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活重建论文_黄少伟

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活重建论文_黄少伟

崇左市江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在当前我国改革深入发展下,国家将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一项重大战略,提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活重建中一些重要问题,包括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背景,当前我国国内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等,能够认识到当前使命和机遇,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国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村生活重建;乡村振兴;背景;理论;乡村规划;制度供给

重建我国乡村生活,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在此阶段就需要统筹好城乡发展,不断更新升级农村研究,在理念和实践方面水平更上一层楼。在积极的思想扩展下,可以减少路径依赖,结合农村发展实际,从制度、文化、产业等方面重塑乡村生活。乡级政府单位等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乡村规划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政策优惠等资源,能够结合市场规律构建起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夯实三农基础,发展生态产业,提高乡村凝聚力、促进乡村发展。

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背景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的发展做出了科学论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且此战略实施是我国重大任务。要科学认识到我国农村发展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就认识到历史性变革下其演变趋势,能够在此历史机遇下抓住机会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1.1乡村振兴的意义

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相较发达国家还比较低,乡村作为地域综合体,其集合了自然、社会和经济等特征下,也具备多重功能。乡村与城镇往往是共同存在、发展的,是我国重要的活动空间。因此,乡村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其兴衰关乎国家之兴衰。当前我国人民生活需求提升,但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严峻,特别是在乡村发展方面更为严重。要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目标,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需要打好农村建设这一基础,发掘乡村发展潜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解决当前主要矛盾,促进我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如下:首先实施乡村振兴,可以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乡村振兴下,可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起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的提质发展,加强农业竞争力,我国经济体系基础也会更加坚实。

第二,乡村振兴关乎美丽中国的建设,我国生态产品主要由农业供给,乡村是主要的生态涵养区,生态也成为了乡村一大发展优势。在乡村振兴实施下,要建设宜居家园,综合治理山水、草木、湖田等,形成绿色的乡村发展方式,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格局。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文明是植根于农耕文明的,因此中华文明基本载体就是乡村。乡村振兴保障了乡风文明,通过挖掘农耕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并进一步创造性发展,对于营造乡村新气象,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第四,乡村振兴策略的实施,是巩固我国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根本策略,乡村是社会治理的薄弱之处,振兴乡村发展,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理基础,乡村治理体系得以完善,可以更好地保障农村生活,促进国家治理实现现代化发展。

第五,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实施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的发展下,关乎农民是否富裕,是否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关系着我国全面小康的建成。实施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

1.2我国农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

我国经济发展在进入新常态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推动三农理论发展创新,实践和制度方面也有显著发展。在此基础上,实际行动中落实好农业农村发展,把握我国粮食安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其发展活力,其中农业供给侧改革为重点,致力提高供给品质。在农村可持续发展实施下,努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乡村,有力的支持了国家事业发展。

一方面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进展良好,有效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不断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模式,进一步遏制了农村生态问题。在生产经营方式变化下,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稳步推进图纸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且取得了实际成效。通过创新、投资积极发展农村产业,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了农民生活说。同时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下,贫困农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其生产动力正确,也推动了当地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对于重建乡村生活有着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虽然乡村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我国农业农村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其发展滞后的状态没有出现更新改变,三农问题依然是经济发展中短板。其表现主要是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供给不足问题的并存,农村三大产业之间没有实现深入的融合发展,基础设施落后,还存在一定生态环境问题。与城市相比,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还相当低,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脱贫攻坚任务。支农体系尚未完善,农村金融改革间距,还需健全城乡间要素流动机制,强化乡村治理体系[2]。

2.乡村衰落的原因分析

乡村衰落问题不仅出现在我们国家,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一特点。传统意义上,乡村是人们生活的场所,产业发展为其提供服务。为了维持其社会生活,乡村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制度和社会关系,维持着乡村运行。但在工业发展下,乡村肩负农业生产众人,非农产业向城市转移,人口发生流动,在其成为单纯的农业生产空间后,其吸引力大大降低,人口不断外流导致其衰落。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农业产出的效益相对较低,加大了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随着城乡分工发展,乡村主要负责农业生产,其它产业不断消失,村民只是简单进行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中,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农产品自身生长周期长、产出量低,由于无法大批量生产,难以与城市工业产生竞争,进而落入劣势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农业难以维持农民生活。

(2)发达国家农业的工业化发展冲击,农业生产中机械化运用导致人力被排挤。在现代农业生产下,传统农业生产逻辑被代替,开始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不再满足农民需要,开始种植单一作物,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中机械化设备的运用使得大量人力被机械代替。在此情形下,农村人口也在会向城市流动。

(3)农村人口减少,其乡村生活空间也逐步瓦解,大量房屋和田地废弃,乡村道路损毁、学习关闭,其中的文化组织、社会组织作用无法发挥。乡村成活成为封闭、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人们纷纷追求城市现代化生活[3]。

3.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理论研究

3.1乡村规划新方向

要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先进、治理有效、兴旺富裕的乡村,需要突破传统规划恶性循环,改善农业发展模式,使得三农问题跨越式发展改善。当前相关研究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局限于技术、理论的总体研究,或者对当前问题的研究缺乏实质性发展,还需进一步建立起基于规则的公共政策。

3.2转变规划主旨

当前在乡村科学研究方面,融合了多个学科,经济系统中思维多元化,比如乡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产业结构升级下剩余劳动力转移、乡村社会关系变化等,都需要展开研究。乡村土地的利用,在其分散结构下会加大浪费,且阻碍了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需要从乡村视角出发,合理利用的当地资源来对乡村进行更新,促进其生活方式重塑,其空间形态、环境等方面更加合理协调。

4.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活重建策略

4.1建立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机制

要重建乡村生活,需要建立起双向的人口流动机制。农村改革开展前,我国户籍制度实施严格,主要是为了减少城市压力,减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但受户籍限制并未完全融入。近年来户籍制度限制被进一步打破,开始鼓励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使城市化快速发展。但这种流动很多时候是单向的,主要是从乡村向城市流动。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实现双向流动,地方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回乡创业等。目前受土地制度、住房政策等影响,城市向农村流动还存在一些阻碍,要打破乡土社会封闭性,才能使乡村吸引更多的人员[4]。

4.2完善乡村社会公共服务

除了经济原因外,乡村的社会服务不足,也是导致大量乡村人口外流的重要原因。比如乡村教育的衰落,学校开始向城镇集中,一些人员为了子女教育问题不得不放弃农户村生活。虽然近年来,乡村社会服务也在积极发展,但在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加大了人们乡村生活难度。而城市的现代化服务建设吸引力较大,人口开始向城市流动。乡村社会服务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制约恶性循环下,需要积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农村吸引力。

4.3注重乡土特色的保持

要增强乡村吸引力,除了发展社会服务外,还应打造自身特色,形成不同于城市的乡村生活空间。因此在其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并不只是打造低端城镇,二是合理利用乡村资源来打造自身乡土特色。这种特色更多的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就是要提供给人们亲近、了解自然的机会,并逐步成为乡村一部分。同时乡村社会人际关系密切,虽然乡村重建基础并非是以往的熟人社会,但也要注重保持居民间密切的关系。

4.4积极创新发展农村产业

要增加乡村人口,需要产业的支撑。但也要避免产业的单一化,否则会挤压乡村人口。乡村振兴中,一些地方只是强调做强农业,很多土地被流转生产单一农产品,农民失去土地大量外流。因此要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能够促进乡村居民就业和增收。比如可以将种植与加工结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打造乡土特色品牌,能够促进居民增收。其产业发展应是分散的、多样的,依赖交通建设发展和信息技术普及,可以由不同的乡村分担生产工作,很多文化产品生产就可以在乡村完成。

4.5重视小城镇服务作用

乡村要满足居民生活需求,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服务。这些产业往往需要小城镇来发挥出其服务功能,因此乡村振兴可以从小城镇建设着手,完善其服务功能,缩小与城市间差距,加大乡村生活吸引力。小城镇布局要更加合理,通过改善空间布局丰富乡村生活,中心城镇的服务可以辐射到周边乡村,且为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空间。

4.6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首先要尊重乡村和农民的文化需求,在尊重其原有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基础上,结合现代价值加以融合,生长出新的价值。对乡村的建设,要尊重其文化,保住其尊严。其次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政府和村庄共同体要从实际出发,加强价值观引导,捍卫乡村文化根基,使人民形成良好的文化向心力,形成德治、法治与基层民主自治为一体的现代治理体系。最后要保护传统文化基因,包括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风俗和村落格局等,保护散落在乡村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结束语:

要重建乡村生活,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要认识到乡村衰落的原因,能够抓住当前历史发展机遇,从产业建设、公共服务完善、乡土文化传承等方面着手,打造更吸引人、更先进的乡村模式,为乡村发展增添活力、吸引人口,促进乡村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延春,宋格.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论析[J].理论导刊,2019,(12):110-115.

[2]王晓毅.重建乡村生活实现乡村振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1):1-4.

[3]吴理财,魏久朋,徐琴.经济、组织与文化: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基础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4):470-478.

[4]何翔舟,杨佳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注重的几个问题[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357-2359.

论文作者:黄少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活重建论文_黄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