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及政策思考_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及政策思考_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及政策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我国论文,政策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始于1997年之夏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余波未了,韩国、日本的金融风波又相继爆发,并对整个亚洲、俄罗斯乃至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的冲击和影响。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以及这场危机对我国(或将对我国)造成的经济影响,从中作出必要的政策反思,对跨入新世纪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显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于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国际社会有种种说法。一些人把责任过多归咎于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投机力量的冲击,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还应当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以及其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等更深层次上寻找原因。归纳起来,它是来自国际的外部因素和来自危机发生国的内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地区之一的东亚和东南亚,其经济的动荡,必然对作为近邻的、改革开放的我国带来冲击和影响。这种冲击或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冲击。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南亚国家货币平均贬值30—40%以上;其中泰铢贬值达50%以上;印尼盾和韩元贬值达100%; 所谓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亦持续走软,由1995年8月的1美元兑换80日元,下跌到1998年8 月下旬的约140日元。周边国家货币如此大范围、大幅度地贬值, 使我国人民币汇率相对这些国家货币大幅升值。因而,一方面就出口而言,将使我国出口商品在这些国家以所在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上涨;与此同时,还势必使我国对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出口,面临着来自上述货币贬值国家同类商品的更激烈竞争,由此导致我国出口贸易的困难。另一方面就进口而言,亚洲周边国家的货币贬值,客观上使得这些国家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出口增长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样,对我国进口增长的刺激作用亦是显然的。亚洲周边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旅游业所受的冲击上。货币贬值和国内经济的恶化,大大削弱了所在国公民持有的本国货币的国际购买力,使之前往中国这样的货币保持稳定的国家旅游支出成本大大上升,自然会影响到我国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收入。

2.对我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外资流入的影响。作为我国引进利用外资主要来源之一的东亚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之自顾不暇,对外投资的能力亦明显下降。尤其是我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经济的衰退和国内金融的动荡,使之将收缩海外投资当作缓解国内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减少对中国的投资亦在情理之中。除此而外,亚洲金融危机还加大了我国在上述国家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吸引国外间接投资的困难。

3.造成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如前所述,在亚洲周边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扩大我国的出口创汇和吸引外资面临较大困难,对保持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或大体平衡是不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加大了我国汇率政策制定及外汇市场调控的难度。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除了前面所述的不利方面,还应看到其有利一面:

首先,它有利于我国外债偿还压力的减弱。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以国际信贷和海外发行债券等方式吸引国际间接投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不可埋没的作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将进入外债偿还的一个高峰期,面临着较大的外债偿还压力。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当事国货币大幅贬值,相应地使我国对这些国家所欠的以该国货币计值的债务负担有所减轻。这尤为突出地反映在我国外债构成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日元的贬值,给减缓我国债务负担带来的益处。

其次,也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长期、过大顺差局面的改善。作为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对外收回债权和清偿债务所引起的对外货币收支综合状况晴雨表的国际收支,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基本上保持了连年顺差。我国的外汇储备亦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到1998年6 月末已愈1405亿美元。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抓好外贸出口,扩大引进外资的结果,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但同时,这也带来诸如为扩大出口而导致资源性产品的过度开发,结售汇制而被动性地增加本币投放,以及与有关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等许多问题。所以,在亚洲周边国家货币普遍贬值,我国又在国际上公开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由于人民币汇率相对较高而引起的我国外贸出口压力,以及国际收支顺差的回落或趋于平衡,在某种意义上并非就是坏事。

最后,还有利于先进资本、技术产品的进口,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资本技术结构的提高提供了良机。对我国来说,来自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商品进口,会因为其货币的大幅贬值而价值相应下降。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扩大来自这些国家的先进资本货物和技术的进口,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将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在当前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当中,资产的重组或置换,应当与企业资产的优化,即反映了企业资产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结合。抓住国际经济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将企业改造与积极引进日、韩及东南亚国家相对廉价的资本产品相结合,不失为一有效捷径。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中作出必要的政策反思,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此次危机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避免重蹈他国之覆辙。

立足本国国情的实际,结合当代国际经济环境的特点,概括起来,着重在以下若干方面,值得我国作出认真的政策反思:

1.现代产业政策的反思。加强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宏观调控,在加大对农业、能源、交通和通讯等产业投资力度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经济和科技产业的开发;与此同时,对近期相对饱和或过剩的房地产等行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作必要的控制;规范对股票证券及期货市场的管理,将我国经济中的“泡沫”成份压缩在尽可能低的程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反思。“抓大放小”,作为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思想,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其必要性。应当指出的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而形成的。这当中,政府的作用,从宏观角度,主要是以财政税收和货币金融等手段,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从微观角度,则应放开搞活,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除必要的战略性指导和政策协调,原则上应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权力。国家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只享有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所应享有的所有者权益,以及对企业债务所应承担的有限责任;而不应享有任何其它特权。因此,一方面,现代大企业集团的建立,应在企业自主、自愿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进行,无需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色彩。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方面的问题,在经济转轨的现阶段,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负债资产率高达80%左右;企业经济效益总体上不尽人意,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是依靠政府干预下国有银行提供的大量廉价贷款而勉强维持;由此造成的国有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严重,一些金融机构资不抵债,甚至濒临破产边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改革现有的银企关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现代货币金融政策的反思。现代货币金融政策的制订和执行,首当其冲离不开一个符合经济国际化条件下市场经济要求的健全金融体系。在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商业银行企业化进程,健全金融监管的基础上,主要应从三个不同角度对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加以反思:

——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实行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杠杆,它直接影响着一国对外贸易、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平衡。自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主要是与美元挂钩,其它国际货币的牌价,基本上是通过美元折算出来的。这尽管有利于外经贸的成本核算和引进利用外资,但却使人民币过于受制于美元波动的影响,而不能综合反映在我国外经贸活动中占有相当比重的其它主要国际货币的变化。这也使得人民币汇率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缺乏相应的自动调节机制。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目标,是要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种“市场供求”,就国际市场而言,不应仅局限钉住美元单一货币,同时钉住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瑞士法郎等主要国际货币以及特别提款权(SDR)各占一定权数的一篮子货币, 可以减缓某国或某些国货币汇率大幅变动对本币的冲击,显然更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政策。我国在1996年底正式宣告已基本达到IMF协定第八款的要求,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 在此基础上,人民币走向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业已成为我国金融国际化形行将面临的问题。由于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较大影响和冲击,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动性很大。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合理的利率机制、严格的外汇法规和规范化的操作,过早取消对资本流入、流出的限制,国内经济就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冲击,并由此对国内经济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实现资本项目货币可兑换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或过渡时期。即使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在实现经常项目货币可兑换的20多年之后,才完全取消资本项目的外汇限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也有待健全。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资金的短缺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保障国际收支的平衡和保证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防止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在我国也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渡时期,从试点到全面,逐步放松对资本项目的外汇限制。

——引进利用外资政策。应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之流向国民经济急需发展行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创汇产业。在国际间接投资领域,应坚持以吸引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优惠性贷款为主,严格控制国际商业银行短期贷款;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则应以吸收长期直接投资为主,限制国外投资以套汇、套利为目的在我国境内的证券、期货及房地产等形式的短期投机活动。

标签:;  ;  ;  ;  ;  ;  ;  ;  ;  ;  ;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及政策思考_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