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阶段实物期权供应链模型研究_实物期权论文

两阶段实物期权的供应链模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权论文,供应链论文,实物论文,模型论文,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文献回顾

期权(options)作为衍生资产(derivative asset)的一种,其价值由标的资产的价值衍生而来,最早应用于金融领域。Ritchken和Tapiero[1]首先将期权引入库存研究领域,认为期权可作为一种有效机制对冲由产品价格和数量波动产生的风险,并进一步指出将期权与传统订货方式相结合能提高供应链契约柔性、加强企业间合作、提高供应链绩效。之后又有不少学者运用期权思想对供应链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生产能力决策、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供应链中各利益主体的决策难度,期权的柔性特点在解决供应链企业在投资、采购、销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时所产生的效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Bessembinder等[2]将期权作为风险共享机制运用于供应链采购方面,销售商通过支付期权合同的保证金可降低需求不确定风险,同时供应商获得期权合同的保证金作为共担风险的补偿。Cachon和Lariviere[3]通过研究认为,基于固定条款和选择条款的期权契约可实现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与协调。Barnes-Schuster等[4]将期权应用于需求具有相关性、两阶段订货的买卖系统中,说明期权的运用不但使买卖双方共同承担风险,而且增加了供应链整体利润,即通过提高契约柔性可达到提高供应链绩效的目的。Cachon和Zhang[5]在假设供应商的成本是公共信息、销售商的需求量是私人信息的前提下,讨论了单供应商、单销售商系统中最优期权契约和批发价契约的渠道协调问题。郭琼等[6]在期权契约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决策主体的决策模型,通过对供应链的定价策略、最优生产订货批量、供应链协调问题的研究发现期权的运用可使供应链各成员以及整体利益得到优化。胡本勇等[7]研究了基于担保销售量的单期两级供应链期权契约模型,供应商通过购买销售量担保期权将风险部分转移给销售商,销售商同时也能获得风险补偿,通过研究供应商、销售商的决策模型得出销售商在承担了更多风险的情况下有激励通过提高宣传投入、加大优惠力度等措施改善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的结论。

上述文献运用实物期权(real options)思想实现决策灵活的研究对象均为单阶段期权,如供应链采购管理中销售商从供应商处购买期权、调节商品订购量实现供应链企业间合作与共赢。佟斌等[8]将期权引入两阶段生产和订购模式下的供应链协作过程中,其研究认为,通过选择适当的期权价格政策和恰当的产品出清方式,可提高供应链应对需求不确定的能力,使供应商和销售商收益双赢,实现帕累托最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期权引入投资—销售两阶段供应链模型中,探讨当供应商、销售商共同开发某一新型产品时,投资阶段供应商可向销售商出售投资延迟期权、销售阶段销售商可向供应商购买销售量担保期权的新型合作模式。

2 问题描述

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销售商组成的单期、两级供应链,供应链企业合作开发投资某一新型产品,由于该产品是最新科技研究成果且供应商拥有该项技术的专利权,因此该项目可在无竞争条件下持续进行t年。经市场部门调研,该投资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于市场对新产品的反应。假定不论销售商是否参与,供应商均投资开发该产品,此时销售商有2种选择:①与供应商共同投资,所得利润按投资比例分配;②由供应商先投资,销售商购买投资延迟期权(企业购买延迟期权相当于获得在今后某时刻投资的权利),t年后决定是否投资。若投资,销售商可向供应商购买销售量担保期权,以转移承担的部分风险。

3 基于两种情况的分析

3.1 不考虑期权(情况一)

供应商与销售商共同投资某一新产品假定,供应商投资额为A、销售商预期投资为B、利润可按投资额比例进行分配。为了简化模型,假定二者所承担风险相同且现金流量为零增长,而不是持续增长或中断增长。

在不考虑期权的情况下判断投资是否可行,一般用NPV法则:

若NPV>0,则该产品具有开发价值,反之,则销售商不参与投资开发。

3.2 考虑实物期权(情况二)

3.2.1 投资生产阶段引入投资延迟期权

由于该产品为新型产品,市场反应未知,因此投资风险较高、项目前景难以预测、销售商可延迟投资。在获得延迟投资权利期间,可通过对项目生产运营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再决定是否投资,但销售商要为获得这个权利支付价格I(延迟投资期权的买入执行价格)。可利用二叉树定价模型计算延迟期权的价值模型中各量。

该阶段销售商通过购买投资延迟期权,降低了新产品开发的市场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尽管需为获得延迟期权支付价格I,但如果投资失败,销售商将只损失I,远小于不考虑期权时的损失额B。

3.2.2 销售阶段引入销售量担保期权

销售商投资后,在产品销售时可与供应商签订销售量担保的期权契约,若销售商购买的担保销售量为q,则参数设定如下:n为单位该产品的市场零售价;z为低于担保量时销售商获得的单位补贴;f(x)为市场需求x的概率密度函数;R为担保量为q时的期权价格;S为供应商追加的额外风险溢价;w为未售出商品的单位残值;S(q)表示风险溢价S是担保量q的一阶函数,且正相关。

显然,R是关于q的单调递增凹函数,因此供应商担保的销售量q越高,销售商所支付的期权价格R越高,且销售量的单位增量需支付的期权价格呈上升趋势。由于利益角度不同,供应商与销售商将就R的确定进行博弈。值得注意的是,整个销售量担保期权需满足前提w+z<n,否则,销售商没有出售商品的激励,而只等待供应商的补贴。

销售量担保期权价值的计算方法与投资延迟期权价值的计算方法相同,这里不再给出算式,具体方法将在算例分析中给出。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该模型可简单表述为:供应商投资额为A,通过出售投资延迟期权获得I的风险补偿,t年后,若该期权的价值大于I,则执行;销售商对此产品投资B,在产品销售阶段购买销售量担保期权,当产品的销售额没有达到期权合同中所规定的担保量时,销售商执行该期权可从供应商处获得补贴,使自身风险降低,但需为获得这一权利支付成本R。

该模型中投资延迟期权和销售量担保期权组成了序列复合期权,模型假定不论销售商是否参与投资,供应商都将按照原有计划生产、销售,在此过程中销售商根据对产品不确定性的把握和自身的风险偏好分别选择生产、销售两阶段是否执行期权。因此,销售商有主动选择期权类型以及是否执行的权利,而供应商只能被动接受。销售阶段销售量担保期权的价值建立在投资延迟期权之上,关于销售商应该何时持有、何时执行两份期权,本文将结合算例给出执行或继续持有期权的决策点。

4 算例分析

供应商和销售商共同投资某一新型半导体电子产品,该产品具有易逝性。供应商对该产品充满信心,不论销售商是否参与投资,供应商都会投资生产。销售商认为市场对产品反应未知,盲目投资风险较大,决定延迟投资,待产品的市场前景较为明朗后再决定是否投资,但需为获得此权利支付100万元,期限为1年;1年后,若销售商投资该产品,可从供应商处购买销售量担保期权,成本为140万元,有效期3年;用市场风险调整后的贴现率将未来现金流贴现到当前价值为200万元。在此期间,标的资产的波动率σ=20%,国债利率γ=7%,笔者试用二叉树方法分析销售商对这两阶段期权的态度。

利用二叉树分析法可依次得出标的资产二叉树图(见图2)、资产净值二叉树图(见图3)和期权估值图(见图4)。

由于109.75-140.00<0,所以图3中0.00=max{109.75-140.00;0};另外,[p×23.74+(1-p)×0.00]/e[n]′=13.95,而134.05-140.00=-5.95<0,因此取二者之间较大者13.95。

图4中,0.00=maxB{74.00-100.00;0};60.34=max{160.34-100.00;0}。将图2、图3、图4的结果进行整理,如图5所示。图5中标明了一些决策点,在这些点决定何时投资以及是否继续持有两阶段期权。

5 结束语

以往供应链领域中有关实物期权的研究文献多针对单阶段期权,而本文在投资和销售两阶段分别引入一种实物期权,对投资阶段销售商购买投资延迟期权和产品销售阶段供应商出售销售量担保期权分别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算例针对销售商何时执行以及是否继续持有期权给出了相应的决策点。销售商通过购买期权降低了自身的风险,同时供应商能获得相应的资金作为共担风险的补偿;另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因此其在投资初期更加谨慎,从而有效控制了供应链整体风险,同时能减少盲目投资、通过吸引销售商共同投资骗取销售商投资款等情况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投资成功率,实现了资金的高效率运转。

标签:;  ;  ;  ;  ;  ;  ;  ;  ;  ;  ;  ;  ;  

两阶段实物期权供应链模型研究_实物期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