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究-以北京为例论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究-以北京为例论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究
——以北京为例

陈玫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内涵式发展是其应有之义。本文以北京为例,指出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分析了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逻辑,提出了调整定位、理顺机制、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究

一、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要求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对高等继续教育发展指明的新方向、提出的新要求。逻辑学上,“内涵”是与“外延”相对应的范畴,其意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是事物“质”的规定性。“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通常指事物外部的延伸,如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内涵式发展”则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等。内涵式发展强调“质”的发展,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统一[1]

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特点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制度,它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个人自主学习为基础,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自学成才的摇篮。北京作为自学考试制度的发祥地和首善之区,必须按照新方向、新要求,着眼于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逻辑,以激发内部因素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质量为核心,通过调整定位、理顺机制、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推动自学考试的内涵式发展。

全部51例疑似脊柱骨折患者病理诊断阳性42例、阴性9例。X线脊柱骨折诊断阳性36例、阴性15例。CT检查脊柱骨折诊断阳性41例、阴性10例。详情见表1。

二、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的逻辑分析

1.内涵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

根据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的以往记录,本次调查所涉及的种类不多,如兽类仅为已记录物种的17.95%,本次所记录的鸟类仅9种,仅占保护区已记录物种的8.26%。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红外相机安装位置的限制,能够监测到的物种多为地面或林下活动种类;另一方面是监测时间和监测地点所限,可能有不少种类没有监测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北京诞生近40年来,为首都培养了30余万专、本科毕业生,是首都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支撑,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教育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核心功能,不断提高首都教育的内涵,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发展。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顺应时代是自学考试发展题中之义。自学考试必须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内涵和特色发展,在提升首都市民素质,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着眼首都文化创意、社会治理、生态健康等领域,全面提升自学考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人才的知识创造、技术创新推进首都社会发展。

北京市各区级考试机构承担考试的组织实施,是自学考试制度的重要支撑。自学考试既是一种教育形式,又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作为代表国家行使考试权的北京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办公室,应加强与北京市各区级考试机构的沟通交流与协调配合,形成组织有力、协调有效、配合得当、运转高效的考试运行机制。组织各类形式的学习、研讨、培训,传达自学考试政策和要求,引导区级考试机构全面掌握自学考试发展形势以及相关制度规定,提升基层考试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建设过硬的专业化考试队伍。鼓励区级考试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考试组织管理和考试服务,形成具有首善标准的考试机构特色。听取基层考试队伍意见反馈,重视合理建议,研究处理考试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工作程序,改进工作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减轻区级考试机构工作负担。发挥全市统筹协调作用,适时开展动态调整,实现人力资源与考试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完善考试应急处理机制,积极配合区级考试机构快速有效处置考试突发事件,稳妥开展善后应对工作。实行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表彰工作业绩突出的区级考试机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指明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有力保障,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与强盛,都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是靠人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承担着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责任与使命,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加快转型发展,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使之结构更优、机制更顺、质量更高、实力更强,推进自学考试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促进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助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基于企业培训体系下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分析板,通过设置横杆2,当需要清理白板1的版面时,通过移动横杆2到适当的位置,下压把手16,带动横杆2向下运动,可使圆筒擦8和方擦15与白板1接触,通过设置圆筒擦8两侧的方擦15,可三重清理白板1的表面,从而达到清理白板1表面更加干净的目的,方便了使用者使用。并且,通过设置固定块3和滑块4,使横杆2的移动更加稳定、快速和方便,通过设置固定杆9底部的滚轮11与滚槽10,不仅可支撑横杆2,且使横杆2的移动更加稳定,且通过设置限位弹簧7,在不需要清理时,圆筒擦8与白板1不接触,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3.内涵式发展是实现自学考试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自学考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是发展定位转变不及时。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型的时期,自学考试承担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功能不够,与新时代人的学习需求、提升需求结合不充分,与办人民满意的自学考试尚有差距。二是培养体系不科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不突出,学科型、研究型培养痕迹较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配性不强,部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足、教材陈旧、知识更新较慢;考核内容过于传统,考试方式和评价模式尚显单一,“重考轻学”现象依然明显;助学服务明显偏弱,教育功能体现不足。三是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对主考学校的激励保障不够,造成主考学校积极性创造性不足,工作推进难度大;与行业部门的合作推进不力,有偏重开头轻视过程的弊病;与基层考试机构的协调配合程度还需加强,运行机制与模式需进一步理顺。这些难题在北京的自学考试中也有体现。因此,着眼内部改革完善、调动各方面因素、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北京自学考试化解困境,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到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而是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其建设结果至关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关键在于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技术人员与资金投入两个方面。

三、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以调整定位为导向,推进发展理念的内涵式发展

1.建立主考学校的激励保障机制

(二)以完善机制为任务,推进运行模式的内涵式发展

1)潞新矿区实体煤巷道强矿压显现及大变形原因为卸载和冲击载荷的双重作用引起煤层似层裂、劈裂并不断扩展导致的剪胀变形。

机制是自学考试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的动力保障,完善机制,就是要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形成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互相呼应、相互补充。

定位是发展的先导,准确的定位决定了实践的正确开展。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以及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转变,北京自学考试应及时调整定位。一要从过去的学历补充功能,尽快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功能转变。作为教育的一种载体,自学考试要发挥其指导教育作用,满足人民多样化学习需求和终身教育需求,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实现自我、职业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2]。二要立足于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高自学考试与城市战略定位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与首都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就业、能够创业、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难怪阿花要我过来呢,原来是看中了我手里的客户。而阿花在说这番话时,完全是老板式的口吻,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严肃得像不认识我似的。我简直怀疑我们是否缠绵过。老板本是无情物,美女老板更无情。我早就知道老板是无情的,可我不知道美女老板竟也这么无情。

主考学校是自学考试制度的根本保证,是教学环节的主要实施机构。要从制度保障、政策环境、激励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考学校的积极性,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形成权责平衡、优势互补、支撑配合的管理机制[3],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考学校权力弱化、积极性不高、部分学校退出的问题。一是建立主考学校准入制,及时补充主考学校队伍。用好北京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禀赋优势,选聘有积极性、符合条件的学校加入主考队伍,特别是有能力承担自学考试任务的市属高校,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和支持,构建由部属高校、市属高校、高职院校等共同组成的“立体化”主考学校结构。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强化主考学校的地位,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主考学校在学习资源建设、人才培养上发挥优势。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目录与专业基本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基础上,给予学校一定的课程设置权,鼓励学校根据专业优势和特色设置选设课程、实践性环节考核课程,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鼓励有能力组织实施实践性考核的主考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考核,强化对实践能力的应用考核。三是推进学习成果认证机制。鼓励主考学校开展本校高等教育、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等形式与自学考试的学习成果认证,建立自学考试与高校课程同质等效的认定转换标准,制定认证规则和程序。鼓励主考学校在校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就业需求选择相应的自学考试课程学习,以在校已有的学习成果替代自学考试中的部分课程与学分,打通自学考试与高校课程之间互认互换的渠道,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四是支持主考学校在“教考分离”原则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培训辅导,用好教学资源,提升学习实效。

2.加强与区级考试机构的协调配合机制

人才培养结构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大纲、评价方式、教学辅导等要素,关系人才培养的科学性。自学考试人才培养体系的逻辑关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逻辑起点,课程结构体系是基础,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是核心,评价方式是关键环节[4]。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就是形成各要素之间点与面的整体协调推进,增强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2.内涵式发展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必然要求

3.推进与行业部门深入合作的机制

根据首都城市战略发展的需要,加强需求调研,扩大合作领域,增大合作范围。吸纳行业专家参与制定培养方案,量身定制人才培养需求标准,保证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与需求标准一致。加强与行业部门的交流反馈,加大自学考试政策宣传力度,为行业职工参加自学考试提供支持服务。加大政策激励,科学合理认证职工所具有的各类学习成果,避免重复学习。对已经开展合作的项目,主动追踪,持续反馈,形成“合作、交流、追踪、反馈、改进”的闭环式管理,避免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的粗放式管理,防止出现半途而废或中途分流的现象,保持合作的持久性、生命力,通过适度的规模效益推动产生更强的社会效益,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

(三)以优化结构为主线,推进培养体系的内涵式发展

在原材料及断裂的试样上均检验发现显微组织存在网状渗碳体,由于YL82B属于过共析钢,在冷却速率缓慢或中心碳含量较高的条件下,二次渗碳体沿原奥氏体晶界上析出,形成网状。网状渗碳体是高碳钢盘条中的有害组织,它是一种硬而脆的组织相,不易变形。它的存在削弱了晶粒与晶粒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使盘条的强度和塑性均显著下降。在冷拉拔过程中,由于网状渗碳体的束缚晶粒变小,因而在此处产生应力集中,形成裂纹或孔隙,最终导致笔尖状断裂。

1.设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一是根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人才的要求,动态开设、调整专业。区域经济结构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布局和结构决定了人才需求的类型和数量,是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5]。应适时根据国家教育政策的宏观调控和社会需求的总体变化,对北京自学考试目前的专业规模、专业层次、专业类型等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在规模结构上,以限制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为原则,完善适应性强、发展趋势良好的专业,如:部分经济类、文法类、管理类专业,停考适应性差的专业,完成从专业数量到专业质量的转变。在层次结构上,兼顾学习者职业规划需求和自我完善的需求,保持本科与专科层次的合理结构,总体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从北京近5年来专科与本科层次的报考人数对比来看,专科除个别专业报考人数有所上升外,整体都出现了下滑,说明专科层次的知识内涵、职业潜力与首都人力资源需求出现了不相匹配的情况,今后应逐步减少专科专业设置,将本科作为发展方向和重点。在类型结构上,兼顾传统优势型专业与新型应用型专业,一些传统优势专业,社会需求量大,报考热度不减,如人力资源、工程管理管理(项目管理方向)、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应当不断调整完善,保持专业的品牌与吸引力。一些面向行业部门开考的、应用性强的新专业,如公交运营管理、安全工程等,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贴近社会和实际需要,增强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的结合,提升职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二要遵循《专业规范》要求,规范专业设置,开设在目录范围之列且经论证可行的专业,保证专业开设的“合规”,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合理布局。对已经开设的、未在目录之列的专业,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逐步调整到专业代码与专业名称与目录规范一致,引导专业设置走向规范。

2.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造适宜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适合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既要符合国家基本规范的设置要求,也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覆盖与知识更迭,还要考虑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和未来对人才的培养要求[6]。依据《专业规范》确定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由公共课、必设课和选设课三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涵盖对有道德、有信仰、有知识、有技能公民的培养,是自学考试立德树人的根本体现。理顺选设课与必设课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放在选设课的设置上,制定选设课设置标准,考量选设课不同形式的设置利弊,确定具体的选设课程。选设课程应充分体现专业与主考学校特点。夯实选设课内容,设计选设课的考核内容和形式,对于有条件组织实践考核的学校,可以适量增加实践性考核的课程。探索同层次、同类型专业的宽口径选设课设置,合理控制课程规模,既考虑灵活度,也兼顾整体性,提高课程设置综合效益。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框架”,摒弃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路,坚持职业需求设计理念,突出以基本素质课和岗位技能素质课结合的“双核心”课程,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规划与终身学习对接。

3.改革完善考核和评价体系

立足于培养适合终身教育要求,适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的人才,兼顾职业培养与自我完善,着重提升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增强岗位职业技术能力,着力体现“懂理论、强实践、用得上、有修养”的高素质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考核大纲要以理论“必须、够用”为尺度,适度减少理论记忆型试题,适当增加应用型试题,增大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适当降低考核难度,保持合理的难度系数,既要保障北京自考的含金量,又要考虑考生绝大数为在职人员的实际特点。完善教材建设,除统考课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外,北京市自开的课程,可由主考学校根据本校特色、专业特点自行编写,教材要通俗易懂、理论不生硬,实践与工作生活紧密相关,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适合自我学习。也可指定主考学校其他继续教育形式现有的、有特色的教材作为自考教材,为构建学习立交桥铺好路。完善考核评价方式,要由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的评价,逐步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相结合的评价过渡。克服过于单一的评价弊病,结合笔试终结性评价、实践考核与笔试加实践等多种形式,推进与主考学校、行业部门开展的学历与非学历结合的学习成果认证,丰富评价方式。

4.加强学习服务体系。强调考试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解决“重考轻学”的短板。推进网络化助学,开展以《自学考试学习及测量平台》为依托的网络化教学,采取移动互联式学习形式,在平台网络注册,在线与离线下载学习,完成学习目标,获得评价与诊断。鼓励主考学校依规开展助学辅导,优选授课教师,丰富教学辅导案例,制作特色教学课件,通过网络远程平台、集中面授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辅导。鼓励北京地区成人教育办学主体开展自学考试助学,实行横向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的教学优势资源,系统规范地对北京地区自考生实施教学辅导。

(四)以提升质量为关键,推进考试组织管理的内涵式发展

考试质量关系国家考试的公平性,是自学考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质量是第一生命线的原则是北京自学考试的立足之基,是社会和考生青睐的品质保证。提升质量,要梳理和规范岗位职责、工作程序,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深挖重点领域存在的风险与隐患,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将质量管理意识贯穿考试管理全过程。

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不动摇,严格禁止命题教师参与教学辅导,与命题教师签订命题保密工作协议,履行试题保密责任。建立试卷印制安全保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保密措施,加强试卷印制内部控制过程管理,保证试卷印制的安全与质量。加强考试组织管理,加强专业化考试队伍建设,监督岗位职责落实,加大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增强防范高科技舞弊的能力,严肃考风考纪,保障考试公平公正。加强阅卷组织管理,实施主观题网上阅卷,客观题机器扫描,加强评卷教师业务培训,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尺度,按比例实行“双评”和仲裁,最大程度控制评分误差,保证评卷的科学准确。严格毕业审核和证书注册制度,规范毕业审核流程,审查毕业条件,重点关注关键环节。实行学历信息备案和注册,审查报送数据的真实准确,履行“先注册后颁证”程序,维护毕业证书的权威性。按照“同质等效”的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各类学习成果与自学考试课程认证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考查各类学习成果的质量内涵与社会认可度,合理制定认证标准,严格认证审核程序,加强认证材料审查,保证认证成果与自考课程的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爱霞.高等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意蕴与实现路径[J].终身教育研究,2018,(5):1.

[2]米瑶.终身教育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3]姜钢.新时代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转型发展[J].中国考试,2018,(10):3.

[4]刘瑛,肖福州.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8,(3):2.

[5]靳小玲.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6.

[6]杨颖涛,毕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考试,2018,(5):2.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Higher Education Self-taught Examination:A Case Study of Beijing

Chen Mei
Beijing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uthority,Beijing,100083

Abstract s: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s forwar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peed up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As a 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self-taught examination should realiz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It analyses the realistic logic of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to realiz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by adjusting the orientation,straightening out the mechanism,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Self-taught Examination,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Path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G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654(2019)04—021—005

作者简介 陈玫,助理研究员,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京,100083。

(责任编辑:葛鸿贵)

标签:;  ;  ;  ;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究-以北京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