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融合下的旅游教育变革研究论文

旅游产业融合下的旅游教育变革研究论文

旅游产业融合下的旅游教育变革研究

刘嘉毅,华 丽

(淮阴师范学院 旅游管理系,江苏 淮安 223300)

摘 要: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推动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适应性协同发展,需要基于“三位一体”的视角,从旅游教学、旅游培训、旅游科研三个视角寻求旅游教育变革,以期为旅游产业融合实践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支持。

关键词: 旅游产业;产业融合;旅游教育;教育变革

一、引言

旅游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进而实现旅游人力资源质量与数量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满足旅游产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最终驱动旅游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为此,旅游教育势必要主动变革,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就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适应性而言,国内有部分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研究。王严根、张德金剖析了传统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现代旅游教育体系,以适应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1]。刘志江认为旅游教育发端于1978年,与我国旅游产业相伴而生,旅游理论界与实践界要把握旅游业发展变化的规律,认识旅游教育的应用价值,将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作为旅游教育的指导思想,从而为旅游产业发展培养数量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上乘的旅游专门人才[2]。部分学者也对西安、宁波、辽宁等省市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3—5]

从产业融合发展视角来看,中国产业融合研究领域的权威厉无畏认为,产业融合包含产业内的融合与产业间的融合[6],但在本研究中产业融合仅仅指产业间的融合。随着各产业的发展,每个产业都在不断拓展自身产业的空间与领域,于是产业之间逐渐形成了产业交集,各产业要素与产业环境相互交织与彼此影响,产业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产业边界进入壁垒逐渐消除[7],新的产业业态在融合中不断被衍生出来。旅游产业也不例外,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都将是常态,然而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人才的培养也应该进行适应性调整,以解决产业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的矛盾。显然,在当前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务必要对当前与未来的旅游教育进行相应变革,以实现中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旅游教育“三位一体”的视角,就旅游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旅游教育变革进行研究。

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业融合发展是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实现我国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务院颁布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这一政策明确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并将融合范畴扩充到三次产业之中,成为近年来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产业融合以“旅游体验”为内核,一方面有效融合了景点景区、交通、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等旅游要素模块,不断突破原有的产业范畴与产业空间;另一方面又形成了跨产业的融合型新业态,如乡村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养老旅游、影视旅游、创意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太空旅游等。当前,中国各种旅游融合的新业态不断出现,也需要有相应的旅游人力资源相匹配,于是旅游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境中的旅游教育变革

旅游业融合发展且融合广度不断泛化,融合深度不断加强,从而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与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呼唤对旅游教育体系的知识内涵进行变革,以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马勇等[9]提出了“三位一体”旅游教育的思想,他们认为旅游教育是包含旅游教学、旅游培训、旅游科研三大层面的完整系统,该系统秉承 “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旅游教育以旅游教学为中心的范畴,旅游教学、旅游培训、旅游科研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了旅游教育系统的三大模块。鉴于此,下文将从“三位一体”的旅游教育视角探讨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境中旅游教学、旅游培训、旅游科研系统的变革,以促进教产相长,最终实现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1.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境中的旅游教学变革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的新现象,不断涌现出了新问题与新情况,为此教材建设、师资建设、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学生实习、毕业论文等诸多旅游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在旅游各教学环节中强化学生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律与理论的理解,为未来的旅游实践提供扎实的知识储备。

旅游科研环节是旅游教育系统的知识增长点,它能为旅游教育系统的有序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机制,旅游科研能从旅游实践中发现研究方向,并从纷繁复杂的旅游实践中归纳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遵循旅游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理论体系或者产生重要的应用性成果。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旅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研语境,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科学选题范围,乡村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养老旅游、影视旅游、创意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太空旅游等都是融合发展的旅游新业态,旅游研究者可以从各种旅游新业态中找到旅游研究的对象。

2.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境中的旅游培训变革

在旅游培训中应该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以帮助旅游从业人员把握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新需求,并不断拓展自身与组织的竞争能力。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定向专题培训、旅游产业融合示范企业(包含景区、酒店、旅游社等)参观、旅游产业融合案例分享会等形式。通过旅游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加深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解,开拓了专业视野,找到了面对旅游新业态的信心和工作方法,他们的行业实践必将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向更广与更深领域发展,从而为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通过对建筑物外形的设计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也能满足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BIM技术可以在进行设计时考虑各种气候因素,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达到节能的效果[3]。例如,对于建筑的通风散热方面,在建筑设计初期,通过BIM技术分析建筑的开口面积和建筑物的架构,保证建筑物形体的设计可以在夏季阻挡太阳光辐射。

旅游教育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具有强烈的行业特征,它不应该仅仅是面向旅游院校在校学生的纯学院式的封闭教育,还应该通过旅游培训的形式,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视野、个体素质与服务技能。旅游培训培养的人才是旅游从业人员,他们直接面向旅游业,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境中旅游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应实现相应变革。

尽管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在个税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了巨大的跨越,但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此次草案出台较为仓促,一些条款内容还比较粗放,还需要在未来的配套中加以细化。

3.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境中的旅游科研变革

在教材建设上,我们认为,对于未来改版或者新编的旅游学相关教材,都应该吸收旅游产业融合的旅游实践,把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融合模式、融合路径、融合机制、融合模式、融合机制、融合障碍、融合后形成的旅游新业态的特征与产业规律等内容补充到相关教材的内容体系中;在教学师资配置上,旅游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师资来源应该更加多元化,专业背景知识不仅需要传统旅游背景知识,也可以吸收与旅游业融合的其他产业背景知识的教师,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旅游学院,更应吸收多元化的师资,同时也要把校外从事农业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养老旅游、影视旅游、创意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太空旅游等具体产业融合实践的业界精英邀请到校园作为兼职教师,以把旅游产业融合的最新实践内容补充进课堂;在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上,可以开设“旅游热点问题研究”“旅游专题研究”“旅游论坛”“旅游企业家进课堂”等课程模块,在诸多此类的课程模块中,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在课程中设置相应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旅游产业融合知识体系的理解;在学生实习环节,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产业融合示范旅游区与旅游企业作为实习点,并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指导教师有意识地引导部分学生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范畴进行科学选题。

旅游产业融合为旅游研究提供了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在旅游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旅游产业融合形成的旅游新业态依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选题,这也将是旅游研究的新方向。同时,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涉及各产业研究方法的整合,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呼唤用跨产业、跨学科的各种方法对研究课题进行整合研究,比如从事影视旅游研究的学者既要具备影视产业的理论知识,把握影视产业运营的规律与运作体系,同时又熟悉旅游产业的实践规律与研究方法。因此,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研究者的知识储备、研究视野、团队合作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者应该认识到旅游产业融合带来的旅游研究变革,并选好相应课题,把握融合产业的产业特征,遵循科研规律,采用跨领域的交叉方法,才能为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成果。

①ADL。总分数是一百,60分之上表示着可以独自生活。在40~60分说明还不能完全的靠自己。20~40分几乎不能独自生活。低于二十分则说明完全不能独自的照顾自己。

四、结论与展望

传统旅游产业的边界不断被突破,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产业、会展产业、体育产业、影视产业、航空业、医疗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显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对旅游人力资本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旅游教育界需要进行变革,以适应产业发展对旅游人力资本的需求。基于此,本文认为应该从旅游教学、旅游培训、旅游科研三个视角寻求旅游教育变革,从而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旅游教育界要密切关注产业动向,把握旅游产业变迁的机理与规律,在旅游教学、旅游培训、旅游科研中及时实行相适应的旅游教育变革,以实现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实践的协同发展,最终推动中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增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严根,张德金.旅游业与我国的旅游教育[J].华东经济管理,2000(6):148—149.

[2]刘志江.关于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J].旅游学刊,2003(S1):19—21.

[3]苏勇军.宁波市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8(5):83—86.

[4]薛秀芬,王超,徐文,韩婷婷.辽宁省旅游教育与旅游经济适应性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管理者,2001(24):31.

[5]张孝存,孙根年.西安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协调发展研究[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31—36.

[6]LIND J U U.biquitous convergence: market redefinitions generated by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Industry Life Cycle[C].Paper for the DRUID Academy Winter 2005 Conference, 2005.

[7]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4):5—11.

[8]马勇,舒伯阳.“三位一体”旅游教育优化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1997(8):42—45.

[9]舒伯阳,马勇,张立明.“三位一体”旅游教育模式综合应用效果分析[J].旅游学刊,1998(12):63—65.

Research on Tourism Education Reform in Background of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LIU Jia-yi, HUA Li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223300, China)

Abstract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s the important trend of tourism industr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in-one”, tourism teaching, tourism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need to be reformed, which is hoped to provide high-quality human capital support for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practice.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y;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urism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6714(2019)10-0026-03

收稿日期: 2019- 04- 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雾霾风险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与分类响应机制研究”(18BJY192)

作者简介: 刘嘉毅(1978—),男,湖南衡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旅游舆情与城市旅游教学研究;华丽(1981—),女,江苏宿迁人,讲师,硕士,从事旅游产业融合与酒店管理教学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8-6714.2019.10.009

〔责任编辑:钱晓玲〕

标签:;  ;  ;  ;  ;  

旅游产业融合下的旅游教育变革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