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

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

吴雄江[1]2000年在《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文中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 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 吴雄江指导教师姓名:圭上乞震 职称

沈进[2]2015年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近代职业教育起源于晚清时期,在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莫过于黄炎培,可谓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史上第一人,其职业教育思想对当时及后世职业教育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此综述在占有大量他人研究成果之上,运用资料分析法进行时空整合,在综合他人观点之外,提出相应之不足,以期对今后此类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马俊[3]2014年在《爱国之道,始自一乡》文中指出本文以乡土文化为中心,对黄炎培与浦东的新式教育作一番较全面的研究。全文由前言、结语和三章正文构成:前言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综述,概念的界定及研究重点等。第一章主要考察黄炎培与辛亥革命前后的浦东教育。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方面,探讨黄炎培在浦东的教育实践。在学校教育方面,黄炎培等人注重体育、国耻教育、实用教育;在社会教育方面,黄炎培等人注重公众演讲,推行通俗教育和平民教育,谋求教育普及,改良社会风气。第二章主要探讨黄炎培与浦东农业教育。论述黄炎培等人创办川沙县立农·场,进行植棉试验,推广美棉,帮助农民进行植棉改良,增加农民收入。面对民间棉业改良运动的潮流,学校教育脱离实际生活的问题,黄炎培等人因地制宜地创立川沙农童学校和平民学校,推进浦东农业教育。第三章主要讨论黄炎培与国难时期的浦东教育。论述黄炎培等人从事国难时期教育的时代背景,即浦东地方受到天灾战祸影响。从乡土文化的角度,探讨黄炎培等人编修民国《川沙县志》,注重调查收集乡土文献资料,反映川沙社会风俗。国难时期,黄炎培推行生产教育和精神教育,团结教育浦东民众,实现自救救人。结语论述黄炎培在浦东推行的新式教育的特点,分析黄炎培与浦东新式教育的相关问题,例如:浦东农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乡土文化与国家救亡等。总之,本文希望走出浦东,研究黄炎培在浦东的新式教育,尽力将问题探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黄炎培在浦东的教育实践,反映他“爱国之道,始自一乡”的拳拳之心。

王凤青[4]2008年在《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民参政会,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党政府主持成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与组成的一个咨询性质的准民意机关。国民参政会共历四届,举行大会十三次,时间从1938年7月到1948年3月,横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根据《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的最初规定:曾在各重要文化团体或经济团体服务三年以上,著有信望,或努力国事,信望久著之人员,有资格被遴选为国民参政员。这个规定为中共和中间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物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国民参政会成立后,由于素有的社会威望,黄炎培也被“遴选”为国民参政员。黄炎培参与了国民参政会所有重大的活动,见证了整个国民参政会的历史。本选题即以黄炎培这个在国民参政会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为视角,通过具体考察其在国民参政会的主要政治活动和围绕国民参政会所作的重要工作,来探讨其在中国抗战期间及战后和平民主建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工作过程中的特点、局限性和历史意义等等。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的工作分为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两大时期。论文第二、三、四章的内容是集中论述抗战时期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的重要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的连贯性,有些地方涉及到了他在抗战胜利后的一些工作;第五章论述抗战胜利后黄炎培的重要政治活动。由于抗战胜利后,国民参政会基本上由国民党完全控制,而且只召开过两次。在这种情况下,黄炎培在利用国民参政会实践其政治主张的同时,也利用其他方式和手段来宣扬政治主张、从事政治活动,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已不完全局限于在国民参政会中的工作。导论:主要说明研究本选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本选题既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术界目前研究薄弱的现状,又有利于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同时,导论总结了学术界对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据此本文将从政治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角度,采取实证的的研究方式,对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的各项重要活动进行专题研究。第一章主要叙述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和黄炎培参加国民参政会。其中第一节分析了抗战爆发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社会各界对抗战的认识;第二节阐释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开始调整政治策略,这种调整促成了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并对国民参政会的各种组织机构与职能进行了说明,此外对国民参政会内各党派队国民党政府成立该组织的反映也有说明;第三节阐述参加国民参政会之前的黄炎培的政治活动,着重探讨了黄炎培对救亡道路的探索和与国民党的矛盾,突出他是以反对派的身份参加国民参政会的。第二章主要论述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坚持抗战到底和推进国家政治进步的努力。其中第一节讨论了在国民参政会内,黄炎培联合其他进步势力对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的妥协投降言论和行为进行的斗争和声讨。这些活动主要是在第一届国民参政会中进行的;第二节论述黄炎培联合中间势力参政员,促使国民参政会成立了宪政期成会和宪政实施协进会两个推动宪政运动的组织,黄炎培在这两个组织中,积极发起了以修改“五五宪草”为主要标志的两次宪政运动,并对这两次修改“五五宪草”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三节主要论述了黄炎培为保障人民身体自由和言论自由方面而进行的诸多努力,在此过程中,黄炎培认为政府各级官吏法治意识的建立才是人民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第四节主要论述黄炎培对当时国民党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看法。黄炎培对国民党的新县制和县各级民意机关的设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三章主要考察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内为国计民生与推动国家战时建设献计献策。第一节主要介绍了黄炎培在带领职教社转向抗战韭黄、培养各类职业人才以及关心青年学子等三个方面继续从事自己衷情的职业教育;第二节论述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珍惜民众、减轻民众负担的提案。此外他对因抗战而形成的难民也积极想办法为他们寻找生活出路;第三节论述了黄炎培从事后方建设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主要体现在他在国民参政会提出关于经济问题的提案、在由国民参政会组织的川康建设期成会和国民经济建设(动员)策进会中进行工作和参加战时劝募公债的工作上。第四章主要考察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内联合中间势力参政员,为维护中国抗战团结和统所作的重要工作。开放党禁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团结抗战的前提,因此第一节论述了黄炎培等中间势力参政员为要求国民党开放党禁、实行民主政治所作的各种努力;第二节则集中探讨了黄炎培等中间势力参政员围绕调解对战时团结问题影响最大的国共争端问题所从事的各种重要政治活动。黄炎培等中间势力参政员通过提出设立特种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和访问延安等形式进行了调解;第三节论述了黄炎培等中间势力参政员在调解国共争端的过程中,以国民参政会为舞台,先后成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等国共之间的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第三大政党,积极实践第三者立场的政治理念。第五章主要论述抗战胜利后,为了中国能走上和平民主建国的轨道,黄炎培和其他民盟政协代表所作出的努力。第一节对黄炎培在抗战胜利后发起成立新兴政党组织——民主建国会——的原因、民主建国会的政治主张和黄炎培在民主建国会的政治活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第二节的主要内容包括黄炎培在得知国共之间达成召开协商会议的消息后,努力促成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并参加了这次会议;为了维护旧政协决议的实现,黄炎培拒绝参加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11月举行的“制宪国大”;第三节对抗战胜利后,黄炎培等民盟政协代表为调停国共内战、实现和平民主建国进行奔波等内容进行了探讨。这些努力均宣告失败,证明了中间势力采纳西方资产阶级宪政民主建国道路在中国的破产。黄炎培最终选择了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的中国共产党。第六章对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的关系进行学理上的探讨。第一节对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中工作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这就是灵活、执着、理性、注重联合进步势力;第二节对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些局限性因素主要包括时代的原因、国民党的强力控制、中间势力的尴尬处境以及黄炎培个人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第三节对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工作的历史意义进行简单总结,这主要包括推动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繁荣了战时文化生活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提供的巨大帮助等内容。

参考文献:

[1]. 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D]. 吴雄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2].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 沈进. 老区建设. 2015

[3]. 爱国之道,始自一乡[D]. 马俊. 复旦大学. 2014

[4]. 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D]. 王凤青. 山东大学. 2008

标签:;  ;  ;  ;  

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