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方法分析论文_卢绍伟

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方法分析论文_卢绍伟

唐山市丰南区环境保护局 河北省

摘要:污染源废气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部分,污染源废气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污染源废气的监测工作。本文分别就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技术分析、废气监测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对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方法

引言

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是一项对环保建设有重要推进作用工作,必须加强重视与研究。在实际废气监测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制约因素,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其监测意识,从而促进监测工作的高效进行,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工作相关方案、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一、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技术分析

在固定污染源中对废气进行监测,主要是采取速采样重量法,将管道内的颗粒物捕集之后,利用定电位电解法对测定的烟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等进行定量和定性。以下以最为常见的皮托管技术为例,就其在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应用流程做出分析:

1、技术原理分析

1.1在对颗粒物进行采样时,由于测试仪的测控系统主要是微处理器,所以主要是微处理器与传感器检测得出的动静压这一技术参数,计算烟气的流速以及等速跟踪的流量。此时测控系统所测出的流量和传感器检测所得出的流量对比之后,再将其与之相应的控制信号进行计算,从而通过控制电路对抽气泵的抽气性能进行调整,确保实际流量与采样流量相同,并利用微处理器对流量计的压力与温度进行计算,将采取所得的实际体积进行换算,进而得到标准化的采样体积,并利用滤筒捕捉的烟尘量与气体的体积,对所排放颗粒物的浓度进行计算。

1.2针对气体浓度的测量,需要将抽取的烟气进行除尘和脱水处理后,才能利用电化学传感器进行电化学反应,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得传感器传输的电流和待测的烟气污染物浓度之间成正比,再将测量传感器所传输电流对烟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计算,并根据检测的烟气排放量计算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

2、具体的应用流程分析

2.1做好监测采样准备。为了更好地对污染源进行监测,首先应切实做好监测采样的准备工作,尤其是现场勘查,其作为整个准备工作的核心,需要通过现场勘查对生产规模、原料、污染特点和生产量进行确定,从而在对污染处理设置进行分类,掌握污染物排放设施的位置,从而勘查污染源现场之后对监测点位进行确定,并结合国家有关监测规范对监测断面与点位进行确定,对采样位置进行合理的确定,这就给整个废气监测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来看,常见的采样位置主要在污染物气流的速度和浓度分布较为均匀的管段之上,以确保所采集的样本的精准性。当烟道属于圆形时,还应在弯头或阀门的上部作为设置点,当原道为矩形时,就应对其直径进行计算,一般断面气流速度应大于等于5m/s,若现场受到限制,就应适当地增加测点的数量。

2.2精心设置采样孔与采样点。在采样孔设置过程中,若烟道属于圆形,就应在烟道相互垂直的直径线上设置采样孔。若烟道属于矩形,就应在延长线上设置采样孔。而在采样点布置过程中,其合理性直接决定着整个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尤其是对整个监测质量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布设采样点和确定其数量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采样,从而更好地为监测采样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整个决策的制定提供较大的参考价值。

2.3采集样品。在进行采样监测工作前,应就监测所采取的仪器设备进行校正和检查,且所有环节检查严禁遗漏,否则就会给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带来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必须确保烟道尺寸精准测量,彻底地清理烟道内所沉淀的灰尘,并根据有效断面尺寸设置采样点,计算烟道的中心位置,掌握引风机的风量及其所处的位置,对是否存在漏风部分进行监测采样,而为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应定期记录设备运行的情况,同时采样时的各项技术参数应准确有效,并将其偏差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二、废气监测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1、烟气温度测定

由于废气监测过程中,不重视对废气温度的测定,因此需要强化烟气温度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仪器自身的信号线把监测仪器与烟枪连接起来,而烟气的湿度和温度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因此,主要防止烟气采集时管路上发生冷凝现象,预防的措施是在烟气采集管使用前需要进行加热,保证合适的温度,避免连接管路与被测气体相吸附。

2、尘粒对风量的干扰

对除尘之前的烟气进行采样时,由于其烟尘颗粒浓度较大,因此为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需要在采集样品时,增加除尘前采样点数量,并增加采样时间,但是采样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由于集尘量太大而堵塞仪器,进而影响采样,造成误差产生。

三、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1、滤筒质量

过滤筒是污染源废气监测中采集样品的必备器具,负责对样品的采集量进行衡量,确定其是否符合监测技术指标。在过滤筒的采购环节,要严把过滤筒的质量关,对产品进行全面地检查,确定其符合我国监测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与监测项目的实际需求。首先,要对过滤筒的管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完成度合格、完成质量达标,避免出现筒壁中有穿孔或是筒壁不光滑的现象。其次,要注意型号的选择,应根据监测项目中实际用到的监测器具挑选过滤筒的型号,确定两者之间有较高的吻合度。

2、工况、排量测定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工况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就有可能导致排放量发生较大的变化,而且工况的具体条件不同,其所排放废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也会有所改变,因此,该环节的测定对监测结果的质量会造成影响,应加强重视。在进行监测之前,应对污染源正常工作时的负荷量进行确定。首先,要分时段对排放量进行测量,通过不同时段之间测量数据的变化,得到所需的参量。其次,要在所获取的各个时段内的测量值中,找到一个相对能代表排放情况的中间值,以此来确定工况对排放量的影响。最后,要对工况、排量测定进行较精确的量化,建立一个较全面、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参照系。

3、监测方法的更新

以有色金属冶炼厂颗粒物监测为例。在有色金属企业排放标准大幅提高的背景下,有色金属企业运用多种处理技术处理烟气中的污染物质,导致在排气筒监测位置的含湿量非常大。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16157-1996)的规定,滤筒在称量前后都要经过1h的105℃的烘干,但是采样完成后湿度过高的滤筒在1h内无法烘干到原来的湿度范围,导致称量结果偏高,甚至由于没有完全烘干导致排放弄浓度超标,影响了企业的环境守法诚信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必须注重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掌握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技术原理,并严格按照其监测流程对其进行监测,从而为环保策略的制定和污染源的控制提供技术性的依据和支持,最终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德鹏.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方法探讨[J].硅谷,2014,(2).

[2]姜秋俚,张见昕.浅析污染源废气监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1).

[3]张红俊.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2,(15).

[4]何建游,章佳.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4).

[5]李德鹏.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方法探讨[J].硅谷,2014(02).

[6]姜秋俚,张见昕.浅析污染源废气监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1).

论文作者:卢绍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方法分析论文_卢绍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