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处方质量专项整治的效果分析论文_鞠志美

医院门诊处方质量专项整治的效果分析论文_鞠志美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 225400

【摘 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处方质量情况。方法 通过对我院自2016年至 2017年度的门诊处方专项整治的分析,观察整治活动前后不合理处方数、不合理处方分类处方等质量情况。结果 处方质量专项整治后2017年的门诊处方质量较 2016 年明显好转,处方不合理率明显减少。结论 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汇总性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治,对提高我院门诊处方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不合理处方分析;处方质量;专项整治;合理用药

处方是医师依据患者的疾病做出诊断后书写用药信息的载体,是医院医疗水平和质量的体现,具有法律效力[1]。准确、合理的处方能改善、缓解、治疗患者的病情,也能为药学调剂人员准确调配药品提供依据,并做好用药交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自2017年起,我院进行了一系列持续性的处方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处方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合理处方比例也由 2016 年的1.93%减少到0.73%,提高了我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自 2016 年与 2017 年门诊处方质量专项整治后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点评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对比性分析。

1.2方法

利用 EXCEL 系统制表等对处方专项整治前后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不合理处方数、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及不合理处方干预登记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2.1不合理处方数 我院2016 年不合理处方数 171 张,专项整治后,2017年73 张,不合理处方比例由 1.93% 减少到0.73%,处方质量有了明显的好转

2.2不合理处方分类 对比性分析 2016 年与处方质量专项整治后 2017 年的不合理处方分类。其2016和2017年度的诊断书写不全为(55,14),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为(48,33),遴选药物不适宜为(27,4),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为(16,0),用法用量不适宜为(14,4),其他为(11,18)。

2.3不合理处方干预 2017 年处方质量专项整治起,药房调剂人员针对门诊不合理处方及时与处方医生沟通联系,并对干预情况进行登记及每季度汇总分析。不合理处方干预登记共 217 例(无适应症用药101例,诊断书写不全31例,用法用量不适宜68例,地址栏空缺16例,重复用药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3.1 2016 年不合理处方数为171张,经不合理处方干预、处方专项点评及经济处罚等处方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后,2017年不合理处方数为 73 张,较 2016年有好转;专项整治活动中,调剂药师不合理处方干预 217 例,实际干预例数(加上未做不合理处方干预登记数)大于此数据,虽无2016 年不合理处方干预登记数据做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部分医师严谨、规范书写处方的意识不强,随意性大。

3.2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

3.2.1诊断书写不全:临床诊断是医师诊治疾病,对患者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等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论[2],也是药剂人员调剂药品的主要依据之一。诊断书写不全,药剂人员就无法做出准确的用药判断及潜在的临床用药安全。典型不合理诊断书写如:体检、产后、感染、外伤等。

3.2.2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临床诊断为腹痛、高血压、糖尿病、哮喘、腰肌劳损等,使用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就医成本,也提高了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3.2.3遴选药物不适宜:患者具有使用药物的适应症,但是处方中存在抗菌谱、溶媒选择不适宜等情况,如抗菌谱选择不适宜的典型处方:左前臂外伤等,选择左氧氟沙星或头孢地尼等药物。外伤多为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头孢地尼为三代头孢,对阳性菌的抗菌效应不及一代、二代头孢。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经验性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肠道感染[3],而不做为其他疾病的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溶媒的选择,可能有些药品说明书未对该项做详细的阐述,但它关系着注射剂药物的稳定、有效和安全性;且药品说明书是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4],无特殊情况均应按说明书的要求选择。

3.2.4用法用量不适宜、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及药品剂型与给药途径不适宜等不合理处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医生对药品的药效/ 药代动力学,抗菌药物的分级认识不足。

3.3处方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具体措施 针对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处方质量,提高医师的责任意识,2017年起我院进行了以下持续性的处方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①制定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制度:调剂药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登记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医师沟通;②落实处方点评制度:进行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及普通处方的点评工作,每月对不合理处方做好统计、分析、反馈及上报工作;③行政干预:医务科对每月不合理处方进行全院通报、下发整改通知单通知到个人,责令整改并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④开展合理用药宣称:药剂科、医务科联合开展合理用药系列知识讲座等。

4 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汇总性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持续性的整治,对提高我院处方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处方质量的改善需要药师、医师及院行政部门等相互沟通、配合,三者缺一不可。持续性的处方专项整治活动,旨在改善我院的处方质量,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柯秋林.处方点评对促进处方质量的作用〔J〕.中国药业,2013,22(2):35-36.

[2]吴雪英,檀岭改,庞素秋.门急诊处方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原因及改进措施〔J〕. 中国药业,2015,(14):93-94.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D〕.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9,(6):124-125.

[4]武星.关于注射液说明书中药物稀释溶媒问题的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14,(6):601.

论文作者:鞠志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医院门诊处方质量专项整治的效果分析论文_鞠志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