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林洋.论文_林洋

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林洋.论文_林洋

摘要:电力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能源,为了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活工作的顺利进行,采取有效的电气安全技术及预防措施,提高广大电气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防止各种电气故障的发生十分必要。

关键词:电气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 电气安全的内涵

电气安全是以安全为目标,以电气的使用和设备的安装为引导的综合统称。而电气安全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研究各种电气事故,研究其的机理、原因、构成、特点、规律和防护措施;②研究用电气的方法解决各种安全问题,即研究运用电气监测、电气检查和电气控制的方法来评价系统的安全性或获得必要的安全条件。

2 电气安全概况

电气安全是电气技术应用中安全管理与科学使用的重要部分,电气安全的理论应用为我国电气安全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保障。当前我国各行各业的运作中都离不开电气的使用,小到各门各户的电力需求和电器的使用,大到企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电气使用,电气使用体系庞大且复杂多样,对技术要求较高,在使用电气的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就会造成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严重的威胁到了人身安全。电气安全技术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电气使用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电气的使用进行实时监督,使用科学的手段提升电气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工作人员通过对电气安全技术及其规范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提升安全使用电气的意识和能力。电气安全技术的使用中要求,技术人员可以充分把握电气设备的安全规范重点,根据不同工作环境特点,选择适当的电气安全技术手段,进而实现对电气应用进行实时评价监督,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3 电气安全技术分析

3.1 隔离带电体的安全技术

3.1.1 绝缘

绝缘的情况指的是通过一些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可以隔离带电体或者是电位不同的导体,这样可以让电流顺着一定的线路进行流通。良好的绝缘性能不仅可以确保设备和线路的正常运行,还能够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除了绝缘以外,绝缘材料还能够进行冷却散热、对机械进行固定、支撑和储能,对导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1.2 屏护

屏护指的是通过屏障、遮栏、箱盒等一些物件把带电体与外界进行隔离。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若是不方便通过绝缘包裹或者单靠绝缘层不能确保安全场合足够的安全,可采取屏护的方式进行保护。

3.1.3 间距

间距也叫电气安全距离,它指的是人体、物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人体、车辆等物体与带电体碰触或太过接近,防止出现短路、火灾和爆炸等情况。间距的大小主要由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还有安装的方式等因素来综合决定。

3.2 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简称为接地,它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当绝缘材料出现损坏的情况后或其他条件下出现带电的金属部分通过导线和接地体进行可靠连接的一种保护接线的措施。对于保护接地来说,其接地装置是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接地体。接地体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第二,接地线。接地线指的是接地体与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的金属导体连接的部分,它可以分为自然接地线和人工接地线两种;第三,接地装置的安装与连接。在对接地装置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避开人行道与建筑出入口部位。另外,在电气设备中,接地支线要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单独连接,切不可进行串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采用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又叫做漏电保护开关,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进行保护。漏电保护器主要包括检测元件、执行元件以及试验元件等几个部分。对于漏电保护器来说,选择合适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十分重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发生触电的情况或泄漏电流超过允许值时,漏电保护器可以进行有选择地动作;另一方面,漏电保护器在正常泄漏电流作用下不动作,以避免供电中断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人体安全电流值,国际上公认30mA为人体安全电流值;第二,为了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要躲过低电压电网的正常漏电电流;第三,为了确保多级保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要使上一级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高于下一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4 电气安全防范措施的对策分析

4.1 以安全为核心加强电气保护

树立科学的态度加强人们对电气安全的认识,不断提升电气安全水平,实现电气保护接地,或者采用保护接零的方式加强电气保护。一方面,必须防止电气设备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电气设备某部分绝缘受到损坏,出现外壳带电的现象,如果人们不注意自身保护一旦人体触及,极可能引发外壳上的电流流经人体而危害人们人身安全,则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电气安全意外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加强对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保护,实现保护接地;另一方面,将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基本情况下,将具有危险的外壳金属部分实现接地装置,主要是充分利用导线将其通过与大地进行连接,在人们意外触电时引发短路电流分流,从接地和人体两条途径通路流过,充分发挥接地体的分流作用,引流人体电流,促使其保持在零状态,及时并有针对性地避免短路故障引发的人体触电安全事故;

4.2 以科学技术为导向加强漏电保护器与绝缘电器的应用

首先,积极采用一根保护接地线,引入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所使用的配电盘,严格连接保护接地线与工作零线,必要的情况下实现保护接零的方式,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及时将电器危险金属部分与保护零线连接,充分利用导线将短路电流引流,实现由火线到外壳最后流经到零线的目的,因为一般情况下故障回路时电阻、电抗相对来说比较小,导致故障电流大,因此只要充分发挥保护装置的作用,及时将漏电设备断开电源,就可以消除安全事故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其次,无论是采取保护接地还是保护接零的保护措施,都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加强三眼插座的配置,因为三眼插座内部有三根导线,可以充分发挥火线、零线、与地线连接的作用,切实保护人们的用电安全;最后,加强漏电保护器的应用,一旦电气设备及线路出现漏电时,实现保护装置的转换和传递,引发装置自动切断电源,实现绝缘电气隔离,有针对性地避免人们触电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试电笔,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与意外情况,防止电线相应的保护装置受潮、破损,及时发现情况增强漏电保护器与绝缘电器的保护作用。

结语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电气工业也有了越来越大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气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电气安全技术和相关的防范措施有一个高度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从根本上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正因为如此,在进行电气安全工作之时,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问题排出,有效的将电气安全隐患控制在最低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伟.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J].化工管理,2016,32:345.

[2]刘迎伟,刘珊珊.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J].门窗,2017,03:223.

[3]夏天.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硅谷,2015,03:243+259.

论文作者:林洋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 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林洋.论文_林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