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比较研究_图书馆论文

社会交往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比较研究_图书馆论文

论学会协会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事业论文,协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一门学科和行业的发展,从这门学科的学会(研究会)和这门行业的协会入手,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学会和协会研究属于一种社团或社会群体研究,它可以作为人物研究与阶级、阶层研究的中介,同时又可以作为社会总体研究的基础工作,因为包容了人、事、物等各种因素的关系综合体,在这种集团组织中往往可以更为丰满也更为明确地得到表现。如果我们从旁关照其他学科的研究活动,也可以证同这种观点。比如商会研究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新兴的领域,著名的经济史学家章开沅教授非常重视这种社团研究,他呼吁“商会研究的兴起是大好信息,希望其他社团、群体研究也能引起学者的浓厚兴趣,形成风起云涌、云蒸霞蔚的繁荣局面。”

我国图书馆学界向来对于社团研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笔者至今只发现了台湾学人陈敏珍的硕士学位论文《美国图书馆学者会与英国图书馆学会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之比较研究》,对图书馆学社会团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不过,近年来,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98年初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黄俊贵在《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散论》一文中明确地对图书馆协会在图书馆事业中的管理职能进行了阐述,这也是我国图书馆学首次发表文章对我国未来的作为行业性管理组织的图书馆协会提出设想。另外,著名的图书馆学者吴建中、倪波在访谈录中也谈到了国外图书馆学(协)会在图书馆学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不断成熟,我国也可以试办。还有一批有识之士正在为成立中国的专门图书馆协会而上下求索。凡此种种,都说明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注意到了专业性组织对事业发展的作用。

1 学会与协会的组织形式及其基本功能的比较

1.1 学会的组织形式与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同一领域的科学家之间的频繁信息交流促进了一种科学家群体的形成,它是科学共同体形成的一种方式,是科学发展上学会形成的原始形式。17世纪到18世纪,作为科学家劳动结构基本形式的学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是有序化、多重性的发展。它们不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正式的科学刊物、广泛的通讯网络以及固定的常设机构,而且以多种形式参与科学审议、评价、技术推广普及以及学术的传播、交流活动,成为具有凝聚力的科学工作者的群体组织,在特定范围内起到了专门的科研机构不能替代的作用。

18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研究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社会建制化的形成,学会的性质与功能发生了演变。以业余研究和爱好者为主体,以实验科学为特点的学会,逐渐被专业科学研究机构所取代。但是,学会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学普及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它终久长盛不衰,并在科学技术群体化和科学劳动社会化方面形成了自己标志性的特色。现代意义上的学会多属于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它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组织形式上是自发性的群众团体。 学会以共同的研究方向、目标和领域以至兴趣爱好作为纽带,将会员结合在一起,进行着不受行政支配的自由的学术交流活动。

(2)在内涵上是学术性的组织。 学会实行的是“以文会友”的活动原则,它不同于其他政治性组织,也不同于各类联谊性组织,还有别于社会行业性组织(如协会)。

(3)在性质上是民间的非职业性组织。

(4)在人员关系上实行真诚、团结、协作、平等的原则。 学会提倡奉献、创新、求实的科学精神。尽管各个会员在各自的单位里可能有不同的级别、待遇、各自的地位和权力等,但在学会内部,都是平等的一员,尽管也设若干个“长”,但它不代表权力地位,而是服务与奉献的标志。

学会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

(1)传播信息。交流与传播信息,是学会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公认学会是学术信息的集散地。科学工作者通过会刊、会讯以及专题学术会议,形成了学术信息的大传播、大流动。由于信息是科学研究的第一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会在科研投入体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交流思想。学术会议是科学工作者交换研究思想、 检阅研究业绩、研讨热点问题的重要场所。通过大范围的交流与讨论,寻求研究中的一些共识问题。这种学术会议实质上是学术开发性的体现,科学工作者可以在此互通有无,博采众长,吸取在书本、文献资料中难以寻找到的启蒙性养料,起到开阔思想、拓展视野的作用。

(3)举荐人才。学会人才荟萃,名流权威济济,通过学会活动, 可以采集到科学研究的精品和科学思想的火种。学会是优秀拔尖人才获得学术界认同的媒介,是他们通向社会的桥梁,是科学工作者成长的摇篮。

(4)服务社会。学会是专业学科意义上的同仁组织, 具有人才密集的优势,就某一特定领域来说,专业学术团体具有相当高的甚至绝对的权威资格。它的客观性、广泛性往往使咨询意见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因此,在面向社会的服务中能起到很好的智囊团作用。

(5)孕育新学科。学科是学术上的分类, 是科学工作者长期研究不断交流而形成的结果。一个学科的成熟程度决定于其规范化进展和社会建制化的发展。学会在这方面总是起着组织作用、宣传作用和协调作用,为新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孕育土壤。

学会的上述功能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优势所在,是其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1.2 协会的组织形式与功能

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来说,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从无凝聚力的同质社会变为整合的异质社会的过程。前一种社会,社会成员的分工虽不很发达,但社会的每一个单元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各自独立,彼此之间的联系松散;后一种社会,社会成员虽因高度的分工而各成一群,但彼此依赖,并通过社会团体和各种政治手段实现整合。对于一门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由于他们具有共同的社会地位、社会态度和价值标准,尤其是运用共同的工作技能,共同对付其他行业的竞争,共同的利益使他们具有整合而形成利益集团的需要与条件。这种利益集团既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标志,又是现代化的一种动力。对内,它是利益相关的个人行动的联结纽带,通过利益认同和成员标准的界定,把分散的个人联结成一个坚固的团体,使社会在团体的层次上完成整合。对外,它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的一种必要的缓冲器,既能保障法规和权力法案,又能保护基本自由和增进个人权利;它也是沟通政府和民众的桥梁,从而使整个国家自上而下有一个明确而一致的目标,是社会在国家的层次上完成整合。这样不仅保护了本行业、本阶层的集团利益,而且加强了社会控制机制。这种利益集团处于社会的中层,起着行动组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这就是行业性协会的功能。

协会的早期形式可以追溯到行会。行会原本是中世纪或封建社会的工商业者的组织,它的成员是旧式商人和手工业者。行会的本意是处于同一城镇中从事于同一职业或几种相仿职业的人所组成的协会。它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联结同业,增加自己力量,以便与不利于己的环境相抗争。二是统一业规,避免同业竞争,以便保持本行业共存共荣的垄断地位,如规定度量衡制度、招工范围和数额、工人工资、商品价格、新开行号条件等等。第一个功能几乎是一切社会团体所共有的,第二个功能则为行会所独有,它充分体现了小工商业者组织行会的根本动机:“共同占有某种手艺而形成的联系;在公共场所出卖自己的商品(当时的手工业者同时也是商人)的必要和与此相联的禁止外人入内的规定;各手工业间利益的对立;保护辛苦学来的手艺的必要……所有这些都是各行各业的手艺人联合为行会的原因。”

行会是商品经济产物,与市场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行会固有的保守性与垄断性逐渐成为社会化大生产与大流通的障碍,成为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因素,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行会逐步消失了。经过改良的行业性管理组织如协会则在社会上大量出现。

1.3 比较

学会和协会都是一种社团组织,社团的最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认同作用体系,由具有某种共同目的或利益的一群人自愿联合组成;具有明确的成员界定;拥有众多的成员。如果是全国性的协会或学会,依据我国《社团登记管理条件》的规定,全国性的社团必须具备法人条件,经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所以,全国性的学会和协会都是一种法人社团。

法人社团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在组织上,是按照法定程序组成的, 具有作为一个整体从事社会活动的统一组织,并设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必要的职能部门,拥有一定数量的成员;

(2)在财产上,拥有自己能够独立支配的财产或经费, 以此作为自身存在和活动的物质基础;

(3)在社会资格上,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为政府有关部门所认可,并使之人格化,就象自然人一样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而参与社会活动,有自己的名称、“户口”、权利和义务;

(4)在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与统一指导下, 按照组织条例或章程所规定的宗旨和业务活动范围从事各种活动。

学会、协会依照政府的法定程序经由政府的批准而设立,有自己固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有广大的会员,有自己能独立支配的经费和财产,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和活动范围,又由自己自愿发起,自定章程,自选负责人与自筹经费(在我国,学会和协会的经费除了主要依靠自筹以外,还有赖于主管部门下拨一部分经费)。因此,学会和协会基本上是一种民间的法人社团。它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政府依据有关法规对其进行管理,学会和协会在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范围内进行活动,并服从政府的管理。所以学会和协会与政府的关系应该是法律关系,即依据法律规定而发生的管理、被管理关系。

在英语里, “学会”(

society /institute )和“协会”(association)在语词意义上有时可以互译,不过,一般来说, 正如我们前面所述,学会侧重学术研究与交流,它的产生雏形是“无形学院”,其主要任务是开展群众性的学术研讨。学会的性质是学术性的群众团体。例如,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民政部的注册登记的类别就是“学术性群众团体”,其宗旨是“繁荣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所规定的业务范围是“学术交流、咨询服务”。

协会侧重于行业的社会化管理,相当于同业工会,具有早先“行会”的某种对本行业进行管理与调控的职能。协会的性质是行业性的管理组织,其宗旨是保护本行业的利益,促进本行业的发展。例如,医师协会、律师协会、戏剧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等都是具有行业调控与管理功能的专业组织。

由于社会体制、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在社团的组织与管理上,中西方具有很大的差异。英美等国由于很重视对行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推崇“小政府、大社会”的思想,所以各门行业的协会等组织数量众多,功能强大、影响广泛。我国注重政府的行政领导与管理,所以社会性的行业管理协会不多,但是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如学会、研究会等组织较多。这种状况也从图书馆事业中的社团经营管理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中英美图书馆学会协会的特点

2.1 中国

最早的中国现代图书馆专业学术团体是中华图书馆协会( ChineseLibrary Association),1925年成立于北京。 宗旨是“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前期设董事部和执行部,1937年董事部更名监事会,执行部改名为理事会。该协会曾先后召开过6次年会,编辑出版有《图书馆学季刊》(1926—1937)、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25—1948)两种刊物,并出版了目录学丛书等图书,对全国图书馆事业进行调查和统计,举办学校、培训图书馆专业人员。它是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的发起单位之一,参加过国际图书馆界的学术和专业活动。1949年解散。

1979年成立的中国图书馆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图书馆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其会员遍及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央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图书馆系统、高等学校图书馆系统、军事及工会图书馆系统等等。该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宗旨主要是:促进图书馆学研究,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图书馆界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图书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同国际图书馆界的联系与合作,活跃学术思想,组织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发行图书馆学书刊资料,促进学科发展;为国家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以及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咨询服务;介绍、推广和评定图书馆学科研成果;开展对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图书馆学基本知识,传播推广先进技术,发现并举荐人才,表彰、奖励在学术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维护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呼声;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领导机构,在理事会休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负责行使理事会的职责。理事会的执行机构是秘书处。理事会还设有各种专业委员会,其中学术研究委员会和编译出版委员会是两个较大的专业委员会。

2.2 英国

英国图书馆界最大的专业性组织是图书馆协会( LibraryAssociation,LA)。成立于1877年,总部设在伦敦。 在以后几十年里,它实际上只是公共图书馆协会。由于协会的不懈努力,1924年成立了英国专门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协会(Aslib),1937 年成立了学校图书馆协会,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国立和大学图书馆常设会议,以及档案学家协会、情报科学家协会等。这些协会既隶属于LA,也相对独立。1883年协会的会员不到400人,1932年增至4095人,1986年为2.5万人。

图书馆协会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由60人组成,第一任主席是当时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馆长J.W.琼斯。1961年开始设立专职机构——秘书处。理事会下设执行、书目与情报系统和标准、教育、人力和服务条件、会员服务、图书馆和情报服务等6个委员会,到80年代中期, 该协会共有12个地区分会以及编目标引、情报技术、国际与比较图书馆学、教育培训、青年图书馆等23个专业组,工作人员80人。

1880年起协会即开始注重图书馆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1884年确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并于1885年举行第一次考试。本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图书馆协会的考试由6部分组成,通过4个部分者可授予助理馆员资格,通过全部考试者可授予馆员资格。30年代协会开始致力于建立更多的图书馆学院。到1986年,图书馆学院系已达17所。

协会最早的出版物是1880年创刊的《每月摘记》,随后出版了《图书馆记事》(1884—1888)、《图书馆》(1889—1898)和《图书馆界》(1898)。1899年1月《图书馆协会记录》创刊,一直定期出版。 1969年又出版了更具学术性的《图书馆学杂志》季刊。《英国图书馆协会年鉴》1892年开始发行,1932年以后每年定期出版。从本世纪30年代起,还出版发行了一系列连续出版物,如《研究进展》、《图书馆学情报学文摘》、《英国技术索引》、《技术进展索引》等等。英国图书馆协会出版有限公司(LAPL)是协会负责出版工作的专门机构。

英国图书馆协会曾参与《英美编目条例》、《参考资料指南》和其他有关图书馆的标准、指南的编纂及其颁行工作,并在促进英国全国图书馆界的合作、制定图书馆法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英国图书馆协会成立后,在国际图书馆界发挥着重要作用。1927年在爱丁堡举行的纪念协会成立50周年大会促成了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的成立,并主办过多次IFLA会议。该协会还对其他国家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咨询。

英国另一个活跃在图书馆界的社团组织是英国专门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协会(Association of Special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Bureaus,Aslib),1924年成立于伦敦,1949年与英国国际书目学会合并。1983年起增加副名即Aslib信息管理协会。 其宗旨是促进所有科学知识和情报源的协调与利用。协会在苏格兰、英格兰北部和中部设有分会。协会下设多个学科情报组和技术应用方法组。协会提供情报服务、举办培训班、组织有关会议。其研究职能于1985年取消。成员分布在英国和其他约80个国家。出版物有《Aslib会刊》(月刊)、《Aslib书目》(月刊)、《学位论文索引》、《Aslib信息》(月刊)、 《文献工作杂志》(季刊)、《程序:图书馆计算机消息》(季刊)、《近期国际科技会议》(季刊)、《技术翻译公告》(每年3 期)以及其他各种报告、会议录、指南、书目和专著等。

协会本部主要负责出版、发行、会员管理、培训等事务,1989年有工作人员35名。协会附设的图书馆收藏情报管理、文献工作、情报学、专门图书馆及有关学科的资料。并出版《近期资料通报》(月刊)。

2.3 美国

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 )是美国图书馆界的专业组织,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协会之一。成立于1876年,总部设在芝加哥。

1985年,ALA共有230名专职工作人员,会员4.2万名。 由寻求为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支持、教育、福利标准的个人和组织构成。协会努力维护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地位,促进大众对图书馆服务的价值的了解和认可,协助联邦机构提出有关扩大图书馆服务的立法和法律实施的建议。

ALA的决策和立法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由选举产生的100名理事组成,任期4年。执行主席任期1年。执行委员会作为理事会的管理机构监督总的工作。

ALA下设11个部门、15个协商会议,21 个专门的图书馆协会(如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研究图书馆协会、专门图书馆协会、医学图书馆协会等等)和51个州或地区分会。各部门都有各自的领导机构、发展计划和预算,都出快报和杂志。

ALA多年来的重点活动领域是:培训图书馆员、 制定图书馆法和图书馆标准、编辑出版物、保护求知自由、合作编目与分类、编制书目工具、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调解、仲裁和调查、图书馆人力资源调控、国际交流。

编辑出版物是协会对图书馆事业的最大贡献之一。主要出版物有:会刊《美国图书馆》,《ALA年鉴》(1976年起出版,1984 年改名为《ALA图书馆和情报工作年鉴》),《ALA世界图书馆和情报工作百科全书》,《书目》,《工具书指南》,《大学和研究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自动化杂志》,《中小学校图书馆》,《图书馆资源与技术工作》等。还出版有许多种专著、小册子、书目、标准和视听资料。到80年代中期,已出版47种期刊(发行量达36万册)、30种图书和小册子、2000种录音磁带。

2.4

英美图书馆协会的运作体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事业社会化管理的范例

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一般说来,在传统社会里,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主要发生在首属群体内,如家庭、宗族、乡党、行会等等;在现代社会里,人人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地在次属群体内进行,如大型企业、学校、教会、政党、工会、商会、各种专业协会等等。因此,首属群体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次属群体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英美两国的图书馆协会属于为达到明确的目标而经过周密思考和合理设计的大型的次属群体,是正规组织。它们有比较健全的科层制。所谓科层制,就是一种与大规模的正规组织相适应的组织协调体系,也就是一个根据明确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工作的等级权力机构。任何大型团体,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科层制才能使自己实现合理而有效的运转。典型的科层制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1 )各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2 )有一个逐级服从的权力等级制度;(3 )有一套精心设计的规章制度制约着领导者履行职责和作出决定;( 4)成员的前途常常与组织相联, 领导人员的选任以资力和优点为基准。

科层制的这些典型特征虽然尚不能从协会的组织结构中完全找到,但是多数已基本存在于协会的组织结构之中。如协会的各种各级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都有明文规定的职责范围;协会组织结构内已存在着一种软性的权力等级制度;需要说明的是,协会不是一种行政单位,它的权力等级结构不是很严格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自愿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协会的所谓权力等级结构,严格说来是一种责任等级结构。

组织的正规化和科层化,必然会增进组织的严密性和合理性,增强组织对成员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从而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以便使组织更好地适应环境,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奋斗。

考察英美图书馆协会的运作管理体制,我们发现,它们都有正规化的科层化的组织结构,都有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依靠法律而与政府发生关系,代替政府行使在本行业内的组织、管理与调控职能,对图书馆事业的社会地位的维护与提高、社会形象的彰显、行业规范与标准的制定监督执行、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发挥了核心作用。它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事业进行社会化管理的良好的、成功的范例。

曾有人预测21世纪世界五大发展趋势,其中一大趋势是,未来国家提高管理质量的可行之道就是将管理工作委托给精于某个领域的独立机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政府不必再为管理失败负责,但是可以通过立法最终加以控制。可以说,这种“精于某个领域的独立机构”就是该领域、该行业的专业性社团、组织,政府通过法律的程序赋予它特定的权利来行使管理职能。在这里,社会化、法制化成为管理成功的两大要素。应该说,英美图书馆协会的成功运作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社会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3 图书馆学会、协会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行业化管理

3.1 强化图书馆事业行业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深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事业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引人注目并逐渐获得了大家共识的一个观点就是:加强图书馆事业的行业化管理。确实,虽然图书馆事业不是一种纯产业性质的行业组织结构,但是它的某些成分如信息产品开发与营销是可以形成产业的,图书馆服务活动作为社会的一门职业,也可以看作是一门行业,但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处于一种“有业无行”的涣散状态。由于我国现行的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是按照图书馆主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建立起来的,图书馆按系统、行业归口管理,各个图书馆依附于所在系统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而存在,致使广义上的图书馆的行业特征被分散的、多元化的管理组织所淡化,图书馆行业的整体资源优势被过分分散的组织无协调性的行为所淹没。所以,加强图书馆事业的行业化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昂是自然的。

3.2 政事分开、 精兵简政的机关改革趋势使新设一元化的国家级的图书馆事业职能管理部门的愿望变得不现实

针对全国范围内图书馆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性约束不足的弊端,有人提出建立新的图书馆行业管理模式,即在设立行业联合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隶属国务院的一元化图书馆行业管理机构。还有人认为,强化行业管理就是实行象铁路、邮政、电信、电业等行业的控制办法来控制图书馆系统。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改革形势下,这种新设一元化的国家级的图书馆事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办法是不可行的。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加大了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出现了结构性调整的热潮。尤其是今年,国务院所属的各部门政府机构完成了大幅度的调整与削减,这种调整的潮流也冲击到了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结构,其结果是,国家一级的专设图书馆事业管理机构被取消了,如文化部图书馆司变成为一个处级机构隶属于社会文化发展司;原属于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的图书馆处随着条装司的撤消而一并撤消,合并到教学条件处而隶属高教司主管;科学院系统的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原国家科委信息司也被撤销而改设信息处隶属于科技部的条财司。种种现象都表明,在当今的改革潮流中,国家已不可能另外新设一个统管各系统各部门图书馆的国家级行政管理机构。而且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也少有依靠拥有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部门来统管全国的图书馆事务的。笔者认为,英美两国的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体制值得我们借鉴。在这种以分散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图书馆协会起到了行业整合的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分散中有集合的管理体制。

3.3 学会与协会在强化图书馆事业的行业管理中大有可为

我国图书馆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向着自动化、网络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实行政事分开,推进图书馆事业的社会化。改革的内容包括:减少对图书馆的直接管理,做到宏观管住,微观放活;打破部门所有制和条块分割的局面。建设一种集中制与分散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所谓集中制与分散制相结合,就是各级各类图书馆原则上由各级政府或所属部门给予经费保障,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在业务规范、行为约束、发展政策等方面。根据协会(学会)应有的功能,国家可以将这部分集中管理与宏观调控的职能委托给学会和协会执行。协会和学会能够承担管理图书馆工作及组织图书馆学研究的双重任务。黄俊贵先生认为,图书馆协会有条件实现行业管理,政府可明文规定通过协会渠道贯彻有关政策并推行某项计划。英美图书馆协会实际上具有部分的政府调控职能,基本上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社会化。他还指出,应该建立全国图书馆发展政策咨询机构,或在图书馆学会内设立图书馆发展政策咨询委员会。这说明他充分认识到了图书馆协会(学会)的巨大功能。

笔者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一步健全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组织机构,强化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管理功能,仿效英美图书馆协会的运作机制建设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行业性管理组织(而不仅仅是群众性的学术组织)——中国图书馆协会,是我国图书馆事业迈向21世纪需要探索并较为可行的一个出路。

(来稿时间:1998年9月)

标签:;  ;  ;  ;  ;  ;  ;  ;  

社会交往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比较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