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_何丽华

试述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_何丽华

宣威市水务局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 655400

摘要:国内政府与国民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劣现状已经开始研究解决方案,因此对生态修复方面也越加重视,但国内的水土流失情况特别严重,据调查,生态修复是能够解决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因此对水土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可让受到严重损害的植物、土壤、水质等得到修复,因此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建设成果,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寻找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于相关研究人员听过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1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定义

1.1生态修复定义

生态修复的定义是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1.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定义

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的定义是水土流失的区域利用常规的干预方式,为水土本身的修复系统起到协助作用,让水土流失得到正确的治理方式,促进生态系统的正常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会采取科学技术的手段让自然生态系统可以进行自我修复,在该过程中不要对自然系统超负荷的压力,让自然生态系统能够通过人类的帮助进行自我修复,真正意义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这是一种互相帮助的生态修复人工保护制度。

2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缺少完善的制度政策

因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特别是水土流失的问题更为严重。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建设与国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国民的生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基于此国内相关部门虽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来帮助生态修复工作有效落实,但因国内水土流失状况过于严重,生态修复措施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国内虽然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有规章制度与政策扶持,但这些政策并不完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导致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工作一直都很难取得应有的良好效果。

2.2 生态意识的宣传力度过低

现今社会,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国内大部分地区,但对生态意识的宣传力度却过低,宣传手段贫乏,宣传渠道单一。导致目前国内仍有一部分地区不具备相应的生态意识,部分国民虽然采用了国内部门颁发的生态修复手段展开生态修复活动,但其却缺乏生态意识,在日常生活难以保持对环境的照顾与整理,使得该地区的生态修复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大部分生态修复的实施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产生错误认知,其认为水土保持就是环境护理工作,导致没有对环境整体进行修复,最终的生态修复效果低于理想标准。

2.3 缺少生态修复技术

因我国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土壤的质地也不同,而国内如今的生态修复技术并未完善,甚至水平太低,无法对特殊地形的水土进行生态修复,这就导致国内部分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进展效率不高,这种生态修复技术的局限性,影响国内生态修复工作的进行。如果使用的生态修复技术无法具备有效的作用,就会造成水土的二次流失,对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甚至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要点

3.1 生态修复技术

植被的恢复是水土保持修复的关键。具体的修复措施包括了退耕还林还草、风山育林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于水土流失轻度地区,通过封育管理,简单的耕作措施,便可较快地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针对土地利用率不高的区域,可进行大面积的草灌补植,封育保护。在水土流失程度剧烈的地区,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对现有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遏制,然后再辅以生态修复手段,从而治标治本。在植被恢复方面,主要还是采取自我修复手段,辅以人为抚育管理。在生态修复的途径、方法、评价等方面要进行可操作性研究。在生态修复施工过程中,要制定自然修复技术措施、目标、方法,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在裸露地上进行草甸植被恢复技术,首先要做草种适应性及先锋草种筛选试验。通过草种试验选出适合当地草本植被建群种,经过多次草种混播达到自然选择,缩短施工周期。在最短时间内建立生态系统的初级植被,为灌木乔木的引入打好基础。如何进行灌木植被建设技术,首先将引种的灌木与当地种进行分区栽植,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了解品种间的生态学 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再依据对比试验确定建群种,经人工混播与混种,使选择种分散参与自然选择,从而形成稳定的灌草植被。最后是林灌草动物生态系统的建立,这时主要是加强对当地动物种的保护,改善动物生存环境,使动物的自由迁徙和食物来源得以充足的保障,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发展成为具有稳定结构及多元素抗逆性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3.2 水土流失的预防措施

目前,我国对环境治理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此,对于水土流失的问题需要在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以高速公路的修建施工为例,一是要在设计选线的时候就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方案,例如,要选择线路比较短、占地面积比较少的方案,同时还要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开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不良地段;二是在选择取土场的时候也要坚持水土保持的原则,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要尽量选择原始线路、植被较少的地方,或者是地势比较低、没有地表径流的荒坡沟当中,这样可以充分满足国家和地方对于水土保持项目的建设要求;三是对于全线路基和隧道的施工要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通过移挖作填、填挖相间的方式来扩大路堑断面取土,减少取土场的数量和弃土弃渣的数量。

3.3健全国家政策制度

国内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重视性,由政府出面对于生态修复的细节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根据国内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研究出能够对生态修复工作起到帮助作用的扶持政策,该政策应当明确划分生态修复的内容,给予实施生态修复的部门人员适当的法律保护,并且对于生态修复实施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门性的培训与监督,让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同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公民给予惩罚。

3.4加大生态建设思想宣传力度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生态建设思想的宣传力度,通过现代社会信息输送方式最为便捷的互联网传播、电视媒体传播等现代化宣传方式来对生态建设思想进行宣传,比如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宣传方式,举例表明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后会对国民生活起到怎样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宣传,能够提高国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应当看到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实施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积极考察具体实施区域的变化,真正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聪,高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与经验[J].中国水利,2011(12):62~64.

[2]陈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J].中国水利,2013(4):6~10.

论文作者:何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试述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_何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