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论文_张燕萍

黑龙江省嘉荫县人民医院 153200

摘要:目的:对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方法:选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经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得出,25例患者中共包含:12例颞叶,5例颞顶枕叶,3例颞顶叶,3例颞枕叶,2例小脑半球。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临床价值;核磁共振成像;出血性脑梗死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alysis of 25 cases of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of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5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y MRI. RESULTS: According to MRI analysis, 25 patients included: 12 cases of temporal lobe, 5 cases of occipital occipital lobe, 3 cases of parietal lobe, 3 cases of occipital lobe, and 2 cases of cerebellar hemisphere. Conclusion: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re more accurate and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linical valu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血管内科疾病,属于特殊的脑梗死类型,多在病理检查中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出现继发性出血,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后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差,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临床医师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较为重视出血性脑梗死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脑梗死现象,本文简要对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进行分析,选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11例,女14例,年龄31~81岁。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昏迷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调查资料发现,其中9例患者有过高血压病史,6例患者患有冠心病,5例患有高血脂,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患者无疾病史。

1.2方法

选用PHILIPSintera1.5T超导型磁共振检查系统,用头颅正交线圈,25例患者均做横轴位SE序列T1WI、T2WI及DWI,冠状位SE序列T1WI,并对其中的3例患者进行了静脉注射,选用Gd-DT-PA进行增强扫描。扫描的层厚为5.0mm,扫描的层间距为1.0mm。

2.结果

经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得出,25例患者中共包含:12例颞叶,5例颞顶枕叶,3例颞顶叶,3例颞枕叶,2例小脑半球。梗死形态表现为扇形及三角形13例,6例为不规则形状,11例为斑点状。核磁共振表现为大片或者斑片状长T1、T2信号,在T1WI上大片状低信号区域内,出现圆形、斑点状等信号区,并且边界较模糊。25例患者检查发现,在T2WI上大片状高信号区域,信号呈现出不均匀的特征。DWI上急性脑梗死的梗死区域,表现出高信号的特征,其余区域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呈现高信号且不均匀的是出血区在血肿的超急性期。

3.讨论

尽管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颅内血管病变类型,在脑梗死患者中构成比也比较低,但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大的威胁。当前,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尚未有明确的定论。相关文献记载,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常见以下两种情况:心源性脑栓塞和大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多种心脏疾病在心律骤变时栓子脱落引起脑梗死栓塞血管易于再通受损血管壁脆弱易破当血液重新涌入时即发生栓塞区出血大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容易发生出血。病理研究发现,栓塞性脑血管病的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4%~71%,非栓塞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21%。因此栓塞性脑梗死要特别警惕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除此之外还有高血压的影响下导致出血性脑梗死和高血脂导致患者出现大面积性质的动脉粥样硬化现象。本研究中25例患者,9例患者有过高血压病史,6例患者患有冠心病,5例患有高血脂,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患者无疾病史。此结果与相关文献的记载因素基本吻合。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多数是在脑梗死后的2d~2周内,并且较多的发生在1周以后。要想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应当在出现梗死后1周左右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是通过核磁共振谱线特征参数(如谱线宽度、谱线轮廓形状、谱线面积、谱线位置等)的测定来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它可以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是一种完全无损的检测方法。同时,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本领和精确度,而且可以用于测量的核也比较多,所有这些都优于其它测量方。因此,核磁共振技术在物理、化学、医疗、石油化工、考古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经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得出,25例患者中共包含:12例颞叶,5例颞顶枕叶,3例颞顶叶,3例颞枕叶,2例小脑半球。梗死形态表现为扇形及三角形13例,6例为不规则形状,11例为斑点状。在对出血性脑梗死进行诊断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高血压性的脑出血,所呈现出来的信号较为均匀,边线周围的水肿带较为薄,这类患者通常都有过高血压病史,发病较突然,在一些偶然情况下就发病。其次是,患者的血管出现畸形状并伴有出血现象,所呈现的信号为不均匀分布。然后是,患者患有胶质瘤并且伴有出血现象,此类病症的病程通常较长,水肿带的范围比较广泛,通过进行增强扫描后可以看到有不等程度的异常强化现象。相关研究指出,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疾病类型诊断中能够根据信号特点明确病变范围和不同区域的严重程度,对于出血型、血肿型和混合型诊断准确率均较高,无显著临床差异,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均证实了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及时开展最佳的治疗方案,避免耽误病情导致患者死亡,也可显著减少医疗纠纷,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综上所述,在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类型进行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适用性强,能够明确病变的具体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情况的准确把握,也有利于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诊断过程中要多结合患者的病史,最终才能使得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避免造成误诊、漏诊现象。

参考文献

[1] 李翠宁,刘怀军,耿左军等.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图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4):2845-2847.

[2]王嗣华.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4,33(33):191-192.

[3]白敏,隋庆兰,狄玉进等.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8):1254-1258.

论文作者:张燕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25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论文_张燕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