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_唐红梅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本文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10月收治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对实验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参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较比二组的血压控制效果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水平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ET-1、NO以及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均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6.82%<29.55%),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获得显著的降压效果,并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研究

高血压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病,分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前者是指通过目前医学发展水平及检查手段能够找出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后者是指未能发现导致高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1];本文仅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进行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是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中主要是通过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有研究指出[2]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我科在2017年对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并将其对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进行以下研究: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数据

入组者均为2017年1月--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88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5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集中在37--63岁之间,平均(55.4±6.8)岁;病程在1.5--21年之间不等,平均(6.5±1.1)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对比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排除标准: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疾病者、脏器功能不全者、伴有其他内分泌疾病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者予以排除。

1.2方法

实验组:本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42)治疗,初始剂量为2.5mg/次,1次/d,14d后如果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可将剂量增加至5mg/次,1次/d。

参照组:本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上海天赐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123)治疗,初始剂量为5mg/次,1次/d,14d后如果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可将剂量增加至10mg/次,1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疗效,治疗期间的饮食要遵循低盐低脂原则。

1.3观察指标

①血压指标:测定并对比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水平。

②ET-1、NO:为患者采取5ml的清晨静脉血样,利用酶法测定血浆NO(一氧化氮)水平,利用免疫方设法测定ET-1(内皮素-1)水平。

③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采用Celermajer法检测患者的基础状态下、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充血后内径-基础内径)/基础内径X100%。

④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计量资料(?x±s)的比较结果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n,%)的比较比较结果采用?2值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SBP、DBP下降程度对比参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观察

患者在用药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乏力、面色潮红、下肢水肿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3/44),低于参照组的29.55%(13/44),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长期高血压患者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内皮功能障碍,由内皮所介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障碍、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平衡失调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因此,调节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平衡,对维持正常的血管功能及结构具有重要意义[4]。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NO的释放量减少,血管内皮会受损、血管壁炎症反应增强,同时会释放出更多的ET-1,由于血小板聚集性会随之增强,逐渐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甚至会形成血栓,这些均会加速病情进展[5]。临床中常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其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舒缓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血管来控制血压及保护心脑血管。该药物中含有右旋体与左旋体,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主要是来自左旋体。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在苯磺酸氨氯地平基础上拆分出来的,属于水合剂,里面只含有左旋体,具有更高的钙拮抗活性,且安全性高[6]。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水平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ET-1、NO以及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均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组间比较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有效性及优势。

综上所述,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对血管内皮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樊瑞芬,赵莲英,瞿峰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类型、脉压、脉压指数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54(7):13-15.

[2]徐燕,王梦琳,高旭光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1206-1209.

[3]钟萍,孙学春,张清琼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1):5310-5311.

[4]张起顺,陈勇,王朝辉等.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12):1603-1605.

[5]陈立伟,韩凌,骆景光等.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影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5):378-380.

[6]张西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9):20-22,37.

论文作者:唐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_唐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