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课题论文,后进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不能只把眼光盯着有希望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少数学生,而应尽心尽职地教育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被“应试教育”排斥在外的那些升学无望的“后进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好面向“后进生”的问题。研究和转化“后进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四心”。
一.赋予爱心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必然成为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搞“应试教育”,教师爱的是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搞素质教育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普遍性,对每个学生都应以一颗师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们,做到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分析、研究他们各自的不同心理,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而赋予具体的师爱。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比一般学生赋予更多的爱,更多的关心。只有对他们赋予诚挚的爱心,才能点燃他们心灵上进步的火花,弥补他们心理上的缺陷,消除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学生。
二.保护自尊心
大多数“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虽然较差,但自尊心却很强。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他们学习差,或者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埋怨,受到同学们的讥笑、排斥,因而思想上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由此产生了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这成为他们进步的最大障碍。针对他们的自卑心理,做为教师,我们应主动、热情地去亲近他们,尽量设法减轻他们思想上的压力,不要让他们背上“差生”低人一等的包袱;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从积极方面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激发起他们积极向上的自尊心理,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培养自信心
“后进生”由于心理上某种缺陷或受到某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人形成了“反正我不如别人”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的学习上遇到困难羞于启齿问人;有的犯了错误害怕被老师和家长批评、训斥,常常编造谎言来搪塞;有的感到不如别人,怕被别人瞧不起而内心空虚、痛苦……这种种原因,都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消沉的心境之中,缺乏一种自我成功的信心,面对他们的这种心理,教师要和他们一道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胆怯、压抑的心理因素,增强他们主动参与、争取成功的自信心。
四.满足好胜心
喜欢自我表现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后进生”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平时教师课堂提问、班级分配任务因他们“差”或“调皮捣蛋”而往往没有他们的“份儿”,使他们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他们常常自己找机会来表现自我的存在。有的拉帮结伙,讲“哥儿们义气”;有的打架斗殴、欺侮弱小同学……以此来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针对“后进生”的这一特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引导他们从英雄人物、先进人物身上获取动力,从一些犯罪少年由犯错误走向犯罪道路的事例中吸取教训。通过正反事例教育,激励他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信心,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真伪、善恶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同时,要抓住他们“表现欲”这一特点,予以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或班级集体活动中,为他们制造一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表现“自我”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和为集体争得荣誉后的喜悦心情,变消极的“出风头”为积极的自我表现。
教师只要认真研究、分析、了解“后进生”的心理及心理成因,用满腔的热忱去热爱、信任、关怀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引导、帮助他们,他们都会向好的方面转化和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就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