凝土质量控制范围的相关规定表明,混凝土在从其他场地转移到施工现场时,温度最低不得低于5摄氏度,最高也不能超过35摄氏度,否则,就需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来保障混凝土拌料的质量。例如,在我国的包头地区,季风的强度较大,起风的频率也较高,尤其是在夏天,雨季较短、频率较低,湿度很小,相反在冬天,气温低湿度强常常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这样的气候条件,就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气候变化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的,要划分成四个不同的季节,根据不同的湿度、温度等等设计所采取的配合比。

除此之外,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预拌混凝土中添加的粉末,如磨细矿粉、粉煤灰等会对实际的混凝土强度等等特殊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也会影响到施工工程养护的温度的影响,尤其是温度,温度越低,就越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的发展。如果选择在夏季进行混凝土作业,就可以适当的多加入一些磨细矿粉或是粉煤灰,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目的,但是同时也要做好混凝土拌料表面的保湿工作,从而确保混凝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硬化环境。如果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就需要适当的减少磨细矿粉或是粉煤灰的添加量,除此之外,还需要遵循各个地区出台的关于冬季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规范,尤其是关于保湿工作的规范条件,从而确保混凝土结构能够实现理想的养护工作。像这样,严格的遵守各项规定,就能够全面的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强度,技术人员要灵活的控制磨细矿粉或粉煤灰的掺入量,从而调整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从而提高其整体的实用度。

在充分考虑上述的配合比计算的基础上,施工人员可以从C15-C45中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型号进行配合比的适配操作,可以先进行模拟实验,成功之后再投入到整个的项目中来,充分的借助适配操作来确定复掺技术应用于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中来,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或结果进行最终的结果确定。例如,在某一商业的多层住宅工程中使用复掺技术济宁混凝土设计,根据相关的规定采用复掺技术掺入一定量的磨细矿粉和粉煤灰,其结果测得新得到的拌合混凝土坍落度能够超过16cm,扩产度能够超过48cm,并且总项目的坍落度损失很小,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项目施工中,能够节省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同时,在工程完工后的测试阶段和养护阶段,各项数据也显示混凝土的各类重要工作性也表现良好,这些实验充分证明在混凝土硬化后,不论是平均的抗压强度还是坍落度等重要的性质因素,与不搀和矿物质材料的混凝土项目,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还能够在相应程度上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实用性,一举多得。

三、小结

总之,利用复掺技术进行混凝土的施工能够再很大程度上减少水泥用量,从而改善单用混凝土在流动性、和易性以及其他性能上的缺陷,从而实现从整体上显著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最终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复掺技术在预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质量,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要充分的考虑施工阶段和拌合阶段的季节、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综合考虑复掺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配合比,以全面的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此,在未来的混凝土工程项目中,技术人员应该更加着重强调对于磨细矿粉、粉煤灰等商品混凝土的复掺技术和养护技术,从而更好的为未来的混凝土施工项目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桂花.复掺技术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4):170-171.

[2]农映婵.绿色高性能预拌混凝土技术成果集成应用技术[J].绿色高性能预拌混凝土技术成果集成应用技术,2017,(11):8-9.

[3]王军.混凝土性能多重改善剂的研究与应用[J].水泥及石膏制品制造,2017,(12):197-198.

论文作者:朱文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  ;  ;  ;  ;  ;  ;  ;  

复掺技术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论文_朱文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