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互联网+”论文_杨永琴,翟毅

浅议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互联网+”论文_杨永琴,翟毅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7

摘要:在工程项目中实施招投标方式,有利于优化市场环境,引导企业公平公正的竞争,提高工程效率,传统的招投标方式招投标领域信息不对称,工作繁琐,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以“互联网+”为背景的电子招投标方式不仅具有时代意义,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该系统还不完善,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探讨了“互联网+”招投标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建设;互联网+;电子招投标

引言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网络化的时代,21世纪的社会是个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电子招投标作为一种全新的革命性交易方式,正一点一滴的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招投标方式流程操作繁琐,保密性差,数据处理不当,存在人工失误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招投标方式必然会向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招投标在交易上与“互联网+”相融合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电子招投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现阶段“互联网+”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1.1诚信体制建立缺失

以“互联网+”模式的电子招投标产业中,各单位都有存在信用缺失等问题。在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不对负责人和承包商进行道德评析,负责人有可能收受贿赂,明招暗定,欺骗政府和广大群众或者不依法招标,要求承包人出资,垫资。承包人层层转包,欺上瞒下,对外增加预算和工程造价,实际压缩工期和工价,偷工减料等。而因为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此类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罚,社会各界对该产业越来越持一种怀疑的态度,一些诚信的企业无法成为主流引导该市场,从而扭曲了整个市场的价值取向。

1.2各平台相互独立

由于目前全国还未建立统一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各地区都有各自的交易平台,由当地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是交易主导建立,不仅使管理者的权利过于集中,还让使用者无所适从。就从福建省的各地区来看,它们各地都有各自的标书制作软件,参加项目的人需要购买各地的标书制作软件来观看,这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其中书中的一些知识不通,还让人产生混淆,思绪不清。而且各平台相互独立,其中一些信息数据无法流通,会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监管力度也会得到局限,容易使各地的管理者滋生腐败的想法,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还易出现虚假招标,串标围标,非法承包等违法行为。

1.3招标数据不统一

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直接有害的第一条就是各地的数据得不到统一。各地区各平台相互独立,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规范,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容易导致市场封锁,技术壁垒,每个地区都形成自己新的形式,不容易和其他地区交流,使原本实施该产业所要达到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资源信息共享的目标失去了意义所在。全国各地区各自为政,互联网联通不仅困难,还使各地区投标人在投标事需带有各自的软件,造成了投标人的工作效率和学习压力。

2 基于“互联网+”招投标模式的建议

2.1建立完善的诚信制度

由于电子招投标产业各地区各自为政,权利过于集中,很容易使管理者暗中受贿,在工程实施中偷工减料,欺骗大众。对此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诚信管理制度,对项目工程的负责人和相应的承包商进行道德审查,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包容性,将项目中的重要信息,如投标价格,中标人,项目书在相应的公共服务网站上公开,使信息透明化,合理化,整个投标过程公平公正。另外还应建立“诚信数据库”将历年来的投标信息纳入建设工程招投标评分系统中。投标人,投标企业的信用评分按高低排序,如有不良行为将如实记录,直接影响到高低的排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方案不仅为选择投标人提供了有力的参考,还激励了各企业相互竞争,互相监督,使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招投标市场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2.2培养大数据人才

全国建立统一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后,数据得到统一,各方面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随之而来的就存在了一些问题。全国联网后可能会造成系统过于庞大,互联网运作效率会变得缓慢,数据资源量过大,得不到良好的处理。而我国大数据所需人才储量小,符合条件的人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明显,所以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准备之一就是培养大数据人才,培养大数据人才对处理海量数据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未来电子招投标产业需要思维缜密,思想活跃,深谙管理能够把数据与生活工作完美结合起来的人。可以这样说,大数据人才的多少完全决定了电子招投标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培养大数据人才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积极引进外部相关成熟机构或资深教师培训。依靠地方企业的助力,提供就业实习的岗位,让学生深入培训支付(就业支付),双方实现双赢模式。目前需要我们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培训大数据人才,为电子招投标产业积存力量。

2.3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

各地区招标数据不统一,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市场封锁和技术壁垒。此时急需一个统一调节全网络的机制,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使各地资源实现共享,降低投标人的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数据交换成本。有利于向各级政府提供监管所需要的数据,国家政府方便实施监督管理,使以“互联网+”模式的招投标资源配置高效透明,使交易环境得到净化。资源共享还使电子招投标过程透明化,合理化,整个项目工程公平公正。

2.4打破过去传统封闭的监管模式

等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投标平台交易平台建立完成之后,大量的数据就会源源不断的涌入,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该产业的合法性,必须打破过去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对信息传输环境进行安全管制,建立“公共服务台,交易平台,行政监督”平台三台合一,将政府需要监督的信息及时上报,有利于政府管理,对国家经济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利用互联网诚信体制,将过去招投标以及每一项建设工程的信息统一归入,并建立违规黑名单制度。另外随时将项目工程的各种信息通过移动等APP上传到网络,确保信息动态共享,信息高效的公开,保证建设项目公平公正合理的进行。由于电子招投标软件通过网络传输保密性会较差,所以建立新型的监督制度,也有利于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使电子招投标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

2.5加强和完善建筑工程中的管理

“设计”是每一项建筑工程的源头,对于建筑项目工程中每一个步骤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工程中“设计”阶段的管理,是对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如何加强“设计”管理?就是对在设计过程中的图纸质量加以提高,完善设计制度,对整个过程加以监管掌控。而建筑工程中的决策阶段,影响着工程造价,工期等的准确性,把同一工程项目中的不同方案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分析比对,确保设计出的方案最佳,并且还要预料到项目竣工之后产生的整体经济环境,是否能取的良好的经济效率之类的,确保能采取最正确的决策。实施阶段则是每一项建筑工程的关键,优秀的设计,正确的决策都能在这一阶段中得到体现,所以应对于这一阶段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保证资源到位,自上而下所有操作必须规范,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任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不良行为严肃处理。

结束语

建设工程实施以“互联网+”模式的电子招投标方式,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失误,大大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效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方式将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党和政府也愈加重视,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如今遇到的问题可以深入探索加以解决,相信电子招投标的系统将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陈丽琼,浅谈工程建设领域实施“互联网+招投标”的利弊[J],福建一建管理有限公司,2016,1~2.

[2]王海滋 孙玮 ,基于互联网的建设项目招投标方式研究[J],山东大学管理工程学院,2016 ,1~2.

论文作者:杨永琴,翟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  ;  ;  ;  ;  ;  ;  ;  

浅议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互联网+”论文_杨永琴,翟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