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咨询业的冬天早到了?_管理咨询公司论文

中国咨询业的冬天早到了?_管理咨询公司论文

中国咨询业的冬天提前到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咨询业论文,冬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中国咨询业的命运可谓充满戏剧性。前半年,中国咨询业运交华盖。5月,当国际咨询业巨无霸麦肯锡兵败实达的消息在媒体披露并被炒得沸沸扬扬时,许多业内人士都感觉到了一股寒流正向成长中的中国咨询业袭来。有人叹息:中国咨询业的冬天来了!然而,仅时隔几个月,又有诸如“洋咨询的中国运来了”、“朝阳产业,‘钱’景无限”、“黄金产业招来淘金企业”以及“咨询业出现‘井喷’行情”等大批利好消息见诸报端,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无论是把中国现在的咨询业形容成“冬天”还是将其描述为“朝阳”,都掩盖不了咨询业在中国仍是一个成长中的弱质产业。这一点也为广大业界人士所公认。

咨询,仍是弱质行业

我国咨询业是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但20年来发展缓慢,这主要是与国内咨询行业面临的整体环境不佳相关联的。在相当一段时期,人们对咨询业功能、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咨询机构多是持怀疑态度,企业自身对咨询管理的需求不大,企业决策层对咨询的认知比较模糊。另外,国家对咨询业重视不够,没能有效将行业规范、监管起来,缺乏管理,导致咨询业泥沙俱下,更别提行业积淀、良性运行,与国外咨询业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欧美发达国家,大企业的发展史中咨询业参与程度呈上升趋势。在产业发展史上,管理咨询业已成为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行业之一,1996年全球最大的20家咨询公司的总收人为256亿美元,2000年全球的咨询市场价值高达4750亿美元。据媒体披露,入围今年《福布斯》杂志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无一例外地都曾接受咨询服务。有些甚至就有自己的咨询机构。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8.9万亿元,咨询业的营业额却只有近100亿元,咨询业占的比例仅有0.11%,而且这100亿元中还包括移民、留学服务和部分广告设计方面的收入,真正面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咨询的营业额不超过10个亿,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咨询业的营业额已突破300亿美元。数字是刻板的,刻板的数字所表达的巨大差距却让人无法漠视。

瑞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彭勇认为:与国外咨询业相比,中国咨询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差,所需要的产业政策法规不如国外成熟完善。但最核心的是以知识智慧为输出资本的咨询业在中国要发展面临着高级国际化人才的严重匮乏。

他分析说,中国咨询业核心的问题是社会化分工,是否出现一个咨询人群体,到目前为止这个咨询人群体在中国的出现具有先天的困难。一个优秀的咨询人有三个起码的要求:第一是自由的思想,第二是独立的态度,第三是专业的能力:和西方以及市场经济运行了很久国家的专业化分工产生的跨国公司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不在于数据和模型,也不在于专业能力,而在于自由思想和独立的态度。国际咨询公司在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了客观知识,而核心是它用什么去使用这些互补的客观关系。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在走向工业化时代之际又要兼顾走向知识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历史化,这要求自由思想、独立的态度。所以从国家的空间历史到我们后来的成长经历都决定了这个群体没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态度。咨询公司面对的所有资料都是对方提供的,我们之所以提出不同的咨询方法要求和行动,就在于我们有独立的态度。现在对方的钱甚至都能影响我们,我们怎么能够影响对方的钱呢?由于我们和跨国公司在市场上的经验是无法比的,所以拥有的专业能力显然是不能竞争的。

朝阳产业,前景看好

差距显而易见,但其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却也是可以预见的,并逐渐显现。经济转轨时期,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由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可使用的成长工具、扩张工具、竞争工具更多,组合工具更多,难度更大,专业要求更高。同时,加入WTO使国内市场全面国际化提上日程,使得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日益加剧的竞争和压力,提高竞争能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需求使得企业有了引入“外脑”的内在需求。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使得国内企业面临着走向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压力,国内企业要走出国门,并且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懂得国外的市场、国外的规则,这绝对不是单个的企业可以做得到的,这也为咨询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黄东涛先生介绍说“200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约1亿美元,美国达到1600亿美元。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中国营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尤其是面对目前陷入困境的国企、私企,管理咨询正好能派上用场。黄东涛先生还依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1999)》的调查数据分析道;到1998年末,我国共有工业企业及生产单位近800万个,如果按1/3国有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来计算,就有42万个国有企业需要管理咨询;而300万家民营企业以6%的需求比例计算,也有18万个民营企业。两者相加就有多达60万个企业需要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这60万个企业背后站立着的是一个庞然大物——迅速增长的中国咨询市场。

国际咨询:抢滩中国没商量

尽管麦肯锡——实达事件余波未平,但“前车之鉴”似乎并没有使洋咨询们抢滩中国市场的脚步迟疑。反而,在中国入世的利好形势和巨大市场诱惑下,越来越多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纷纷展开攻城略地的架势,开始将其纳入全球扩展的版图,已进入中国的跨国巨头纷纷调整对中国的策略,重新部署在华的机构和业务,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攫取更多的份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的海外咨询公司已有上百家。国际上最著名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科尔尼、埃森哲、摩立特、BCG、PWC、罗兰贝格、德勤等皆已在中国登陆。毕马威公司虽然新进中国市场,但却把其在中国的发展放到全球战略的高度,不久将在北京设立分支,作好市场急速扩张的一切准备。此外,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800个分支机构、世界最大的财务及管理咨询公司——美国普华永道和世界咨询业巨子美国安达信公司也相继表示将在津门设立分支机构。IT巨头IBM、HP更是纷纷在管理咨询的疆域竭力拓展。

据悉,去年国际咨询业巨头在华业务大多成为其全球范围内增速最快的部分之一。世界排名第六的罗兰贝格,不久前其北京办事处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罗兰贝格2001年中国业务收入已经翻番,正成为该公司全世界31个办事处中增长最快的。在8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5000多名员工的世界咨询业巨子安达信公司,自1991年在中国成立第一家独资咨询公司以来,业务发展迅速,去年的增长率也明显高于其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分支机构。

如此快速的业务增长必然昭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丰厚回报,面对咨询服务需求日益高涨的13亿人和众多的企业所组成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广阔市场,洋咨询抢滩中国咨询市场还需要其他理由吗?

业界指出,进入中国的这些跨国咨询公司,在目前实力不强、管理不规范的中国本土咨询公司面前,其优势将会十分明显。它们的进入势必会对中国的咨询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洋咨询也不是没有弱势,对中国的国情、企情、人情的不甚了了是其软肋所在。尽管国外咨询公司往往有一套多年积累下的诊断方式和管理模式,但这些方式和方法却常常在应用到中国企业过程中出现问题。今天国外巨头们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包括德勤在内的许多咨询公司早已开始在中国高校中招兵买马,优厚的薪水、良好的发展机会使其成为不少中国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一场没有硝烟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本土咨询,优势何在?

国际咨询大鳄以其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有多个成功的案例所形成的经验和知名度等品牌优势而来势汹汹,给成长中的国内咨询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调查显示:国内企业对国外大型咨询机构的品牌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咨询机构,尤其是像一汽、宝钢、中石化、商业银行这样的大型企业在引入“外脑”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国外品牌的经验和全球视野。

虽然洋咨询的优势在短时期内国内咨询企业无法望其项背。但国内咨询企业也不是没有优势可言。瑞诚咨询公司总裁彭勇认为在对中国国情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这一基础上,国内企业有四大理解优势。

首先对社会组织与整体环境的把握要优于国外企业。在资源整合的今天,各种社会资源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同都表现出自己的市场性,对这个市场性的理解不是一个跨国公司在刚刚进入中国就能做到的。对环境的总结认识优势,这就是跨国公司的瓶颈或者是难以掌握的。本土公司对中国的环境的了解,使它清楚地知道这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在哪里可以获取。

其次是对战略战术目标的判定。企业在增长的过程中,面临着现金流等等各种压力以及内部的技术管理,它怎么判定在这个阶段最需要做哪件事情,这是在第一个基础上对环境的理解。比如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最初的家族企业阶段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家族企业不必发生信任成本。家族企业在发展的最初阶段都是在畸形的裂缝中或者是规则的夹缝中成长,所以不可能正规则社会下发展。如果财务总监是一个社会化的人就会被怀疑,就不会放权,就决定不会相互信任。所以他选择自己的亲戚,而这个亲戚就是他的信任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战略战术重要程度的认知,本土公司要比跨国公司在最初进入阶段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国际管理公司不可替代的。

第三个优势在于对规则的认识。中国从政治体制到政府体制,甚至从MBA工商的推进到MPA的管理有大量的与其他国家不同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实际在执行当中都有不同的打折程度。怎样帮助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规则达到目标,这也是国际企业目前不具备的。所以对规则背后天地不能对接的打折程度的认识也是中国本土企业具有的优势。

第四个优势是有着共同成长的经历。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它和它的客户有着共同成长的经历。它们彼此的追求、理想、价值观都息息相关。目前中国的咨询行业还没有完成和客户的面对面的行业专业分工,这一点从国家的角度上认识是落后低级的表现,而在目前恰好是本土企业竞争力所在。这个经历帮助我们理解客户,理解它和它的成员,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基于文化也包括了社会变迁的自我实现。

这个共同的经历使得国内咨询企业在对企业的政治格局、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有更多的理解,诊断和提供的方案更能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实施起来更具亲和力。

在中国咨询服务业彻底放开和国际咨询公司还未本土化之前,尚有缓冲期,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抓住时机加速成长。另外国外咨询服务的高昂价格,令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这也给国内咨询公司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事实上,近两年国内的咨询企业也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向前发展的,这得益于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竞争机制的进一步显现。因为咨询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竞争越激烈,咨询产业就越发达。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王璞对记者透露,虽然北大纵横1995年才成立,但这两年业务收入是成倍增长的,2000年已达2000多万。在国内管理咨询企业势力雄厚的汉普管理咨询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年业务收入也是高速增大2000年业务收入为6000万,2001年估计将达到1.5亿。

当然飞速增长的业绩,并不能改变国内咨询市场仍是弱质产业这一事实:仅从鱼龙混杂的多达3万家的咨询企业就可窥见一斑。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咨询市场,今后两年的国内咨询市场将迎来一个整合期。而国内咨询业的第一起兼并案——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跟责任公司兼并南洋林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为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做的重组。重组后的新华信将集信用资料服务与信用管理、市场研究、管理咨询、投资咨询服务为一体。

国内一些尝过利用“外脑”甜头的传统企业,也闻声而动,开始向咨询领域进军。2001年8月,联想帮助华凌空调公司建设ERP(企业资源统筹系统)项目的签字标志着联想向咨询服务转型的开始。

毫无疑问,未来的中国咨询业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但这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无论对中国咨询市场还是中国咨询企业而言,要走的路还很长。

标签:;  ;  ;  

中国咨询业的冬天早到了?_管理咨询公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