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自信对经济提升的几点思考论文_李超

关于文化自信对经济提升的几点思考论文_李超

中共渭南市临渭区委党校 李超

内容提要:文化自信是不同种族、国家在接受和理解自身的所拥有的价值,以及坚定本国家或种族的信念,在于其他文明相接触时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学习、吸收的态度。是实现我们民族重新站在历史的舞台、走向顶端的重要根本。是根本、持续、普遍的自信。在现在的我国文化这一领域中形成多元化的态势,只有增强我们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自信,强化对我国本身对其认同,吸收其他不同成果,加强公民在文化选择,提升精神生活等方式,才能走出多元文化冲突的现实困境。文化自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崛起、综合实力提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 文化自信 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党成立95周年的会上讲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为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这表明文化已经变成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伟大复兴的首要要素,更是这个地方、这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和信念。现实和历史也一再表明一个真理,当一个民族抛弃、背叛自己民族所固有历史文化的,而去寻找其他文化来代替,是不可能实现这个国家经济的独立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只可能成为某一国的附庸,而且很可能重蹈演历史的悲剧。

在会议上更是首次将文化自信纳入到治国理政新战略,充分表明文化自信在国家和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意义。特别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渭南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其中“华夏”这一称谓就是从渭南的华山和夏阳而来,所以渭南又有着 “华夏之根”这样的别称。与此同时这里也是三贤故里,明将贤相的家乡。渭南一直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引领渭南转型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力量。

一、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里,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还包括这个国家的软实力,而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考察要素。中国所拥有的历史还是这个民族永远不变的标签,加大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赋予其当代社会特点与现代社会内涵,才能提升我国在全球各个方面的大国形象。而只有深入挖掘本土的文化底蕴,才能发挥文化优势,才能继承和发扬好我们所拥有的文化优势。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渭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这对于处在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来说,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找到思想上的寄托,从而带来发展坚定的信心、进取的勇气和创新的活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提供保障,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渭南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如:潼关的仰韶文化遗址、古城、十二连城;澄城的尧头窑景区;韩城的司马迁祠墓;白水的四圣故里,等名胜古迹。以12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3个地方戏曲剧种、多种民间技艺为标志的民俗文化无时不说明渭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见渭南一村一落都有“典故传说”,一景一城都有“文化故事”。这些都是先天基础和资源优势,所以在大力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在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文化自信

从1978年年底开始,我国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变化,以一个飞速而友好的方式在增长。经济实力得到举世瞩目,但是相对于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文化软实力却没有以相应的速度快速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现在主流观点来看,文化不仅是不同国家和地方非经济成长的标准,也是考核他们整体经济的一项重要标准。经济与文化不对称式的发展,造成两者有一个强烈的反差,这对文明古国来说,有很大影响。

渭南是陕西甚至是大西北的重要交通道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段的关键构成部分,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甘宁革命老区等政策叠加在一块地级市,区位优势所带来的发展潜力是无比巨大的。

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紧抓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的大好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全面布局。加快相关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集群,使文化产业成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方式,出台“三项机制”大力鼓励全市干部干事创业,加快培育先进文化的壮大,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从具体情况出发,形成起符合本市的现代公众文化体系,加快缩小城市与乡村在文化这一领域的差距。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也为建设“宜居宜游、富美临渭”和两个获得陕西省这一级别级的称号的城市(蒲城、华阴),提供了文化动力。

三、关于提升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

1. 坚定理想信仰。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底气。未来,我们要发挥我们所具有的优势,逐步提升我国公民的精神世界,逐渐提高我们的整体能力。为追赶超越、决胜小康提供强大奋进力量。二是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自信的根本。这对培养我国公民的文化意识、文化素质、共同价值追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在革命实践中不停完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近年来,大批低俗抗日剧和谍战剧占据荧屏,过度娱乐化的抗战题材,给我党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通过《中国公众的文化自信指数调查报告》(2016)一文的数据显示,群众普遍对建党立国精神的认知和认同明显偏低。这一方面需要我们鼓励广大群众阅读经典著作;另外,在投入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这方面。渭南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渭华起义、杨虎城纪念馆、智取华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为国牺牲的精神,弘扬为国为民、廉洁奉公的操守,从中汲取和吸收,为凝聚渭南追赶超越提供精神动力。

3. 满足公民文化需求,讲好本地故事。在宣传方面,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别对应不同需求的人。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更加复杂,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不同的社会需要,更需要弘扬主旋律,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到底层百姓生活中去,只有零距离接触群众,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才能创作出雅俗共赏的作品,才能得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肯定。

4.坚持文化包容和兼收并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跟具有差异的地区、国家举行文化学习方面的往来的交流、借鉴和融,积极取得其中的精髓,也才可以在交往中,不断添加时代精神。一方面,要求我们要用其他国家地区能理解的方式讲解我们自己的东西,让不同国家的公民知道我们的历史与文化。另一方面,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产业运作中,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资源,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国文化品牌。只有具有“自信人身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才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才能为渭南实现“文化强市”战略、追赶超越和决胜小康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江.坚定文化自信[J].求是,2017(2).

[2]刘磊.韩城文化印记[M].西安出版社,2012.

[3]樊正学.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县[J].2017(3).

[4]陈琳.贾晓芬.中国公众的文化自信指数调查报告[J]2016(12).

论文作者:李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关于文化自信对经济提升的几点思考论文_李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