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钢120t转炉双联脱硅终点预测模型论文_张 浩, 张春辉

摘 要八钢120t转炉开发出的双联脱硅工艺经过工艺实验后,基本满足对欧冶炉高硅铁水的平稳处理要求,但脱硅命中率较低。为了提高脱硅终点命中率,120t转炉技术团队设计出了“脱硅终点预测模型”。该模型以转炉吹炼过程物料平衡、热平衡为核心,C、Si、Mn三大元素的反应速率为切入点,在excel表中建立物料平衡、热平衡方程,实现操作工只需在计算模型中输入装入量、铁水成分、温度、渣料等变量,模型就能准确计算出达到目标温度、脱硅所需要的氧气量,操作工只需要在供氧量达到后提枪就能实现温度、硅双命中。双联脱硅终点预测模型投入使用后,脱硅终点命中率由原来的56%提高至90%。

关键词:脱硅 模型 命中率

1前言

八钢公司欧冶炉2017年3月下旬出铁,因采取了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炉温较传统高炉炼铁工艺高200℃左右,入炉原料中的Si被充分还原出来,开炉初期铁水中最高[Si]10.5%,最低[Si]1.2%,平均[Si]5.1%,日高硅铁水量在3000t左右。股份炼钢厂第二炼钢分厂120t转炉开发出了“双联脱硅工艺”,实现了高硅铁水安全、环保、高效地冶炼。经过工业实验后,基本满足对欧冶炉高硅铁水的平稳处理要求,但脱硅命中率较低。根据转炉冶炼前期Si、Mn氧化期的特点,现场实际生产过程中,转炉炉口火焰特点不明显,操作工无法根据观察火焰判断脱硅点。高硅铁水经双联脱硅后,当铁水中[Si]脱至0.20%以下时,C、Mn元素大量被氧化,其中[C]含量在3.0%以下,[Mn]含量在0.20%以下,兑入正常冶炼转炉时,Si、Mn氧化期时间过短,整体供氧时间较常规冶炼缩短5分钟左右,不利于前期化渣脱磷。另一方面,脱硅不彻底,剩余[Si]含量大于0.80%时,下一炉还要继续造双渣,严重影响生产节奏。所以将硅脱至理想范围,对下一炉平稳冶炼至关重要。因此,在人工经验无法准确判断脱硅点的情况下,通过模型计算来准确预测脱硅终点非常必要。

2脱硅炉温度制度分析

脱硅炉终点温度控制需要综合考虑脱硅后“半钢”的熔点、出钢温降、倒运过程温降、废钢融化温度以及碳氧开始剧烈反应的温度。脱硅炉终点碳含量一般在2.0~3.5%范围,根据成分可以测算出“半钢”的熔点基本在1320℃以下。出钢过程的温降50℃,倒运过程需要15分钟,温降20℃,碳氧剧烈反应的温度在1480℃以上。废钢融化的理论融化温度在1510℃,但废钢的融化受料型影响很大,脱硅炉脱硅时间较短,废钢全部加轻薄料,脱硅过程采用低枪位吹炼,充分利用高温火点区温度很容易熔化废钢。综上所述,脱硅炉终点出钢温度控制在1450℃~1550℃范围即可。

3脱硅转炉终点预测

设计“脱硅终点预测模型”,以转炉吹炼过程物料平衡、热平衡为核心,C、Si、Mn三大元素的反应速率为切入点,在excel表中建立物料平衡、热平衡方程,实现操作工只需在计算模型中输入装入量、铁水成分、温度、渣料等变量,模型就能准确计算出达到目标温度、硅所需要的氧气量,操作工只需要在供氧量达到后提枪就能实现温度、硅双命中。

3.1脱硅炉C、Si元素氧化预测模型建立

Si、C的选择性氧化热力学分析铁水冶炼初期发生下列反应[1]:

[C]活度用摩尔浓度与温度计算公式计算,[Si]用分子含量进行替代,(SiO2)活度用分子模型计算。

3.2半钢C、Si含量回归模型

统计2017年度脱硅炉的生产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分析冶炼半钢终点的C含量、吹炼过程中消耗的Si含量与铁水加入量、废钢加入量、铁水C含量、铁水Si含量、铁水Mn含量、铁水P含量、铁水S含量、铁水温度、以及供氧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非标准化系数,建立起回归方程,用于实际生产中预测半钢C含量以及Si含量。

通过建立适宜脱硅炉生产的计算模型,如图3-5所示。输入铁水的条件,通过回归模型计算则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终点成分,从而计算出相应的元素氧化放热情况,根据物料平衡计算出需要碱度的理论石灰及白云石的加入量,以及成渣情况。同时,根据热平衡计算,可以计算出,当需要半钢温度为1450℃时,所需要的合适废钢加入量以及氧气消耗量。

小组在四个班组进行了“脱硅终点预测模型”的应用,统计结果显示,工具终点预测命中率均达到了80%以上,达到目标要求。

图3-6脱硅模型命中情况统计

4结论

1)双联脱硅模型建立在转炉冶炼热平衡、氧平衡基础上,通过运用SPSS软件分析,并通过分析非标准化系数,建立起回归方程,能准确预测终点Si含量及温度。

2)通过对脱硅炉物料平衡、热平衡分析,建立平衡方程,设计模型计算工具,能准确计算出达到目标温度、硅所需要的氧气量,操作工只需要在供氧量达到后提枪就能实现温度、硅双命中。

参考文献

[1] Y Ogawa,M.Yano,S.Kitamura and H.Hiram,Development of the Continuous Dephosphorizafion and Decarburization Process Using BOF,Tetsu-to-Hagane,V01.87(2001),No.1,p21-28.

联系人:张浩,男,35岁,本科,工程师,乌鲁木齐(830022)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

E-mail:zhanghao@bygt.com.cn

论文作者:张 浩, 张春辉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八钢120t转炉双联脱硅终点预测模型论文_张 浩, 张春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