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丛宁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丛宁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将民俗文化应用到建筑中,不仅可以起到装饰效果,同时还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的艺术效果和内涵。近年来,民俗文化在我国现代建筑中得以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了,本文研究深入对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建筑设计

1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象征,传统民俗文化的显示也正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一种另类艺术体现,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如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在这些精美的民俗文化背后,都拥有着一段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历经沧桑的传统民俗文化,它与生俱来的气息,也成为引人注目的一束盛开的艺术之花。人类不断发展的社会进程中,艺术创造了美,展现了美的发展过程,传统的艺术文化也同样如此。随着社会各阶层的不断发展,传统民俗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发展方向。传统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哲学观念,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艺术观念,它有着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它所绘制的民俗文化,有着一定的创作灵感之源,其情感更加丰富,风俗、民俗体验更加强烈,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仔细的研究,才能真正将其继承与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中国民族的民俗文化设计元素,在深受世人青睐的同时,其民族风格也自成体系。尤其是在中国民族民俗文化的构成方面,其表达更立体化,以象传情,立象更能达到其深意。这种中华民族文化的展现表达了一定的民族思想,以及艺术经典价值,将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与其历史和实用价值相结合,使之更好地应用在建筑设计当中,体现了现代设计的创新,将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相结合,更加透彻地了解美妙民俗文化的构成形式,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对于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当今世界上的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其建筑也拥有各种各样的设计风格,却唯独丧失了具有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设计手法,或者虽然有着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却无法做到与建筑的和谐统一,这都是极其悲哀的,也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趋势,是片面地将“现代主义”、“极少主义”、“高技术主义”等设计原则运用到建筑设计中的后果。首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建筑设计水平的高低,因经济基础决定生活质量。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文化殖民主义”和“拜金主义”现象,从而出现了民族文化、城市文化的断裂。其次,很多建筑设计为了迎合业主或盲目追求潮流,导致建筑脱离地域民俗文化与周边环境,黯然失色。建筑的风格、地域文化的内涵,不但与周边环境、气候特点、地形特征、自然景观等密切相关,而且还跟人文思想、民族风俗等紧密相连,在建筑设计时必须以此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才能最好地表现出建筑的地域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次,很多设计师对社会上流行的某种或某几种设计风格断章取义,拼凑的支离破碎,这完全是一种“媚俗”的心态,但它的市场适应性和灵活性却很高,对地域文化产生了极坏的作用,也造成了以功利为目的的设计,其后果是最终使业主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容纳着个人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情感情结的心灵空间。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建筑设计与地域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建筑设计作品千篇一律,使建筑更有生命力,更有灵魂。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已不仅仅是提供人们舒适的居住环境那么简单,更承担着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人们的心灵空间。

3民俗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3.1美术的应用

建筑作为时代的标志,保障建筑的美观性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民俗文化中,美术文化中的美具有独特的魅力。建筑设计总体包括了室内和室外两大部分,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通过美术文化的美化室内室外环境,彰显建筑的艺术效果。另外,在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它不仅塑造了炎黄子孙的民族性,也凭借其独具东方特色的美学观念对全世界的文化和艺术的推进起了重要作用.

3.2装饰的应用

建筑中体现民俗文化的更多的是在建筑装饰上。在建筑装饰中可以通过象征手法去表达意境,体现一种传统的生存观。例如在民俗观念中成双成对寓意幸福美满,好事成双。因而在建筑装饰中的造型格局往往巧妙地将二个形象对置在空间中,使其舒展自如,相互衬托且相映成趣,在视觉上极其协调又充满运动感,体现“喜相逢”的寓意。当然,还有采用隐喻的手法去表现吉祥观和人生观的。如在安徽黟县的古民宅中,院墙的石雕图案由扇形,叶子造型构成,这是隐喻手法,即借谐音表达“出门见善”“落叶归根”的象征喻意。其实,借助室内陈设同样也可以表达民俗中的吉祥寓意,往往以物寓意,意赋物中。如安徽徽州古民居的厅堂供桌正中间陈列钟,而东西两侧分别放置瓶和镜,其寓意为“终(钟)生平(瓶)静。由此可见,室内陈列的即使是很平凡的东西,但当人们赋予它一定的寓意后,就会有新的解读。

3.3符号的应用

在创作一个艺术品时,从其色彩的选择到造型成品,都有一定的设计意义和寓意,并且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来设计的。其中,在设计过程中引用的图案、雕花等符号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的一个主流。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符号,可以将艺术效果充分表达出来,所以,在建筑设计中,符号的应用具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鸟巢的建立。鸟巢将中华文化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种表现力不仅体现在鸟巢能够让人迅速知道入口,而且还体现在其造型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此同时,鸟巢的简洁、新颖造型让人们形成较明显的视觉冲击,吸引人们的眼球,且其类似鸟窝的造型传达着家的寓意。

总结

民俗文化加入到城市建筑中,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传承方式,还是一种创新建筑设计,这为城市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前景。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中国民俗文化极大的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赋予建筑以生命。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艺术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发扬我传统文化,满足我国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国荣,李泳星.文化视阈下的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7.

[2]时祥超.关于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科技与企业,2012.

[3]王建国.浅析城市规划当中的特色文化建设研究[J].南方建筑,2014.

论文作者:丛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丛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