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 730700;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 730700
摘 要:网络成瘾学生的教育是教师成长的磨刀石,转化网络成瘾学生需要我们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投入较高的时间成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适切的点拨、温暖的互动更需要耐心和时机。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 转化
网络成瘾学生是带病的花朵,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而且对网络成瘾学生的转化与教育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也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每一个网络成瘾学生的最终转化都是一个生命创新的过程,生命因此而精彩。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当我们看到一个网络成瘾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与呵护下,走出了泥淖,冲破了阴霾,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时,我们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幸福感,一个教师的职业生命因此而精彩。网络成瘾已成为当今青少年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严重者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更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张博由于沉迷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到高考和前途而感到惧怕,甚至产生想到用死亡来解脱的逃避心理,该生网络成瘾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包括个人心理、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
因此,要发挥网络社会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网络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效用,防止学生迷失自我,形成网瘾,就要加强网络的规范管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性。通过提高学生在网络中的主体性可以增强其自控性和自律性,对于沉迷虚拟的网络而无法自拔的现象的改善会有所帮助。同时,通过积极信息的传导,加强网络思想教育的心理疏导,让迷失网络的学生找到直面现实困难的勇气,让他们走出网络虚拟“避难所”,回归现实生活。网络成瘾的成因大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包括成瘾个体的人际状况、人格特征、学业成绩、态度、动机、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外因包括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学校校风、社区文化、他人的影响、同伴影响等。中学生网络成瘾症是社会大、小环境与自身特质等诸多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晶”,因此在对其行为进行矫治的同时也应从多方面考察成因,并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努力做到“对症下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尝试采用“戒网三部曲”的方法,首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意愿采取强制性或循序渐进两种方式使患者在行为上戒掉网瘾,即戒掉物瘾。然后采用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为主的心理疗法,逐步缓减症状,直到最后在心理上戒掉网瘾,即戒掉心瘾,达到初步心理康复。在治疗的最后阶段,结合患者人格特点、心理需求等具体情况给予适度的心理咨询,重塑其因网络成瘾而受到严重影响的人格,具体方法主要采用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
(1)认知疗法:①认知重建改变坚定而又顽固的不合理信念,重新认识成瘾的严重危害。②自我辩论想象自己成瘾的种种极端恶果,在瘾发时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辩论。③自我暗示出现上网的念头时反复积极暗示自己。④自我提醒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按程度轻重排列在一张对称的纸上或制成卡片,时刻提醒自己,尤其在网瘾发作时。
(2)行为疗法:①行为强化法:根据每天戒网的进展情况而给予一定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②行为契约法:患者与家长共同商定戒网的行为契约,患者签定契约并成为契约的遵守者,家长则担任契约的执行者。③行为消退法:以打球、看电影等其他活动代替以前上网的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挫折等导致的负性情绪,消除周围同龄“网虫”、网吧、游戏宣传的强化刺激。④厌恶刺激法:当因上网出现欣快感时,让患者刻意联想上网成瘾后的种种严重后果。⑤自我管理法:激发患者能动性对自己进行管理,可采用规范生活法、计划时间表法。
二、其他方法(培训家长一些相应的技巧,共同合作)
(1)环境支持法:远离网吧和网络,积极参与其他活动,满足成长中娱乐的心理需求,为患者创造更利于主动学习与健康娱乐的环境。(2)心理支持法: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更多地关心患者,满足他们的各种心理需求,如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用爱架起桥梁,关爱是促其转化的一剂良药。教育转化网络成瘾学生,要认真研究矫正孩子心理障碍的方法和对策。我认为,其最好的办法是爱。爱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桥梁,常言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赏识·宽容·平等”似春风,暖人心;似春雨,润人心;似阳光,亮人心。病树前头万木春,不同网络成瘾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网络成瘾学生的教育是教师成长的磨刀石,转化网络成瘾学生需要我们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投入较高的时间成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适切的点拨、温暖的互动更需要耐心和时机。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转化“网络成瘾”,培养“科学应用网络意识”,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重新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让网络成瘾学生能够战胜自我、自立自强,融入到大家庭中。
论文作者:韩旺鼎 王柏林 王碧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网络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自我论文; 会宁县论文; 契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