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问题研究_银行论文

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问题研究_银行论文

中小物流企业融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融资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王建总经理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睡个好觉了。北京初秋的夜晚已经是凉风习习,但王建依然觉得闷热难当。“我们公司通过评估,包括仓库和运输车辆在内的资产规模已达到3亿元,可是几次向银行贷款都碰了钉子,申请贷款5000万元,最终只批下来1500万元。”王建的物流公司已经处于快速稳健的发展阶段,急需大量资金扩大业务规模,但现在却在融资这一环节卡了壳,让这位精明干练的民营物流企业老总一筹莫展。

和王建一样睡不着觉的民营物流企业老总还大有人在。在民营物流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融资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发展瓶颈。

遭遇“融资难”

近年来,国内物流行业正处在上升发展期。有资料显示,近5年来,物流行业总产值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尤其是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在数量上出现了井喷局面,大约有近2万家物流企业忙碌在行业的各个环节,虽然总体利润率不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营业额亦保持两位数字以上的增长速度。

然而,与其他新兴的高增长行业不同,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一直不曾受到银行青睐。在记者采访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中,众口一词反映企业贷款特别困难,其中遭遇拒贷率高达80%以上。根据有关机构对我国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的融资问题调查显示,他们创业过程及初期发展的资金绝大部分是依靠自己筹措。

针对当前物流行业基础设施落后、运输、网络、IT、仓库、配送等设施整合性差等现状,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指出,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并将构建经营性资产列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性选择。但其中构建经营性资产的资金却成为企业目前迈不过的坎儿。

在对几家商业银行的采访中,记者获知,各银行都没有专门针对物流行业推出任何具有产业发展扶持性或者倾斜性的贷款政策。而在实践中,即使有一些中小物流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一般也仅是短期或专项的,这对于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建设改造所需的中长期大量资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成为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由于缺乏资金,设备得不更新,技术研发跟不上,高端人才难以引进,企业经营升级和规模扩大的步伐也迟缓无力。尤其是随着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要求日益迫切,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有业内人士推算认为,中小物流企业的数量和在行业内承担的业务量已分别占到总量的80%和2/3以上。可以说中小企业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中坚部分。因此,融资难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前进也将是一种显性的阻碍。

担保缺乏是主因

对于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的牢骚,公众自然将矛头指向银行方面,似乎解决融资难只是银行的问题,但银行方面也有自己的苦处。“企业融资难,还只是一难;而我们放款难,收款难,是两难。”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李怡新的观点道出了银行业在放贷方面的苦水。

在银行放贷过程中,担保是一个核心环节。很多物流企业负责人说,申请贷款往往在担保资产审查那一关就断链了。

“银行过于看重固定资产。物流企业发展时间短,不可能积累下像房地产、汽车等可抵押的大量固定资产,这一块就成为向银行融资的短板。”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王佐也认为,所有企业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担保,这其中包括资产担保和信誉担保,信誉担保只会出现在特大型的发展稳健的企业贷款中,一般企业贷款中资产担保就成为一道硬杠杆。另外,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银行非常重视被贷款对象的可监管度,例如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和交管部门对于地产和汽车监管非常严格,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规避了大量的风险,因此银行对这个行业的放贷较为宽松。

尽管广发银行北京分行公司部副总经理杨晓依认为,银行对所有的企业审查都是同样的条件和流程,对于物流企业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和要求。然而,从担保和风险两个角度看,大部分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显然达不到银行的要求,一是没有大量资产进行担保,二是整体信誉状况差强人意,三是社会监管力度比较弱。因此,民营物流企业受不到银行的青睐也在情理之中了。

实际上这一点企业也有所认识。北京百利威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霍振禄告诉记者,物流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在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信誉度不高。如百利威资产规模在北京民营仓储企业中位于前列,经营和利润稳健,却仍难得到银行的充分支持,原因就在于受到行业发展状况低下的影响。

同时,王佐还认为,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银行不自觉地会有一种所有制的歧视贯性,放贷更倾向于国有大型企业,如中储、中远等大型国企有大量历史沉淀下来的资产,所有制也决定其断不会出现“资产蒸发”的风险,他们在银行贷款就不会有任何障碍。这也是实践中银行对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放贷的条件要比对国有大型企业苛刻得多的原因。

对于王建所在的这家拥资3亿元资产的民营物流企业,仍然遭遇贷款难的情况,杨晓依和王佐一致认为,具体的问题可能出在两个环节,一是企业提供的担保资产在产权和产值等方面有瑕疵或不清晰;二是企业贷款的项目发展前景不被银行所看好。

以国内资本市场目前的现状看,除向银行贷款之外,物流企业基本上处于求告无门的状态。广东发展银行曾推出物流银行业务,并对外说明会对物流企业起到间接的支撑作用,但其服务对象主要面对的仍是货主,而物流企业在其中只是承担了一个担保人的角色,实际意义并不大。杨晓依在采访中也承认,物流行业整体性的经营不规范,难以达到银行的授信条件,因此短时间内对中小物流企业的信贷业务,银行还是不会轻易进入,也不会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他还介绍,银行的信贷完全受行业的市场前景支配,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从长远来看银行会对物流行业有所倾斜,但这还需要时间。

整合资源重于融资

企业要发展,融资又很困难,难道障碍真的不能逾越了吗?有人持不同意见。

大田集团华北区高级总经理祁振国在采访中提出,资金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并不像公众所认为的那样重要。物流是一个低资产的行业,其产品是提供流通服务,生存的前提是网络覆盖率,而扩大覆盖率的主要方式却在于社会资源整合,这种整合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

例如,当一个区域性的公司想要发展,要建设全国性的网络,重点工作应放在整合当地的资源上,可以通过加盟或代理等方式进行合作,以开拓渠道和业务范围,而不是直接投放资金在当地建立新的分支机构。事实上,任何一家物流企业都不可能以一家之力去运转一个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也不可能独家完成业务链上收取、存储、分拣、运输和配送等全部工作,更承担不了所需的全部资金、人员、设备。这是物流行业的特性和当前企业发展水平所共同决定的。

祁振国还认为,在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对于资金的需求标准有一个衡量的准则,那就是有多少钱,做多大事,承担多大风险。如果超过自身的资金运作实力谋求过高的发展,对于企业自身的安全发展来说是不合适的,也是危险的。所以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其他融资方式,对企业来说,一般都应该以短期的、专项的用途为主,而不是在企业长期的综合发展上投入,更不应该直接以现金去购买各种发展资源。因此,物流企业对资金的真实有效需求其实是隐性的,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强烈。

拥有多年国外物流工作经验的国美物流总监孙德滏也告诉记者,即使在国外资本市场发达的地区,物流企业常规贷款也非易事。虽然一些风险投资会因其对物流行业前景看好而进入,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要靠企业间的合作来延伸业务链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标签:;  ;  ;  

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问题研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