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_低碳经济论文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_低碳经济论文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低碳论文,城市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提出缘起于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1988年创建政府间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分别在1990年、1995年和2001年、2007年发表了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并成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科学基础,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990年报告中,IPCC向人类警示了气温升高的危险,推动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5年报告中,IPCC认为,“证据清楚地表明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这份报告为《京都议定书》1997年得以通过铺平了道路。在2001年报告中,IPCC表示,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这里的“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

2007年IPCC发表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里的“很可能”表示90%以上的可能性,这种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根据预测,未来100年这种全球变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而且会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来说,综合报告主要结论认为,要想把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这个经济成本并不是太高。要尽早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趋势,减少对自然和经济系统的影响。该报告认为,越早采取对策,未来变暖趋势越可能得到一定的减缓,损失会越小。该报告特别强调,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取决于发展路径选择,可以以较低的宏观经济成本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IPCC第4次评估报告,综合、系统、全面地评估了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结果。尽管气候变化在科学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IPCC第4次评估报告作为国际科学界和各国政府在气候变化科学认识方面形成的共识性文件,将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决策依据。

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活动和制度交流建设也在不断推进。199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启动国际气候公约谈判;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要求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2008年-2012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2005年12月蒙特利尔气候会议决定启动后京都谈判;在2007年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超过恐怖主义、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2007年4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对气候变化与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2007年6月,气候变化再次成为八国集团峰会的首要议题。2007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APEC会议,11月的中欧首脑会议、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会议,都专题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定。

可以看出,随着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既定的科学事实,国际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关注,国际气候制度的谈判不断向前推进,世界各国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变暖的共识以及承担CO[,2]减排任务也不断得到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始被人们提出,并正在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

2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概念

2.1 低碳经济

遏制全球气候暖化,削减CO[,2]排放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尽管碳减排责任的分担会触及国家利益、发展权利等一系列复杂和敏感问题,但它从各方面为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注入了活力。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UK Government 2003),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首次提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概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发展低碳经济摇旗呐喊,而且英国政府还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2010年CO[,2]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到2050年建立低碳经济社会。

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2],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已经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接受或者反对低碳经济的概念,但其一直主张通过技术途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涵相一致的。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并在以下各方面得到体现:

第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显著成果包括建立了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响应机制,促进了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创建了全球碳市场和新的减排机制,为未来的减缓努力奠定了基础[3]。

第二,碳排放总量的刚性约束改变了发达国家的能源政策和发展模式。UNEP在摩纳哥发布的2008年年鉴显示,新兴的绿色经济目前已处于萌芽阶段[4]。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已达数千亿美元。气候变化已经改变了银行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及联合国机构组织在环境问题方面的思维定式。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已不再被视为负担,而被视作新的机遇,可以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据统计,目前可再生能源行业已为23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与之相比,石油和全球航空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则分别是200万人与400万人;低碳技术不断发展,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并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CO[,2]捕获与埋存等领域的新技术开发。

第三,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措施,走向低碳经济尚有许多市场和制度障碍。发展中国家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和技术能力。发达国家碳排放量处于下降中,而发展中国家正好相反,巨大的经济发展要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承接,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正处在上升趋势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化石能源和资源消费新的增量,同时,也伴随着碳排放量的快速上升。

2.2 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

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5]。

建设低碳城市,必须推行以下政策措施[6]: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教授在“2007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市长高层论坛”上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走环境友好的低碳型城市发展之路,发展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

目前,发达国家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主要包括[6]:发展新的清洁技术、清洁能源;推行可持续发展型设计和建筑;建设高效的交通运输规划;倡导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

目前,全球各地的城市容纳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总量的75%。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碳覆盖领域的扩张都远远超出其所能承载的界限,严重影响了它的继续发展及其在当地和全球环境、经济中的作用。然而,尽管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和高频率的各色活动使城市对资源有巨大的需求,它们仍承担着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任。人口的密集,居民的聚居,各种商业和产业活动,使之比低密度地区更能有效地控制人均资源占有量以及能耗。因此,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有着强大区域性权力的大城市,其政治和制度的架构使之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6]。这也是发展“低碳城市”的意义所在。

3 低碳城市的构成

低碳城市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发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

3.1 新能源利用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都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下大力气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

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7]。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目前“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占到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目前世界上对“绿色能源”开发比较重视,拥有先进技术并已取得良好效益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仅1989年到1992年,美国800多家再生能源公司年收入每年递增就达16%,由此可见“绿色能源”的发展正方兴未艾。人类必须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以适应低碳城市的要求。

3.2 清洁技术

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6]。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它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O[,2]的排放,这与低碳城市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3.3 绿色规划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单个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考量。

第一,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也就是说,要从决策源头上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阶段就推动向低碳城市的方向发展。

第二,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如果这个数量是下降的,那么在单位排放为一定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就降低;另一个方面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如果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是一定的,那么只要持续降低单位汽车的碳强度,就可以降低整个城市交通的碳排放。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低碳城市需要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在这一点上,巴西的库里蒂巴堪称成功的例子。

3.4 绿色建筑

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3.5 绿色消费

减少CO[,2]排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个人也应当承担责任。我们应当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个人的行动非常重要,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我们就可以为实现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出贡献。

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现状

4.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背景

对发达国家而言,人口数量已经稳定,甚至在下降,碳政策可侧重于鼓励发展和使用低碳技术,由浪费性排放转向必要性排放。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非气候政策的成本可能相对低廉而且更加有效。预计未来排放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其主要驱动因素在于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人口增加与缓解气候变化的目标相互冲突,而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则可能与该目标相容。

根据目前情况,2012年后,中国将有可能被纳入减排国家的范围,承担减排义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国,在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不仅有GDP的增速,还包括了能源消费量的全球比例,以及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后两个方面的快速增长使中国迫切需求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建立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在本质上与目前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2]。同时,从1978年到2005年,我国城市总数从193个增加到661个,2006年末的城镇化水平约为43.6%;约有50%的能源消耗来自重工业,而且呈上升趋势;城镇建筑每年以1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到2007年6月已达1.5亿辆。城市膨胀带来能源消费激增。因此,采取措施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和促进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不二选择。

4.2 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

2008年1月28日,全球性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和河北保定市入选首批试点城市。并将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寻求低碳发展的解决方案,以总结出可行模式,向全国推广。

在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计划里,WWF将与上海市建设与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对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从办公楼、宾馆、商场等大型商业建筑中选择试点建筑,公开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找出提高大型建筑能效的途径;同时,对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节能运行的认识和能力。此外,WWF还将与合作伙伴一起研究关于生态建筑发展的政策建议,并选择具体的项目实施和示范。

在保定,WWF将与保定(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保定高新开发区联手打造“太阳能示范城”和新能源制造基地,建设可再生能源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网络,促进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投资与出口。

目前,国内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也已将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作为发展的方向,纷纷建设低碳示范区和碳零排放区,以期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获得主动。

5 结语

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是一个在国际和国内都比较新的理念,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建成宜人居住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从这一点说,我国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能力、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转轨到“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上去,率先建成低碳城市,给后进城市提供示范和方向。

标签:;  ;  ;  ;  ;  ;  ;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_低碳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