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春
(四川安居区三家中心幼儿园 遂宁 629005)
【内容提要】: 3~6岁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认知世界、感知世界。教育工作者除了关注该阶段幼儿身体的成长、培养其多方面兴趣和良好的性格之外,提升幼儿认知能力、帮助其思维向抽象逻辑水平发展也是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稻乡 农用品 幼儿园环境 特色资源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受到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并不高,不少人认为,幼儿教师只要有耐心,有爱心都可以从事这一职业,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教育。也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而对于幼儿园环境创设这一块,很多人便认为花花绿绿好看就行,忽视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然而环境作为一门“隐行课程”,我们应该怎样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环境与地方特色教育
3~6岁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认知世界、感知世界。教育工作者除了关注该阶段幼儿身体的成长、培养其多方面兴趣和良好的性格之外,提升幼儿认知能力、帮助其思维向抽象逻辑水平发展也是教育的重点。
三家镇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随处可见良田稻草。三家幼儿园结合本地区特色资源,进行室外造景、布局,形成园本特色的户外环境。
(1)操场竹桥
我园操场除却大型滑梯等现代化玩具供幼儿玩耍外,还在操场左侧将传统水压井引入幼儿园,开设稻田、竹桥,水车、水桶等传统农用品,幼儿可以自己玩竹桥上走晃桥、转水车、压水井、给植物浇灌、观察荷花、荷叶、稻苗。使幼儿在玩耍时也能很好的了解稻米的生长过程,体验插稻、收稻的乐趣。不仅充满童趣、美观好看,还可以使幼儿大方的参与其中,引发有人自主游戏。充分发挥了景观设计的特点,通过表现本地农用品的造型本质特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文化走廊
文化走廊是利用稻草、木头修建的传统木屋修建而成,主要用于幼儿作品成果展示。在当代,对于稻草做成的木屋已经很少见,而三家幼儿园将稻香文化贯彻其中,在大自然的氛围中体现幼儿园的园所理念及教育追求,实现人文环境与物理环境相互和谐统一,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要,使幼儿在稻乡文化中玩耍、学习、展示。
(3)舞台主题墙
舞台主题墙是由一副收稻图构成,这里的收稻图充分利用了室外场地的每个角落,扩展了幼儿关于自然的经验,还蕴含着幼儿的收获,幼儿的成长。
(4)室外墙饰
在教室过道、主题墙的创设中幼儿与教师一起用稻草、大米等原材料动手操作,为每位幼儿提供活动、交往、表现的机会,给予充分操作尝试,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愉快自由的师生关系与活动气氛,教师和孩子们在收获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这一系列的文化氛围,让被现代高科技光环笼罩的孩子们不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知识和农村传统文化,了解大米的重要作用和劳动的重要意义,知道美好生活是靠劳动换来的,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从而融入了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性。
使幼儿欣赏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主题性教育,向幼儿宣传了稻乡文化的主题性知识。即突出了地方特色,使幼儿园环境与自然人文相结合,又充分体现了稻乡文化。结合园本特色课程,使幼儿更好的了解稻乡文化。
二、园本课程与地方特色的融合,是农村幼儿园走出困境的出路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思想、陶冶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智慧、美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形象、发挥多重育人功能。 我园结合地方特色,将稻乡文化创设未我园园本课程,按幼儿年龄特征开展一系列的园本活动。
(1)传承稻乡文化,凸显育人功能
我园根据稻米的生长过程将分别将小中大班分为“苗苗班”“穗穗班”“米米班”使幼儿潜移默化的了解到了稻米的生长阶段,让幼儿对水稻的生长过程有一个清新的认识。
(2)依托米苗载体,体现育人特色
根据三家是鱼米之乡,三家大米远近驰名这一地方特色,确定为我园的办园特色,通过特色教育的引领,教育孩子们对稻种——禾苗——扬花——抽穗——稻谷——大米的生长过程的认识,了解大米的重要作用和劳动的重要意义。
环境文化将对幼儿产生较大的影响,积极向上的群体会让幼儿积极和自信,材料丰富的环境利于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关爱和温馨的环境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我园挖掘本地区特色所营造的园所环境,抓准了自己的本土特色,证明了幼儿园环境不仅仅是“美化”“绿化”“儿童化”等外在的装饰,而是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物质的精神的环境。
参考文献
《幼儿与幼儿园环境对话》--夏宇虹
论文作者:杨长春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6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幼儿论文; 环境论文; 幼儿园论文; 文化论文; 地方特色论文; 特色论文; 三家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6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