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理论特征:毛泽东和邓小平政治理论特征的比较分析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两个理论特征:毛泽东和邓小平政治理论特征的比较分析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两种理论特质——毛泽东邓小平政治理论特质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质论文,两种论文,政治理论论文,理论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所说的毛泽东、邓小平的政治理论是在最宽泛的意义上采用的概念,它不仅指涉及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有关问题,而且包括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当代美国学者墨子刻认为,中国历来的政治思维方式都表现为对结论性政治理论的追求,自孔子以来便一直存在着乌托邦的倾向。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本文着眼于理论特质,试图对政治理论进行区分。(一)从理论的外在表述形式来看,具有结论性特质的理论是答案型的,具有非结论性质的理论则是问题型的。毛泽东的政治理论似乎是答案型的,大体在建国前,毛泽东的理论还是问题型的,但建国后,毛泽东的政治理论在特质上已转变为答案型。但是政治理论的不可完善性使任何答案型、教义型理论在运用于实际时必然受挫,于是,这一过程中势必唤起对暴力、强制的需求。与之相反,邓小平理论给笔者的最大印象是邓小平反复强调一种“问题”意识,他从来没有以一种下定义、界定概念的内涵外延的学术方式来阐释社会主义的涵义。(二)从理论家的主观意图来看,结论性理论是批示型的,非结论性理论则是提示型的。结论性理论与激进主义的联系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以下的内在的逻辑,第一步是找到一个正确的结论性的答案,第二步就是将正确的答案付诸实践,理论一旦出错,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与此相对照,非结论性理论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旨在启迪人们对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在于提示人们去探索,去思考。(三)从理论所涵盖的命题范围的特征来看,结论性理论是封闭型的,非结论性理论则是开放型的。毛泽东理论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前尚是一种开放性理论,只是到了革命胜利,毛泽东思想成为一种最权威的理论时,才变得越来越封闭。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含义的多次揭示,正是其理论的非结论性特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四)从理论的可行性来看,结论性理论是理想型的,非结论性理论则是现实型的。毛泽东的理论总体看来还是非结论性的,他注重实践甚于理论,并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邓小平理论以其务实风格著称于世,他反复告诫人们抓住机遇,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到存在两种具有不同特质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结论性理论存在着“致命的自负”,受挫势所难免,非结论性理论却反而生机勃勃。应该说,社会政治理论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价值取舍问题,它不是一个关于确切性的知识,而是一种不确定的思考。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并不认为可以割裂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连续性。

标签:;  ;  ;  ;  ;  

两个理论特征:毛泽东和邓小平政治理论特征的比较分析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