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论文_简永昌

多维度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论文_简永昌

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 广东 广州 510660

摘 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地加大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并且提出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要求,对进一步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

早在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曾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小平同志高度重视人民教师在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重大作用,他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毋庸置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依靠力量,也是传授文化知识、传承文明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适应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思考和解决“怎样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这个关键问题。中小学教师培训,从根本上来说,是用“贯穿一生的教育”来代替“管用一生的教育”。因此,无论在培训的内容还是手段上,都不能仅考虑教师近期的需要,单纯解决教师如何任教的问题,更需要从长远的需要出发,通过培训,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先进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教师终身受益。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关于教师培训的问题: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改变师生关系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教师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要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如果教师仍然还是以课本为主,就有可能被学生瞧不起,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古董”!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就会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教师停止了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会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枯燥的工作中教师会丧失对工作的兴趣,会感觉生活已经毫无意义,会沮丧而使教师工作失去活力。因此,学习本身就是在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她使学生亲和你,使教师能够永远充满活力,也使其更加具有魅力。因此教师不再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持续的学习来扩展知识领域,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精神层次

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才会去热爱学生,才能廉洁从教、严谨治学,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真正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体现了教师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同时也可以帮助所有教师获得个人满足,实现自我价值,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看似平凡却影响深远。每个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无不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的工作绝对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而是进行更为重要的人格培养。教会学生做人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基于这个目的,教师就应该甘于平淡,甘于清贫,忠诚于教育事业,教学工作兢兢业业,要把满腔的心血都倾注于深爱的教师职业,爱岗敬业,做一位无愧于人民的教师。

三、注重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学科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文素养,也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各个学科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却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于老师来说,一方面要对自己所教授教材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在业务能力上加强进修并且广泛地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四、加强心理教育培训,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如今的中小学校里出现了诸多的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问题,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乃至家庭负担、同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使得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了心理疾病的先期预兆。

教育的源泉在教师,教师又是一个特殊职业,它需要心理疏导。如果教师心理存在障碍,将影响教师与同事、学生的关系,在多方面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此,必要的培训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五、推进基本功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六、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培训应该改变传统的集中讲授方式,与时俱进,在遵循教师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前提下,大力倡导模拟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体验式教学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在培训过程中突出师生互动环节和学院互动环节,从而搭建培训主体的自主探究、实践反思和互动研讨的学习平台,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的形式,推动教师进行网上研修,促进教师同行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七、结语

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重要而且复杂的工作,只有把增强培训实效性的目标贯穿于培训规划、培训的项目设计、培训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才能全面提升培训质量,让教师培训工作在提高小学教师素质和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让教学更有效——名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七个关键环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2]陈理《加强教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4月。

论文作者:简永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多维度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论文_简永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