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丁霞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丁霞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八中学 266414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所以,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就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我国的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及高考“3+X”模式,也是愈来愈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物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要认识理解“创新能力”的基本意义

从本质上看,创新就是发现事物的“新关系”并按照新关系形成作品(精神的与物质的)。人们知道,任何事物都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决定事物的功能。当需要事物具备新功能时,人们往往采取按“新关系”组合要素的办法。如果不想改变事物的功能,却要求更合理的结构,其做法也是找到能承载“更合理的结构的要素的新关系”。从举世瞩目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一不是发现新关系的结果。当然这里有必要提及,发现事物的新关系需要相应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形成,它与教师的启发教学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否则,创新本领再强的人也会空怀壮志。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心智能力为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两主”教学模式。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并没有认真去做。笔者认为,教师应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把它转化成一个个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求解兴趣,引导学生一个个去解决。实践中,师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只有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张开思维的双翼,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带领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造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请说出你设计的方案并画出电路图。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

3.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力,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和发表不同的意见、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于是课堂上老是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偶而有学生对某个问题举手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视为“异端”,大声喝斥,要么说学生是“笨蛋”,或者给其扣上一个“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帽子,被赶出教室……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思维天才。教师不但指导学生的学法,还要注重教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己去“捕鱼”。学生别出心裁地解决一道题,虽无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锻炼了心智,是甚为宝贵的。

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的教学,课前可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判定感生电流方向?怎样通过实验加以归纳得出?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共同设计一个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组成的实验线路,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磁铁换成通电螺线管再做实验,或把通电螺线管放在线圈中,改变通电螺线管电流的大小,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的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即楞次定律。通过启发诱导,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没有模式可走,关键靠我们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使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蓬勃发展。

论文作者:丁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  ;  ;  ;  ;  ;  ;  ;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丁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