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技成果“未婚”?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_科技论文

为什么科技成果“未婚”?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_科技论文

科技成果缘何“待字闺中”?——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待字闺中论文,科技成果论文,成果转化论文,因素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难、推广率低,是当前卫生科技改革中十分令人关注与思考的问题。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科技成果累累,但是这些科技成果真正能够广泛用于实际,充分发挥其效益的所占的比重不高。据统计,全国大约只能占到10%~30%,其中直接转化为商品的只占5%左右。根据西安医科大学1989~1993年间所获得的121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来看,推广率约为25%,这不能不说是对科技资源的一种浪费。那么有哪些因素在制约着科技成果的推广呢?

有人认为是传统观念的束缚,长期封闭的社会意识造成人们商品观念淡薄、竞争意识不强;也有人认为是现有管理体制不顺、激励政策不强、具体措施不力;还有人强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这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制约科技成果推广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这是因为科技成果的推广,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下面就此问题,谈一点认识。

制约因素

1. 封建意识、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王朝实行抑商政策,使科举制度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置身于诗、棋、书、画之中,奔波于仕宦之途。成功者,以跻身于将相为荣;失意者,以“隐士”清贫自居。至于开天化物,经商买卖,向来被贬为知识分子的不齿行径。由于历史和世俗的原因,科技人员长期工作在高等学府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从事科学研究,探索医学新领域,认为自己搞的是高精尖、攻难关,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因此在科技人员中,唯有单纯科技最为圣洁的思想普遍存在,搞技术开发与开拓市场仍视为“不务正业”,将技术转让视为“向钱看”,把技术贸易中介机构视为“皮包公司”等等。现在虽然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商品意识有所增强,但受以上诸多因素的制约,“重科研轻推广”和“等待、依赖思想,独揽思想”等消极因素一时仍难以消除,许多科技成果仍旧是样品、展品、礼品,消极被动地等待领导或他人去引进开发或推广应用,致使许多科技成果坐失转化开发推广应用的良机。

2. 激励政策方面的影响

为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应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政策。现行奖励政策不完善也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

为了肯定、保护和鼓励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的成绩和权宜,我国实行了对科技成果的奖励制度。从西安医科大学近5年情况来看,科技成果等级主要是部、省、厅局级2~3等奖,其奖金额在1000~3000元,参与一个课题的成员一般5人左右,最多不超过7人,研究周期3~5年。按政策规定,课题组主要完成者应拿该课题成果奖的70%,但真正分到个人手中的奖金最多不过几百元,实在难以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科技人员对成果推广应用也就更不热心、主动。鉴于我国目前经济状况,我们依然要大力提倡为祖国卫生科技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在奖励政策分配上,主要完成者和一般人员一定要拉开档次,不搞平均分配,对在科技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者,在政策上应予以表彰和重奖,否则难以收到奖励政策的预期效果。

成果推广应用,大量的工作是组织、管理与实施。因此,科技管理人员在科技成果推广中处于关键性位置上。但现行奖励政策没有明确可从成果转化所获经济效益中提成一定比例的奖金,他们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这势必影响积极性,成为制约科技成果推广的消极因素。

3. 资金、人才投入政策的影响

增强投入意识主要指资金和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有一个扶植、培育、启动的发展过程,如不解决开发启动的资金投入,就谈不上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也无法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道路。目前,在医学科技成果的推广中,理论性成果主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宣读和发表论文等形式,技术性成果主要采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专利许可、Know How许可等,即通过技术市场的各种渠道,如成果展览会、交易会、中介机构等形式,产品性成果主要表现为广告、宣传、产品介绍、试销、办班等形式加以推广。这一系列的转化活动所需的专项经费至今尚无统一的政策规定。

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比资金投入还重要。目前高校既懂技术懂管理懂政策,又懂经营懂销售懂信息的人才很少。对充实到科技开发和推广队伍中去的科技人员,在职称、职务、待遇等方面,尚无统一的政策规定。尽管有的学校制定了优惠政策,但往往难以付诸实施。

4. 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随着科研及校办产业的发展,各校科研管理分工越来越细,机构越来越多,规模较大的高校管理体制多为分管模式,由两个校长分抓科研与产业。由于上中下游科研界面不清,出现问题往往难以协调,工作中常有互相干扰、扯皮现象,有的工作几个处都想抓,有的却没有人抓,影响工作效率。比如开发一个新产品,从设计、研制到小批量生产,涉及面广、部门多,难以协调联合作战。而我们自己也无法建立中试基地,新产品要想投入生产,转化周期很长。因此,这种分管模式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当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要求。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难度大、阻力大的系统工程,其进展一直比较缓慢,至今仍困扰着科技成果的转化,制约其推广应用进行。

5. 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科技与经济结合,主要指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推广转化过程,其结果是直接作用于经济建设,促使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之相应的经济关系必然是工业大生产条件下的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得靠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企业经营短期行为严重,不愿进行科技投资,采用高新技术的兴趣不大。而过去那种以计划为主的经济关系,逐渐丧失其原有的调控作用,也无力要求企业尽快吸收科技成果。这是造成整个社会科技成果难以尽快转化的根本原因,当然也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重要原因。

对策与思考

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为迅速扭转目前局面,我们认为应着手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树立市场竞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高校的科研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融汇于社会之中,市场机制在科技运行和科技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因此,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更新思想观念,改变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互相脱节现象,自觉克服“重科研轻推广”、鄙薄成果转化推广经营是“不务正业”、“低人一头”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成果所具有的知识商品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真正意识到成果只有通过转化,得以推广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技术功能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树立科技成果投入应用并获得效益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的思想。科研、转化要两手抓两手硬,从选题立项开始就要考虑到推广应用价值。管理部门对那些推广价值大、适用性广、临床急需的项目应给予优先考虑,给予优先扶持。

2.完善科技政策

鉴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具有很大难度和风险,科技政策应起到“扶植、优惠、保护”的作用。

——加强科技立法工作。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律约束性经济,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和地位必须靠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是符合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否则会直接影响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法律条文,用法律法规保障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促使它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保证科技人员的合法收入。

——完善配套激励政策。高校开展科研,过去和目前主要是从国家各级主管部门争取课题、获得经费,科技人员只求研究成果通过鉴定,评上奖发表几篇论文,为评职称、晋升这个目的服务。至于科技成果能否推广应用,能否在生产实际中成为生产力,并不影响自己职称评定和晋升,因此,对此并不关心。今后在职称晋升、科技成果鉴定报奖时,应强调把成果转化效益作为考核指标或在高校内部改进职称评定工作,增设科技成果推广系列职称,以调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3. 开拓经费渠道,多方资金筹措

资金不足历来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大问题,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已不能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开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资金筹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国家为开拓技术市场设有专项资金和贷款,如列入国家计划的有“火炬计划”贷款、“星火计划”贷款、科技贷款、专项贷款、流动资金、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外汇贷款等。除此之外,还要大力提倡积极引进外资,提倡社会、医院和个人集资,发行科技开发股票,开办科技开发投保等等。总之,科技开发转化推广是一项能获取高效益又具有一定风险的事业,如能遵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确保分配兑现,其资金来源是有办法解决的。同时,高校要充分研究利用国家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待遇,做到用好用足,这也是对高校的一种间接投入,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4. 建立科技开发、生产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目前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形成社会经济效益,与科研、开发、生产相互脱节、各自为政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这种体制互不联系,信息闭塞,严重阻碍了成果的转化,而且容易造成重复研制,重复引进,造成人才、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现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建立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专门的技术成果转化机构,负责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使科技成果中那些可以物化的成果,通过有偿转让形式,依靠社会企业来完成商品化和规模生产,也可以采取技术、设备入股形式,同社会企业合办,这种机制互相依赖,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社会扩散。而其他诸如理论性、技术性、软科学等非物化成果,则应根据其成果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如发表论文、学术交流、举办技术培训学习班、展览会、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加以推广应用。

总之,这种一体化的新管理体制把科研一开发一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沟通,互相促进,成为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加速成果推广应用、提高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最佳体制。

标签:;  ;  ;  ;  

为什么科技成果“未婚”?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