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_赵小凤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_赵小凤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五科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脑卒中相关肺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30名临床护理人员与19位相关领域专家,于文献探析与访谈基础上,初步构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框架,通过德尔菲方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经2轮专家咨询,专家群体权威系数达到0.8。经对各指标的筛选,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1级指标与33个2级指标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护理风险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为一种脑卒中并发症,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其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情况[1]。因此,脑卒中相关性肺炎防控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而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促进相关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鉴于此,本研究主要探析了如何构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名临床护理人员均来自于我院神经科、感染科等专业领域,入选标准:(1)沟通能力较强;(2)了解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有关知识;(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选择19名脑卒中有关科室专家,男性12名,女性4名;年龄30~58岁;其中,主任护师5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9名;硕士7名,本科12名;神经科11名,护理管理科4名,感染科4名。入选标准:(1)学历:本科及以上;(2)临床工作经验超过8年;(3)职称:中级与以上;(4)可持续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查阅、收集国内外医院护理管理学、统计学、感染管理学等有关文献,在此研究基础上,检索国内外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有关文献,整理、总结出重要护理风险评价指标。应用开发性调查方法对30名护理人员开展访谈,初步构建脑卒中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框架。通过德尔菲方法来完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调查前,与专家开展电话沟通,通过电子邮件或当面方式来转交调查问卷,建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级指标37个与1级指标6个[2]。

1.3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1.0来进行数据分析,通过t值来检验计量资料(±s);通过X2来检验计数资料(n、%);P<0.05即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专家咨询状况分析

专家权威性通常是由专家学术水平、专家对指标熟悉程度与指标判断依据组成的。专家咨询结果表示,19位专家个体权威系数为0.74~0.95,群体是0.8,个体与群体群为系数均超过0.7,这充分说明了本次研究中专家权威性较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评价指标筛选情况

在咨询中,专家对各指标均予以建议与意见,其中,5位专家认为慢性肺部疾病与心脏疾病均为基础疾病,可合并成基础疾病;6名专家认为无菌操作技能与专科技能内容较为相像,两者相比,无菌操作技能对肺炎产生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将专科技能删除。经过商议后,采取大多数专家意见,对指标实施合并、修改,最终剩下33个2级指标与6个1级指标。1级分别为辅助系统、科室管理、医护人员、健康行为、医源性及患者因素,权重系数分别为0.1150、0.2091、0.1689、0.0661、0.1620、0.2789;2级指标分别为温湿度、医疗废物处理、医疗保障、家庭经济情况、床间距设计、探视制度、监管质控、操作程序、预防标准、通风换气、无菌操作技能、消毒隔离、手卫生执行力、职业态度、培训考核、专科知识、团队协作、健康教育、身心状况、工作经验、协调沟通能力、营养状况、心理认知、卧床时间、基础疾病、知识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治疗药物使用、侵袭性操作、吞咽障碍、年龄、意识障碍、疾病严重程度,权重系数分别为0.1270、0.1729、0.0989、0.1278、0.2380、0.2351、0.04451、0.0428、0.1120、0.1628、0.2131、0.1316、0.2937、0.0968、0.1075、0.1123、0.1612、0.1539、0.0984、0.1822、0.0884、0.0597、0.0717、0.3224、0.1739、0.3728、0.2740、0.2647、0.4616、0.1380、0.3917、0.3902、0.0806。

3 讨论

目前国外有很多大医院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护理风险管理方式,而我国还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医院对风险价值、感染领域方面的内容研究较少,相关经验较为缺乏[3]。近年来,因医疗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而医学护理风险评价指标系统的构建,则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在一定程度可提高护理质量与医院的社会效果,具有较好的实践性。

近年来,一些国内学者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评估开展了相关研究,但这仅限于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有关预防措施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还未形成完善的风险指标评估体系,风险预防方式仍处于摸索阶段。就此,本研究根据有关文献,并结合脑卒中患者群体特征,探析了脑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评价,构建了相应的护理风险评价体系,并融入了风险管理理念,以期降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本研究中,调查30名临床护理人员,初步建立包含37个2级指标与6个1级指标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指标评估体系,这和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相符合,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19位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参与到其中,经过2轮咨询,无论是专家个体权威指数还是群体权威指数均高于0.7,这充分说明了咨询结论较为可靠与合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删除、添加、修改等,最终产生包含33个2级指标与6个1级指标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对风险度实施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个指标权重,并验证通过,确保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防控中的应用,可有效、快速识别出风险因素,为风险防控提供指导,减少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单晔, 陈冬勤. 不同卒中相关性肺炎预测量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预测作用的比较[J]. 护理学报, 2018, 25(24):48-51.

[2]邢双双, 顾则娟, 尹祥广,等. 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现状及对其局限性的思考[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6):827-831.

[3]王娜, 刘芦姗, 王丰容. 四种评分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比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23(6):83-88.

论文作者:赵小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_赵小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