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参与西部大开发,中国科学院作出了战略部署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为了参与西部大开发,中国科学院作出了战略部署_西部大开发论文

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中科院进行战略部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科院论文,大开发论文,战略部署论文,西部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科学院在西部地区设有26个研究所(台、园),其中很多研究所正是五、六十年代根据国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整治、资源开发、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设立的。数十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围绕国家目标,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年扎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这支科技队伍是中科院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力量,有了这支队伍,有了这么好的工作基础,中科院要发挥学科齐全、人才济济的优势,精心组织,围绕国家西北大开发战略目标在以下几个方面部署工作。

1.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展西部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合历史数据整编,建立综合数据平台,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在系统总结已有资料图鉴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一次新的综合调查和历史演变数据的整合,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以现有野外工作站为基础,完善西部环境和生态监测网络,选择若干典型区域,建立环境整治和生态农业示范区。

围绕国家西部大开放战略的实施,以现有的野外工作站为基础,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西部地区环境和生态监测网络,是该院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总体布局上,拟集中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西部生态环境因子监测,包括西部地区气象、水文、植被变化和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等;二是西部大农业生产要素监测,包括西部地区土壤水分、土壤肥力、作物在不同生长季节中的理化指标的监测等;三是西部生态环境宏观动态监测,即运用遥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S)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对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重大自然灾害后效应进行动态监测;四是西部生态建设与典型示范区的试验、观测、评价和监理。

以西部典型自然区为重点,拟在五类地区以已设站点的工作为基础,展开观测(监测)、试验、示范以及推广工作,开展生态大农业建设。初步选定的五类地区是黄土高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农牧交错带和青藏高原区。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适时开展精准农业建设的预研究和试验工作。生态建设的示范工作应与地方结合,按市场规律运作。

3.以青海盐湖资源开发、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组织关键适用技术的协同攻关;开展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开发、示范和推广。

青海盐湖中蕴藏着丰富的钾、镁、锂、硼等盐类资源,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同时,在进行青海盐湖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认真考虑西部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的脆弱性;在发展盐湖钾肥工业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盐湖共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我国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并具有油、气共存的特点,因此石油及油田气的综合开采和利用极为重要。以该院在石油、天然气开发研究方面具有的长期科技积累为基础,集中优势力量,采用新型催化技术、化工工艺和催化新过程,并且多形式、多层次地与企业合作,组织开展西部天然气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及新材料,以及提高西部油田石油采收率等成套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人员居住分散、大部分地区水利发电资源匮乏、煤炭资源不足的特点,组织开展以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为重点的新型能源的开发、示范与推广。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拟在西部地区建立若干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空调、太阳能供热、风光互补电站、地热利用等示范工程,并适时作区域性推广。

4.在资源的保护上,利用已有的基础,加强西部该院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昆明植物园、华西植物园)和院地共建植物园(九寨沟植物园、中甸植物园和丽江植物园)的建设,建立野生种质资源库。

采用就地、迁地及其它有效方法保存物种的活体和保存有活力的种子、离体细胞、组织和器官及DNA, 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从保护的物种中遴选和发掘100种以上具有重要开发潜力和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植物,特别是在农业、医药和工业上具有重要价值、能形成产业化的资源植物。10种左右的资源植物利用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结合中草药的标准化、藏药综合利用和农业野生资源的开发,寻找对于人类重大疾病具有很高疗效的药物,并培育适合西部自然环境的高产、优质、抗逆优良品种。在受损生态的恢复与重建上,参照已有的试验成功经验,选择典型生态受损地区(主要是西南热带、亚热带地区、黄河、长江中上游干热带河谷地区、农牧交错带地区),探索恢复、重建和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模式,扩大试点面积,并与地方紧密合作,逐步加以推广。

5.围绕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各研究所吸引、稳定优秀青年人才和创新队伍建设工作步伐。

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关键是在西部建设好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基地,并且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针对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需求来开展有特色的创新活动。而最根本的是稳定、吸引和发展能够扎根西部的科技队伍。因此要加大对“西部之光”人才计划的投入,吸引、稳定和组织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于西部大开发各类科技活动。

野外科学考察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资源调查与开发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历史上,该院是国家野外科学考察的核心力量。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院将有计划、分层次组织以西部有关研究所为主体、东中部有关研究所的科技力量积极参与的专项联合野外科学考察。通过这类活动,巩固、锻炼和发展该院野外科学考察队伍,提升整体实力与水平。

6.进一步发挥学部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宏观决策的咨询作用。

中国科学院学部始终把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作为咨询工作的根本任务。去年以来,学部已经主动将咨询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国家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上来,先后完成并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21世纪初期加快西北地区发展的若干建议”、“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咨询报告”、“关于新疆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关于把塔里木河列为国家大江大河治理计划的建议”、“关于黑河、石羊河流域合理用水和拯救生态问题的建议”、“关于建立我国钾肥资源稳定供应体系的建议”等一批重要的咨询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围绕国家西北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行有关科技活动部署的同时,进一步组织有关科学家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专题研究,以研讨会、咨询报告等多种形式,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宏观决策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意见。

标签:;  ;  

为了参与西部大开发,中国科学院作出了战略部署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