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企业集群隐性升级_价值链理论论文

价值链理论视角的我国企业集群隐性升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隐性论文,集群论文,视角论文,价值链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集群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以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引起各国学者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Poter(1998)认为,企业集群是由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支撑机构组成,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而联结在一起[1]。很多蓬勃发展的企业集群,如美国硅谷、瑞士钟表等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佼佼者。我国地方企业集群,如温州的鞋、打火机集群等,也正以其独特而快速的发展态势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企业集群是动态演进的,一方面有着各自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也要受到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制约与影响。在当前国际分工格局和我国产业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集群如何实现升级,其理论模式与现实路径是什么?本文在对全球价值链与集群价值链理论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集群的隐性升级模式,揭示集群隐性升级的理论机理,并结合实地案例调研,探索我国企业集群实现隐性升级的实现路径。

一、全球价值链与集群价值链理论的演变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演变过程

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体现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利用并整合全球资源的分工与协作体系,古典国际分工的边界是产业,现代国际分工的边界则以价值链为基础。价值链,指的是将一项产品(或服务)从提出概念,到进行研发,再经历不同阶段的生产制造、加工装配等,制成成品销售给消费者,并且包括售后服务和品牌创造在内的整个价值创造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创造出不同的价值增值,即每一个环节所创造的附加值有高有低,不尽相同。这些高低不同的附加值按照被创造的先后顺序在价值创造活动上依次排列便构成了价值链的二维曲线。

图1 全球价值链U型曲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相继提出价值链理论。波特提出公司价值链理论,强调公司内部的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价值联系,即公司内的价值链。Gereffi和一些学者提出了全球商品链(GCC,Global Commodity Chain),将价值链与全球产业组织直接联系起来[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不同环节。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处于某种商品生产不同环节的企业、机构构成一个一体化的跨国生产组织体系,从而形成全球商品链。2000年,Gereffi和其他一些学者同意使用全球价值链(GVC,Global Value Chain)代替全球商品链这一术语。英国Sussex大学的发展研究所(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目前对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着较广泛与深入的研究,它将全球价值链定义为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出售、售后服务等各种增值活动(见图1)。价值链不同环节所创造的附加值是不同的,靠近U形曲线两端的环节,如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等在价值链中创造出较高的附加值,而靠近U形曲线中间的环节,如零部件、加工制造、装配等环节在价值链中创造出较低的附加值。

(二)集群价值链

在处于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集群内部也同样存在着价值链,即集群价值链。根据Schmitz和Humphrey对集群价值链的分析,可将集群价值链结构分为以下四种类型[3]。

1.短距离市场价值链

短距离市场价值链是指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之间主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完成,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不存在紧密的合作与互动关系和上下游的供需关系。企业聚集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降低成本。短距离市场价值链有以下特点:一是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定制程度低。二是产品生产链条短,生产流程简单,产品的价值链通常在单个企业内就可以完成;三是集群内通常没有核心企业,由大量的中小企业形成平等的分工协作体系。

2.准等级型价值链

准等级型价值链是在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动下,价值链上的其它配套企业跟随到同一区域而形成的集群形式。核心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集群中的其它企业拥有一种非产权式的控制权。这种控制权既来自于核心企业对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上,也来自于核心企业必需承担的经营风险。而价值链中的其它企业为降低营运成本和经营风险而愿意跟随。企业聚集的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准等级型价值链有以下特点:一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清晰的价值链垂直分工体系(如图2所示)。二是产品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系统集成性较强;三是上下游企业都具备一定的规模。核心企业需要有技术和资金的强有力支持,而配套企业则需要很大的生产规模,具有规模效应。

图2 准等级型价值链的U形曲线

3.等级型价值链

等级型价值链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对产品价值链所有环节上的企业拥有产权,集群所涉及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都由核心企业集中管理和统一决策,核心企业对其它企业拥有直接的控制权。价值链上的其它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和决策权,只相当于核心企业的各个“部门”。

4.网络型价值链

网络型价值链是一种相对前三者而言最高级的集群形式,集群中的企业分别配合组成各自平行的供应链体系,体系内各企业相互合作,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不存在谁控制谁的问题,它们相互依赖,形成双赢或多赢的合作机制。采购商可以制定特定产品的规格、标准和生产工艺,但要确保供应商能达到这些要求。

二、对价值链理论的重新审视:“隐性升级”模式的提出

由以上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与集群价值链理论的梳理可见,前者关注于全球分工格局和全球资源配置,而后者则是探索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机制和集群内资源配置。我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可做以下归结:

1.全球价值链的现状是一个“放大”了的准等级型集群价值链

客观地观察全球价值链,可以发现,目前的全球价值链形式具有准等级型集群价值链特点。首先,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高附加值环节的核心企业对其它配套企业或集群拥有一种非产权式的控制权。核心企业拥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销售渠道及品牌所有权,它们专注于上游产品的研发,或下游市场的营销,或者二者兼有。其次,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附加值环节或非战略环节的配套企业或集群往往只是为核心企业提供OEM代工,充当核心企业的生产线或制造部门。再次,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非强制性的、公开的并相对稳定,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工状态,而配套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最后,依附于全球价值链所生产的产品往往生产链条长、零部件需求多,生产系统复杂。但单件产品的生产已达规模效应。可见,与现阶段国际分工格局相对应,全球价值链实际上是一条“放大”了的准等级型集群价值链。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中跨国公司如火如荼的并购行为对全球价值链演进的影响。一般说来,跨国公司并购的具体动因在于强强联合,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格局调整和国际分工链条中占据主动地位①。与这一过程相伴生,某些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将呈现出向网络型集群价值链升级的趋势,全球资源配置将呈现新的特点。

2.集群价值链可以分为“松散型价值链”与“紧密型价值链”两种类型

依据集群内网络企业之间的产业与非产业联系,可进一步将集群价值链归结为松散型价值链和紧密型价值链两种类型。松散型的集群价值链是一种较原始的价值链形式。集群内的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之间的关联性或依存度不高。由此,集群内的企业很容易因环境、政策等因素的改变而“迁徙”,导致集群的根植性不强,成长性较弱。对应于Schmitz和Humphrey对集群价值链的分类,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属于松散型的价值链类型。在这种价值链类型的集群中,大量中小企业在相对临近的地域上聚集,但大部分企业都是“单打独斗”,它们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或协作关系,更不存在上下游垂直链条的分工形式。

与松散型价值链相比,紧密型价值链是一种较高级的形式。集群企业之间存在着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间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获取外部经济;通过交换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具有较强的累积效应和扩散效应。因而整个集群具有地域根植性,同时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集群中来,使得集群具有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对应于Schmitz和Humphrey的分类,准等级型、等级型和网络型的价值链都属于紧密型价值链。这些类型的集群内部企业之间,或者存在上下游的垂直分工形态,或者存在产权式的控制与被控制,或者存在紧密的相互协作体系,呈现出一种紧密型价值链的形态。

从集群的成长性和升级潜力来看,紧密型优于松散型。而在紧密型内部,三种形式的价值链也有优劣之分,对于准等级型和网络型来说,网络型则更优于准等级型。在这四种形式的价值链中,网络型是最高级的价值链形式,参见表1。

表1 集群价值链结构

3.与“显性升级”相比,我国现有产业格局下企业集群的“隐性升级”更具有可行性

随着中国经济加入WTO,我国企业集群也日渐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看,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由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过程,并引发着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发达国家由于其在经济、科技上的领先地位,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处于明显的优势,抢先占据了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综合竞争力较弱,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对于我国企业集群来说,要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获取更大的结构调整利益,必须实现价值链升级。

现有文献对集群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研究,多是将升级定义为集群在全球价值链U型曲线上位置的上升,即从U型曲线的底端向两端演进,也就是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这种升级模式直观地表现为在全球价值链U型曲线上的位置移动。对此,本文将其界定为“显性升级”模式。集群显性升级从根本上说是技术导向性的,不论是上游的研发环节还是下游的营销渠道与品牌构建都需要投入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在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显性升级不是我国企业集群的优势和强项所在。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U型曲线上的位置没有移动的条件下,对其内部价值链结构改进和优化,能够提高集群的成长性和升级潜力,进而提升集群竞争力。相对于显性升级,这是一种“隐性升级”模式。集群从松散型价值链进化到紧密型价值链,或者从紧密型价值链的低级形式进化到高级形式,都是“隐性升级”常见的类型(见表1)。现有文献多集中于探讨集群的“显性升级”,而我们认为,“隐性升级”在当前我国地方企业集群中更具有现实基础和可行性。那么,企业集群隐性升级的理论机理是什么呢?

三、集群隐性升级本质上是集群治理效率的提升,倚重于集群网络资本的生成与整合

关于集群治理,Gilsing(2000)认为是集群内成员旨在促进和改善创新进程的目的明确的联合行动。这些提升集群竞争力的集体行动就是建立治理机制的过程[4]。Langen(2004)认为集群治理指的是集群内各种协调机制的混合体及其相关关系,它们是集群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5]。而Brown(2000)则把集群治理看作是产业结构和集群企业间的互动关系[6](第45-46页)。本文认为,从一般意义上讲,集群治理就是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与规范,不断协调集群中所有利益主体行动的过程,是集群内各利益主体在共同演化过程中的持续博弈。

企业集群的隐性升级从根本上是治理导向的,是培育和生成集群网络资本,从而不断提升集群治理效率的过程。企业集群作为衔接不同生产环节或不同企业之间的价值创造过程,其价值的生成过程有赖于集群网络资本的形成,进而决定着集群绩效和竞争力。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集群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网络型组织,具有超出一般企业组织资本的网络资本②。企业集群的网络资本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贸易网络资本。随着集群企业和各种组织机构不断完备和强大,企业之间的生产贸易联系呈现系统化与有序化,从而产生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二是技术信息网络资本。集群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技术和信息的交换。集群中的众多企业和机构相互合作进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目的在于利用不同组织的资源和差异化的技术能力,实现知识的转移和扩散。三是社会关系网络资本。“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以及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集群品牌”,是维持集群内企业长期关系的纽带,使集群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正是上述集群网络资本的存在,使得企业集群的产出绩效高于一般的企业或市场。企业集群隐性升级的过程,通常是集群网络资本逐步积累与整合的过程。松散型集群企业之间往往只存在一定的生产贸易网络资本,技术信息网络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资本尚未发育或缺失。而在紧密型集群中,不仅生产贸易网络资本运行良好,其技术信息网络资本、社会关系网络资本也已生成。集群治理在三个层面协调集群中所有利益主体行动,实现集群绩效最大化。这在网络型价值链集群中体现尤为突出。

总之,集群隐性升级本质上是集群治理效率的提升,倚重于集群网络资本的生成与整合。换言之,集群隐性升级是集群网络资本生成与整合的动态过程,而网络资本是集群治理的形式化与外延化,决定着集群整体竞争力。

四、我国地方企业集群“隐性升级”路径探索

——以章丘有机玻璃集群和诸城汽车企业集群为例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我国地方企业集群面临强大的升级压力。如何实现本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对接,获取集群的持续成长与升级?以下剖析章丘有机玻璃集群和诸城汽车企业集群的升级案例,以探索我国地方企业集群隐性升级的现实路径。

1.章丘有机玻璃集群的隐性升级——从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到准等级型价值链的演进

(1)集群简介

章丘市隶属于山东济南,位于山东省中部,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20个乡镇,2个街道,90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98.9万。章丘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5种,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优质铝土出口基地和石灰石储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胶济铁路、济青、济王公路和济青高速公路贯穿东西,0九路、章莱公路纵贯南北;济南国际机场距明水35公里。章丘市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和优质铝土出口基地。全市现已形成能源动力、机械电子、建工建材、轻工化工、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农业结构合理,产业化程度高,现代化农业发展快,是山东省八个农业现代化试点市之一,是山东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

《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1月对章丘有机玻璃集群进行了实际调研③。通过走访、参观、坐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基本掌握了该集群的演变过程及现状。章丘有机玻璃集群是典型的原生型企业集群,是在当地土生土长、由当地居民自发建厂而形成的小型地方企业集群。该集群从1994年开始起步,起初只有一家投资十万元的有机玻璃厂,后来周围的人开始效仿,相继成立了十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有机玻璃厂。这些企业的规模都较小,一般都在规模以下。由于有机玻璃技术门槛低,生产流程短,生产工艺不复杂,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单个企业内部完成,因而这些企业只是在地域上相对聚集,它们之间并没有协作或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系。因此,该集群是短距离市场型,属于松散型价值链。正是由于企业间缺乏分工协作,生产的产品基本相同,销售渠道又非常类似,非常容易导致企业间横向的恶性竞争。尤其是当市场行情低迷时,它们难以形成统一的价格机制,为了争夺市场而纷纷采取降低产品价格的方式,这种恶性竞争在该集群的成长初期曾经对该集群产生了相当大的压力。并且在集群成长初期由于技术落后、生产设备简单、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生产的产品纯度和透明度难以达到国内领先标准,更不能同国际市场接轨。

(2)升级道路

面对集群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集群企业并没有听之任之,而是采取了比较积极的行动:

第一,自发形成了行业协会。以济南腾达亚克力板材厂厂长索玉德为会长,其他厂长为会员的行业协会已经初具规模。会长和会员们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当前的市场行情做出分析,并为下一步行动制定计划,如在价格等方面达成一致。说明基于信任和承诺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本开始发挥作用,集群生产贸易网络资本初步生成。其贸易联系的有序化,有效地遏制了集群内企业恶性竞争的不良势头,保证了集群的成长环境。

第二,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以济南龙翔有机玻璃厂为例,该厂从国外新引进了一套新型设备,该设备可以将有机玻璃的纯度提高到90%以上,这样一来,产品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已经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嵌入到了全球价值链上的制造环节。龙翔引入新型高纯度设备后,产生了带动效应,以点带面,其它企业也正在积极地更新自己的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表明集群的技术信息网络资本开始积累,从而使得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有跨越式的提高。

第三,规模较大、市场嗅觉比较灵敏的企业正在逐渐壮大,正在成长为该集群的龙头企业。以腾达、双鹿、龙翔为龙头,以金亮、恒信、胜利、鲁明、飞马、隆新等为配套企业的准等级型价值链已经初现端倪,该集群的现状是准等级型价值链的雏形开始出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该企业集群已经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有机玻璃市场,并且已经形成了规模生产,而且技术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生产的产品不仅提供给国内采购商,而且部分企业的产品已经出口。企业的生产大多采用订单的形式,由国内或国外的采购商下单,生产商根据下单产品的大小、厚度、纯度、颜色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有机玻璃,所以库存压力较小,流动资金循环快。

通过对章丘有机玻璃企业集群发展历程的研究,我们发现,该集群价值链正在由短距离市场型向准等级型转变。集群初期的“一盘散沙”现象已经消失,准等级型价值链正在逐步取代短距离市场价值链。这一“隐性升级”过程是通过生产贸易网络资本、技术信息资本的逐步培育和整合,提升集群治理效率加以实现的。集群隐性升级提高了集群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使得集群的成长更具潜力,也为以后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显性升级”打下了基础。但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该集群的研发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很多新技术、新工艺要从国外引进,并且往往是被国外淘汰或即将淘汰的二流或三流技术,所以研发能力是制约该集群发展的瓶颈。集群要进一步实现升级,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并在全球价值链上摆脱低端制造环节,研发能力的培养尤为迫切。

2.诸城汽车企业集群“隐性升级”——从准等级型价值链到网络型价值链的提升

(1)集群简介

诸城市隶属于山东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北距潍坊80公里,南至日照80公里,东离青岛100公里。全市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23处乡镇(街道),105万人,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和乡村城市化试点市,列“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第76位,是山东省首批省级文明城市。以“三个一批”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汽车、食品、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实现的产值、利税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5%以上;造纸包装、橡胶轮胎、木器家具、建筑建材、医药化工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后劲充足。骨干企业集群发展,实力强劲,全市限额以上企业420家,利税过千万元的达到5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63家。知名品牌享誉全国,品牌经济效应明显,培育起“新郎”、“得利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国家级品牌6个、“泸河”、“三工”、“兰凤”、“桑莎”等省级品牌39个,名牌拥有量居全省县级之首。

诸城市是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市,而诸城汽车企业集群是典型的嵌入型企业集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并通过多层面政策拉动,成功引入福田公司进驻诸城市,成立了福田公司诸城汽车厂。并且首选义和车桥、兆丰汽配、通力车轮、龙光电力等基础条件好、投资能力强的企业,进行改造改组,组织实施了2万套前桥、车轮、冲压件、车厢的技术改造项目,促使这些企业率先加入了福田汽车的配套行列。在此基础上,诸城市制定了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时向社会发布政府产业政策导向、产业优势与缺陷,明确投资机会,引导现有机电企业和社会资本向汽车产业整合。先后引进并实施了曙光车桥、恒大内饰、康佛特车架等150多个配套项目,使福田汽车属地的配套率达到了50%以上。诸城汽车企业集群得以形成。

随着福田的快速发展,人才不足成为制约加快发展的瓶颈。当地政府出台了支持和鼓励福田引进人才的办法和措施,责成组织、人事部门搞好统筹规划,围绕人事关系办理、随迁家属安置、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大量优秀人才加盟福田。近年来,先后帮助福田公司引进中高级人才1000多名,为福田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近年来,诸城市突出结构调整加大投入,依靠有效投入优化经济结构,把汽车产业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倾力培育骨干企业,纵横扩展产业链,形成了以福田公司诸城汽车厂为龙头,以义和车桥、高强紧固件、曙光车桥、万茂桥箱、同翔机械、恒信基电器、通力钢圈、三工集团、泸河集团等企业为骨干,以开元电机、华日粉末、兆丰汽配、海德威机械、瀛海机械、金样机械、春光电子、东方仪表等企业为基础的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实现了从车身、车桥、车架、钢圈、转向机、散热器、油箱、仪表等主要零部件到注塑件、轮胎等原材料的地域化加工生产,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借此强力拉动,完成了180多家限额以上企业与福田汽车厂的配套衔接,培育起了一批生产规模大、配套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初步凸显“汽车城”框架。2005年诸城汽车企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7](第43-47页)。

(2)升级道路

从诸城汽车企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及现状来看,该企业集群符合准等级型价值链的特点。该集群中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分工协作明确,产品生产链条长,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上下游垂直链条关系。其中,福田诸城汽车厂为核心企业,其它企业为配套企业,核心企业对配套企业拥有非产权式的控制权。具体表现在,福田诸城汽车厂做为核心企业是汽车零配件的采购商,负责组织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并专注于产品设计和研发,开发新的产品模型,制定新的产品规格,并进行技术更新。同时,它还控制着市场与品牌,负责研究市场动向与营销策略,制定销售战略。而配套企业则专注于汽车零配件的加工制造环节,根据福田诸城汽车厂的要求生产出所需的汽车零配件。

准等级型价值链是紧密型价值链中的一种,相对于松散型价值链,它已经具有较好的稳固性和成长性,但是相对于最高级的网络型,还有一定差距。目前,诸城汽车企业集群正在从准等级型价值链向网络型价值链演进。具体表现在:

第一,整合技术路线,提高研发能力。整合技术路线,即技术创新,是指加快技术进步、革新工艺流程、提升核心技术、增强自生能力等活动,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集群来说,只有培育发展技术信息网络资本,才能提高集群企业的市场绩效,增强集群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目前诸城汽车企业集群中的配套企业已经制定了技术调整和升级换代计划,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骨干配套企业已加大投入科研力度,提高装备水平,分离低级加工业务,并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出分工精细、专业化水平高、配套协作能力强的新型汽车工业体系。

第二,整合市场路线,推广区域品牌。在价值链中的学习与创新决不仅局限在技术和产品方面,与此同等重要的是在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实现生产贸易、技术信息和社会关系三维网络资本的互动整合。在诸城汽车企业集群内,配套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福田公司诸城汽车厂已经不是唯一的采购商,部分骨干配套企业还成为一汽、二汽、重汽等各大汽车厂家的重点配套企业,并相继培育起了二级、三级配套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被福田公司诸城汽车厂控制的程度大大减弱。通过这种模式,配套企业逐渐成长为与核心企业相平行并互惠互利的供应体系,价值链结构从准等级型“隐性升级”为网络型,优化了集群的分工格局与资源配置,并提高了集群的成长性,为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显性升级”奠定了基础。

五、结束语

价值链理论是从价值增值环节研究经济组织和资源配置的新兴理论,有全球价值链与集群价值链两个研究视角。本文重新审视这些理论,认为全球价值链的现状是一个“放大”了的准等级型集群价值链。显性升级是企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U型曲线上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位置攀升,是技术导向性的升级模式;结合中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现状,本文提出了集群隐性升级模式。企业集群隐性升级本质上是集群治理效率的提升,倚重于集群网络资本的生成和整合。章丘有机玻璃集群和诸城汽车企业集群的升级案例探索了我国地方企业集群隐性升级的实现路径。旨在说明,与显性升级相比,全球价值链分工和我国产业格局现状决定了现阶段我国企业集群采取隐性升级模式具有更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注重集群价值链的构建和集群治理效率的提升,致力于集群隐性升级。以此为基础,才能推动企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显性升级,实现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对接。

注释:

①参见刘春宏《美国跨国公司并购行为的变迁及对中国的启示》,载《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10期。

②威斯通等认为,“组织资本是在被称为企业的组织中借助经验而逐渐积累起来的。”(威斯通等,1998);由此,我们进一步认为,集群网络资本是在集群组织中借助经验而逐渐积累起来的。

③有机玻璃又称亚克力,广泛用于霓虹灯、灯箱、广告牌、桌牌等的制作。

标签:;  ;  ;  ;  ;  ;  ;  

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企业集群隐性升级_价值链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