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工程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对策论文_马思娟

林业造林工程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对策论文_马思娟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兰州北山生态建设局 甘肃省兰州市 730046

摘要: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对环境绿化、工程造林等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在构建生态化的经济发展体系中,造林管理机制成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工程造林质量管理方法也就更加迫切。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林业造林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提升工程质量。

关键词:林业造林;质量;问题;对策

1 引言

在维护生态平衡与保护环境事业中,林业造林是我国多项基础产业中的一个尤为关键的构成部分。林业造林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对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自然环境恶劣地区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目前,我国在林业造林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有效提升了林业种植的效率,同时改善了其中多种不良情况[1]。然而,从造林工程实施情况来看,受到天气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难度显著增加,从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频繁发生,制定改进造林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则显得至关重要。

2 林业资源的价值

第一,生态价值。林业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维护生态平衡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林业资源可以涵养水资源,保持水土。其次,林业资源可以防风固沙,降低沙尘暴的发生概率。林业资源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也可以调节气候,缓解气候变暖。此外,林业资源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第二,经济价值[2]。林业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可以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旅游业。同时,林业资源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以及建筑木材,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

3 林业造林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3.1 工程规划合理性有待加强

在林业造林工程建设中,部分林业工作人员对待造林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对造林质量的整体把控,工程规划意识比较淡薄,造成整个工程的规划缺乏合理性。合理、详尽的造林规划是确保林业造林工程质量最为关键的一步,但从工程实际来看,仍有不少林业人员将林业造林单纯看作是一项临时性的工作,将工作重点过多放置在林地面积上,不能深入考察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难免造成造林规划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进一步加大了盲目造林的风险,难以有效保障其取得最佳的造林效果。

3.2 工程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林业造林工程具有复杂的专业性要求,要想保障工程有序进行,就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相关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在造林管理方面的责任分工还有待细化,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不利于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例如,在幼苗与林木养护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的专业能力,使其难以有效掌握在幼苗期防控病虫害、寒冷地区越冬覆盖保温薄膜等重点事项,不能为林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也不利于保障工程效益[3]。

3.3 种苗培育规范性有待提高

种苗培育关乎着林业造林工程能否取得更好的效果,但目前国内的种苗工艺还不够先进,急需进一步提高其规范性。具体表现如下:①树种单一,以杉木、松木等为代表的树种资源发展不均衡,难以有效满足很多林区对优质资源的需求;②山地、农田及其部分临时场所是培育苗木的主要地点,工厂化苗圃数量整体不多,育苗成效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③“有种就育、有苗就栽”现象比较普遍,使得种苗成活率不高,相较缺乏严格的控制;④局限于传统思想,大密度栽植的方式仍较常用,造林密度不合理问题突出;⑤与造林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环境、气象条件等因素联系不够紧密,整地方式的选择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林木质量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林业造林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

4.1 完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

首先,林业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营林管理技术,对现有的营林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其次,林业管理人员应该找到营林生产管理当中的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完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从而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此外,应该贯彻落实责任制,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并对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进行监督,从而提高营林管理效率[4]。

4.2 造林树种的选择

树种选择是营林造林工作的关键环节,基于种植区域的不同条件,在树种选择上也有不同要求。结合现代生态学原理,以适地适树原则作为树种选择的基本依据,选择优良树种,提升造林质量,保证林木产出率。此外,阔叶林树种能够帮助改善土壤情况,因此可以适当扩大其种植面积。阔叶林落叶层可以帮助增加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改善林地条件,同时使林木观赏价值得到提升,也可以起到病虫害防治作用。

4.3 提升领导干部在造林工程中的管理能力

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造林工程的质量水平和工程进度。为保证林业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要求领导干部在林业造林项目管理中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对项目的整体规划、系统的管理流程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等能力,才能将国家相关政策融入到工程造林的实践中,积极带动群众一起为林业造林工程贡献力量,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林业造林工程管理的领导干部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根据需求进行相关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积极了解国家实时更新的相关政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管理干部的专业能力。

4.4 造林栽植方法

造林栽植中穴植方法比较常用,一般要挖长、宽50cm左右,深度为40~50cm的种植穴,保持种植穴底部平整。苗木种植的行距和具体种植密度需要结合树种类型决定,如杉树种植过程中,对株行距的要求为1.7m×2m,种植密度一般要求控制在200株/667m2左右;选种阔叶林时,株行距要求为2m×2m,种植密度一般为170株/667m2左右。种植后的苗木以浅栽为主,能够提升树木根系抗旱能力和生长能力。如果是一年生苗木,栽入深度一般保持1/3的苗茎长度。除此之外,种植混交林能够有效提升林业种植的经济价值,促进土壤条件改善,目前多数的林木按照杉、阔、松等混交林模式种植,能有效提升种植区域土壤肥力,利于优化林木生长环境,提升病虫害防御能力[5]。

4.5 养护管理

首先,林业生态效益提升。经济效益作为营林工作的根本目标,营林经济效益提升可帮助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生态效益作为一种劳动再生产能力,其能够给林业发展提供循环助力。其次,林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为了提升林业发展水平,应不断引进新树种和栽种技术,实现树种的优选和优育目标,使嫁接、栽植技术得到有效应用。以综合种植技术和混交林建设方式,促进了森林植物种群关系的良性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造林的工程效益,提升造林工程质量尤为关键,其对我国林业事业的稳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志军.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家参谋,2018(18):81.

[2] 付春.探究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种子科技,2018,36(08):30+33.

[3] 张奋林,郝琴,班俊.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江西农业,2018(08):101.

[4] 王喜.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家参谋,2017(22):87.

[5] 陈志标.林业造林工程主要质量问题及有效改进策略[J].现代园艺,2017(18):229-230.

论文作者:马思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林业造林工程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对策论文_马思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