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布艺虎形饰品如何与流行文化的“自觉适应”论文_刘永,陆珺,陆平

论民间布艺虎形饰品如何与流行文化的“自觉适应”论文_刘永,陆珺,陆平

摘要:“非遗”保护已然成为当下文化环境中的一个关键词,对于它的认识也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匍匐前进。在众多的非遗文化中,“非物质文化”在人们的印象中又更难以较为规律的实体得以呈现。“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缔造的各种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总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民间艺术构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商品经济背景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且以快餐文化为主题,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一定的生存危机。在保护的前提下,促进非遗与新型文化业态的融合,既是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诉求和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非遗;布艺虎形饰品;流行文化;自觉适应

一、传统布艺虎形饰品起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

虎为百兽之王,是强壮和权力的象征。远古时期,人类长期与猛虎搏斗终而伤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虎的强大,认为到虎具有强大的力量,同时也有一种期许,希望能够像老虎一样强壮、勇猛、彪悍,希望自己的民族坚不可摧且生命力顽强。因此人们对虎的认识逐渐由恐惧转化为崇拜,将虎奉为圣物。人类的文化信仰赋予了图腾一定的象征寓意,以一种情感寄托的方式呈现,也饱含理想化的诉求,因而人类对虎文化的信仰也赋予了其一定的象征寓意。

虎形图案存在于民间的多种艺术形式中,民间布艺虎形饰品呈现着诸多形式,其造型别致,多样夸张,在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多学科有着源远流长的形式体现。虎形一直以来受到劳动人民的欢迎,并且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二、传统布艺虎形饰品的造型特点、制作工艺及发展现状研究

民俗文化是有内涵、有目的、有追求的,人们对虎形文化崇拜是有精神需求及审美诉求的。各地区文化迥异,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区别的布艺虎形制品。同样,这些布艺制品反映或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或是审美诉求。在中国,虎形布艺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民间布艺虎形制作工艺已经流传了几百年,这种制作工艺在我国的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等地流传许久。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为刚出生的孩子缝制虎头鞋、虎头帽等制品来祈求孩子们健康成长。看着那些穿着虎头鞋、带着虎头帽的虎娃娃们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布艺虎形文化的魅力以及布艺虎形饰品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

心灵手巧的劳动妇女用最普通的工具、最真诚的情怀、最巧妙的表达手法来制作虎形饰品,给人们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的可爱活泼的“虎”形象。随着人们历年的迁徙活动,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文化相互融合汇聚,布艺虎形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合或相互影响。但是,由于环境不同以及地区差异、文化差异,人们之间产生了对虎的审美差异,因而对虎形饰品的形象有着不同的特点,各个地区的布艺虎形饰品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

河南民间的布艺虎形饰品的造型是复杂多变的,装饰物是绚丽多彩的,总体看上去,会显得相对繁琐。在虎头具有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人们往往会利用踩线、花边、彩带等材料反复使用进行装饰;制作的面料通常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绸、锻或棉布;在颜色的选择上往往会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定,通常会使用红色、黄色和蓝色,颜色对比鲜明,能够很好地体现当地的民俗民风;在制作的工艺上,针脚粗大,因此粗狂厚重之气就显得愈加强烈,与河南的民俗民风、河南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征相呼应,两者相辅相成。

随处可见的虎形布艺于山西亦是一道风景线。在山西,虎形布艺的各地区的地域性差异和各自的地理风貌以及民俗文化是略有不同的,但是整体特征还是比较统一的,造型形态是兼具威猛与乖巧。虎形布艺的线条大多趋于柔和,身上的装饰也较多,虎形布艺饰品里活泼童趣以及豪放相结合。

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挚,民间艺术底蕴悠远沉定。从陕西的虎形布艺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保留了大量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符号,从他们的虎形布艺饰品中,我们就可以直接的感受到陕西人民的豪爽真诚以及民间艺人的手艺精湛。陕西虎形布艺的造型与河南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其造型也是复杂多变的。陕西的虎形布艺所用的图案是有其深刻意义的,在制作工艺上,会使用夸张大胆的变形手法,这些都能够体现陕西人民的智慧与温婉。

山东各地的布艺虎形饰品与以上地区有所不同,这里着重在虎的头部设计,嘴巴宽大,嘴角向上弯,整个面部形态看起来憨态可掬。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装饰手法方面,山东省给人以“一鸣惊人”之感。

江苏盐城,虽无响亮的来头,却也拥有一颗灿烂的明珠,盐城虎头鞋。风俗习惯中,虎头鞋是长辈在端午节或是孩童周岁时送给幼儿的礼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盐城是靠海的城市,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浓厚,虎形布艺饰品便是其传统文化之一。每逢端午时节,老虎鞋是销售得最好的时候,其销售之好的原因可能与当地人们的民风民俗有着密切联系。盐城当地的居民称农历五月为“恶五月”,在五月初一,人们会将艾叶放置于门头以辟邪,小孩们会用彩虹线扣手,穿老虎鞋以示辟邪。为了更好地研究盐城老虎鞋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等相关内容,我们特地拜访了盐城老虎鞋的传承人王华女士。平日,王华女士主要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她积极参加老虎鞋的推广工作,对于盐城老虎鞋的宣传及推广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走访过程中,王华女士对于老虎鞋的制作工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制作的过程中,鞋底的制作是可以采取半机械化的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制作的效果也很完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布艺虎形饰品本真性与时尚性有机结合研究

布艺虎形饰品,究其本源,是虎文化在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中的产物。其文化溯源也是对于自然的一种探索。如今的虎形布艺已然经历过数年的变化与更新,也许也会有不可忽略的扬弃,但现世的呈现必然会是文化的产物。这种虎文化的诞生与发展有着其历史的必然趋势,或抑或扬,或贬或褒,其曲折路程不得而知。但现在人们对于这种文化的陌生感却是有理可查。商品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相应地人们的节奏也在潜移默化间逐步加快;在加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快餐”文化的植入,使得人们对于精神的诉求,对于文化的传承在慢慢地淡忘。人们对于这种“短时可操作性”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文化的“自觉传承”便成了空想主义。

那么如何才能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性”呢?这是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真正让文化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让时间来唤醒。而今,虎文化的唤醒需与当代流行文化相结合,既有相互冲突的文化差异性,也有相互融合的审美性。不能忘记的是这样的结合不能丢失掉虎形文化的本真,坚持文化的根本底线。

中国虎文化溯源甚远,国人对虎的熟悉大体上经历过一个从崇敬、畏敬,到仿照、应用,再到躲避和捕杀,再到珍爱和庇护的漫长演化进程。这其中形成的种种精神诉求都可表现为某种象征意义。大抵可分为生命指引、气力意味和吉祥征兆。生命指引显示出原始人类对于宇宙生命的向往的期盼,饱含着创造力,人类试图领会天、地、宇宙、自然界的规律并从中找出人类本体发源、生存和延续的规律。气力意味则体现出人们对于力量的渴求,人们从恐惧崇拜到祈盼自己得以拥有强大的力量来征服自然。吉祥征兆则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有着一如既往的执念。

虎文化与服饰的集合主要集中在儿童服饰方面,寄予儿童美好的向往,其表现形式主要为虎头帽、虎头鞋以及鞋垫等等。家居陈设类则表现为虎头枕以及香包之类。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虎形布艺饰品地时尚性发掘出来,需对其已有的表现形态和纹案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在维度上,布艺虎形图案可分为二维的平面图案和三位形态的立体图案。二维表现形态常见有虎肚兜、虎围嘴、虎被褥等。都是以简单对称图案和连续纹案为依托来进行设计。三维立体造型则多表现为虎头鞋、虎头帽以及虎头枕。其次,在纹饰搭配上,有带有美好祝愿的动物纹饰,有生机盎然的植物纹饰以及简约的几何抽象纹饰。再者,在颜色的选取上,古人选取自然界中的五种原色:青、赤、黄、白、黑,分别指代生命的色彩、太阳的色彩、日光的色彩、冰的色彩、暗淡阴森的色彩。基于布艺虎形的造型、色彩以及纹饰搭配,可知图案设计为创新设计的突破点。

四、产品多元化拓展设计研究

在设计范畴中,虎形文化的应用仍然很广泛的,无论是具象亦或抽象,都随处可见。传统虎形布艺的设计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衍生,设计式样在增多,但在当代视觉文化的背景下难以找到立足之地。如今的视觉文化,其核心是视觉性,即符合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所形成的审美文化。为了虎形文化的传播,多元化的设计以及创新必不可少。就其多元化设计,需清算出民间布艺虎形图案的造型、纹饰及色彩特点。再归纳出设计元素,添加新的设计元素进行图案设计。布艺虎形饰品,来自于虎文化的缩影,也是非遗文化的缩影。这样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在今天纷繁冗杂的流行文化中需要有一席之地。我们可以做一个跨时代的比较,古时,人们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发扬这他们特有的审美性,自觉地遵守着虚拟的审美文化的原则;今日,科技发展的时代,有了更多的包容,审美性也在不同文化、不同次元中穿梭,人们更加敢于接受世界带来的能量,世界带给我们的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在接受的范围之内。

因此,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以文题为例,不应发力过猛导致极端异化,同时也要做好必要的宣传工作。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每天对于这个世界都会有新的认识,对于文化也会有新的体会,达到自觉的常态。

参考文献:

[1]宋敏.民间布艺中的虎形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2]杨扬.民间布艺虎形图案的探寻与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3]王珍慧.传统文化的承载盐城老虎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09.

[4]李诗雨.后现代视觉艺术下非遗影像表达的困境与超越—以毕业作品<罗山皮影戏>为例[M].信阳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9.

论文作者:刘永,陆珺,陆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论民间布艺虎形饰品如何与流行文化的“自觉适应”论文_刘永,陆珺,陆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