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临床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论文_李君玲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徐州 221002)

【摘 要】目的:初步评价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了解各项试验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PPA、TP-ELISA和RPR试验检测432例梅毒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34例RPR阳性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试验检测跟踪,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432例梅毒患者中,TPPA阳性431例,假阴性1例;TP-ELISA试验阳性430例,假阴性2例;RPR试验阳性201例。34例RPR阳性梅毒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RPR滴度下降或转阴28例,无变化3例,上升3例。TPPA和TP-ELISA方法灵敏度均较高,RPR灵敏度较低,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达100%,三种方法的特异性均高于98%。结论:TPPA和TP-ELIS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TP-ELISA适合初筛试验,TPPA适合确证试验,RPR进行半定量试验,可用于梅毒患者疗效观察及复发监测。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应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14-02

近年来,我国的梅毒患者呈逐年增长,这一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梅毒常需要血清学检验的结果来支持[1]。正确认识与评估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本报告通过分析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三种方法在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各自应用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徐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中心就诊的432例患者,其中男298例,女134例,年龄15-81岁。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人群。

1.2 试剂与仪器 RPR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提供;ELISA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为BIO-RAD680酶标仪和YT-washⅡ型全自动洗板机。

1.3 方法 所有试验操作均严格按照厂商说明书进行,每次试验均设阴、阳及质控对照。RPR半定量时,对检测样本进行倍比稀释,按定性试验方法进行检测,以最大稀释倍数凝集作为最终滴度。实验方法学评价包括灵敏度、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和正确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432例临床确诊为梅毒患者(梅毒诊断参照1995卫生部防疫司颁布的梅毒诊断标准)中,TPPA阳性431例,假阴性1例;TP-ELISA试验阳性430例,假阴性2例;RPR试验阳性201例。ELISA与TPPA法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分别与ELISA、TPPA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对其中34例RPR阳性梅毒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跟踪检测分析,一个疗程后,RPR滴度下降28例,无变化3例,上升3例,而TP-ELISA、TPPA检测结果在治疗前后均为阳性,见表2。

3 讨论

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TP-Ab)和非特异性抗体,TP-A b出现早、消失迟,即便经过抗病毒治疗仍可检出,有的甚至可终生携带,故TP-A b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依据[4]。TPPA试验是将梅毒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颗粒上,这种致敏粒子和样品中TP-Ab进行反应发生凝集,可以检测出标本中的TP-Ab,并且可用来测定抗体效价[5]。本实验显示该方法诊断梅毒感染的符合率为99.22%,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误诊率仅为0.80%,1例假阴性标本为硬下疳患者的首次检测,可能与产生IgG、IgM量较低相关。但在用于半定量检测时,反应时间较长,不利于快速检测,另因TP-Ab在体内存在时间较长,所以建议临床不用TPPA作为梅毒筛查和疗效观察。TP-ELISA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IgG和IgM抗体,本实验显示该方法与TPPA呈高度相关,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2例假阴性标本是由于方法学原因,血清内抗体含量过高,出现“钩状效应”,1例假阳性是由于该标本严重溶血的技术原因造成,经TPPA确证为阴性。该方法操作简单,可自动化及原始数据易于保存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血清标本的筛查。

梅毒非特异性类脂抗体为梅毒侵犯及损伤组织所产生,RPR试验是应用相应抗原检测其存在,该试验操作简单快速[6]。本实验显示,RPR试验的灵敏度为46.5%,漏诊率为53.5%,但加入TELISA和TPPA实验后,漏诊率降为0。因此RPR试验是梅毒诊断的筛查而非确诊试验,但结合梅毒特异性诊断的试验方法,在得到确诊后,对治疗的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从表2看出当感染者接受治疗后,抗体效价水平能明显降低,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8]。

三种方法在临床上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可提高梅毒抗体的检出率;用TPPA作确诊试验,排除假阳性;用RPR检测,立刻判断其是否为现症患者,并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另外,对梅毒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否则可能可能导致临床误诊,同时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熊文翠,马雅英,刘士君.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诊断及疗效的临床价值[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06):55-57.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ra.The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Diagnostics Initiative[R].Diagnostics Evaluation Series,2003:1.

[3]邵舜莉.选用合适方法进行梅毒检测工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04): 488-492.

[4]武建国.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相关问题[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 (4):316-320.

[5]王珍光,郭建巍,马骢,等.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1):152-155.

[6]徐志伟,詹明华,王莎娜.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进展及评价[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27(3):80-82.

[7]Norris ST ,Pope V,Johnson RE, et al.Treponema and other host associated s pirochetes[M].8th ed,Washington DC,AsM Press,2003:955-971.

[8]夏映凤.临床常见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3043-3045.

作者简介:

李君玲(1970-),女,副主任技师

论文作者:李君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三种临床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论文_李君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