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研究的综述论文_李景春

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研究的综述论文_李景春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内容摘要: 严复作为早期向西方探索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始终在寻找一条能够改造国民性、追求中华民族现代性的道路。教育救国思想无疑是贯穿其一生的主题。当时中国之所以被列强肆意凌辱瓜分,任人宰割,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大众的“愚﹑贫﹑弱”。要实现中国的富强只有“鼔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即“三民”教育。

关键词:严复 “三育”教育

一、严复经历及教育思想形成的简述

严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接受封建传统教育,后转向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1871年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879年学成归国后,开启教学生涯。1895年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水师的覆灭,深深刺痛这位颇具“新知”却屡试不第的才子。一直述而不作的严复连发《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一些列政论,阐述政治观点。在诸多思想中,尤以认为教育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救民族于水火之中。于是,在严复中西方兼容的思想体系中形成了一个“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教育救国论。

二、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研究

1979年后,对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学术研究内容增多。国内各种期刊中对其教育思想研究的论文已刊出百余篇,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专著的出版中论述也很多,比如崔运武教授1993年出版的《 严复教育思想研究》,是较早系统研究严复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活动的专著。这些著作对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态度基本是一致的,都褒扬了其时代的启蒙性,教育思想的现代性。

1.三育并重以及三育侧重的研究。

严复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三民”教育,现在学者对研究既有整体的研究,也有对局部的分析。周建超在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角度,认为“三民”教育是一个统一体。教育救国是其逻辑起点,三民教育是其目标模式,通过中西融贯的方法来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1]薛菁站在救亡图存,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其思想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以翻译为媒介,将三民教育视为教育救国的纲领。[2]周妤则探讨了清末新政时期,严复教育思想的形成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并阐释了“三民”教育的内在关系。[3]这些观点的相同之处就是认为,“三民”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于严复思想的始终。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严复认为“黜伪崇真”的学术与“屈私以为公”的政治是西方强盛的原因。学术因素恰是根其本原因。当时的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为列强欺凌,就是人才凋零,国民素质不高导致。要改变困境,寻求图强就要实行新式教育,而以民力,民智,民德为核心的三民教育就是其目标模式。

“三民”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那么其构成要素的地位或者说主导因素又是谁呢?陈咏梅认为严复的“三民”教育思想更侧重于“民力”,主张体育救国以达到“自强保种”的目标,这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4]盛克庆从严复借鉴斯宾塞教育理论中的“体育第一”思想进行评述,体育就是针对过度教育、分数第一和智力第一等偏离全面发展轨道的一种对抗教育形式 ,从而体育必然是增进学生生命力的一种教育内容。斯宾塞体育思想的核心就在这里。这也是西方教育思想科学和先进的地方。[5]韩立云则认为,智育是居主导地位的。因为严复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国教育必须重视西学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的学习,批判传统的旧道德教育,这才是摆脱被奴役的道路。富国强民智育最急。不仅是“开民智”,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育旨在废除中国的八股取士, 引进西方的教育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6]魏义霞的观点又发生了转折,认为德育应放在首位。首先德指的是新民德,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德。其次要根据政治形势和社会环境来调节体育、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就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而言,无疑德育是当是最难的也是最迫切的。[7]林启彦也认为,严复担心如果像西方那样快速的发展,自由思想的盛行,会导致维系国族的精神文明会丧失。因而要注重民德的培养。[9]

对严复教育救国论的核心“三民”教育,虽然研究的角度具有多元化,但对于其思想中现代性,启蒙性,进步性的认识是统一的。作为早期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真理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试图通过教育这一手段来改造国民性,认为当时的中国不适合剧烈的革命,民智未开,民德未立,民力孱弱。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只能通过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教育,来改变现状。因而无论是三育并重,还是凸显某方面,教育救国始终贯穿于严复的思想体系。在天津《直报》上四篇时文的呐喊,或是翻译西方书籍,或是提倡进化论思想都是为了教育救国这一目的。当然,其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但能否实现救国梦却值得我们深思。

2.教育救国思想的现代性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严复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是先进的科学思想。然而,即使在当今的社会“三民”教育思想一样具有借鉴的意义。郑银凤认为,严复的教育理念思想--家庭和学校协同配合,对我们当代的教育理念的确立有着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其对教育内容的规定--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也是我们当代教育内容的构成体系。彭俊桦认为,严复的教育思想类似现代的素质教育。相对于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培育现代国民素质是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牛金成认为严复的实业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启示很多,实业教育是培育能养人的人,要和实践相结合,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将实业教育放在民族发展的战略下。

严复依然活在当代。严复的“三民”教育思想,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中的“德,智,体”。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其国民素质必须过硬。一个民族,只要保存好它的民族素质,并且以民族的精神为凝聚力,哪怕它摔倒一万次,它也会有力重新站起来.孟子讲“仁者无敌”,套用一下“有国民素质之国家无敌”。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严复目睹了中国被列强凌辱,发出“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的感叹。他认为这一切就是国民不强,导致困苦的局面。今天,虽然中国正在崛起,正在复兴,但也面临着国民素质的问题。比如儿童肥胖,道德下降,学历造假等现实问题。严复的“三民”论在今天依旧闪光。

3.同时期人物的横向比较。

和严复同时期探索对公民的改造,启迪国民的现代性意识和自主精神还有其他先进的知识分子。当然。这些救亡图存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也各有春秋。李砂砂比较了严复与康有为的思想:两人都认为教育是救国的手段,痛批传统教育的科举制,重女子教育。不同点是,康有为重德育是实践者,严复主张三育并重多管理职责。张爱勤比较了严复与梁启超的不同:在价值观上,严复重国民素质和文化,梁启超重政治制度。在教育目的上,严复重智育,梁启超重德育。在教育内容上,严复重科学知识,梁启超徘徊于传统道德与科学知识之间。在教育方法上,严复因材施教,梁启超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结合。吴玉伦则阐述了严复对蔡元培的影响:作为思想启蒙者, 严复对教育的认识直接和明显地影响着蔡元培“五育”教育、“男女平等教育”、“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美育代宗教”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但这种影响不是全盘的接收, 而是学习中的改造和借鉴中的超越。

严复作为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之一 ,被毛泽东誉为 “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这一派的新式知识分子们,在接受西方文化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方式是不同的。严复是直接接受并介绍西方新近文化的,提倡西学的民主、科学,批判中学的专制、愚昧,因而在其思想体系中能够找到用西学取代中学的影子。康、梁等维新人士大多通过日本间接接受西学。康有为以“公羊三世说”进行“托古改制”,他虽欣赏西学的先进性,却以中国传统儒学的眼光看待西方先进文化。而梁、蔡在教育思想方面虽能够兼顾中西,有所建树,但其核心思想也多受严复影响。

三、反思评价

近年来,对严复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多,被历史淹没的价值逐渐挖掘出来。以“三民”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救国论无疑是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对“三民”教育的传承;实业教育,女子教育也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影响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的因素。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谁抢占了知识的制高点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教育是我们塑造优秀国民,提高科技水平的法宝。虽然严复的思想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其教育救国论的研究还是不足。首先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大多研究是个体对其思想的局部探讨,整体框架缺少。其次,虽然有了对严复同时期人物的横向比较,但相对于康、梁研究的著述还是杯水车薪。再者,对严复教育救国论探讨的模式相对固化,缺少创新。这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建超.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2-39

[2]薛菁.严复教育救国思想再认识[J].闽江学院学报2012.33.(6):2-7

[3]周妤.清末新政时期严复的教育思想述论[J].学习与实践2015.(8):130-135

[4]陈咏梅.试论严复的体育思想[J].山西青年.2016.13:222-223

[5]盛克庆.体育,促进生命力的教育[J]体育科学.2005.25(1):83-86

[6]韩立云,杨振华.近代智育的先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02:44-45

[7]魏义霞.严复德育探究[J].贵阳学院学报.2015.5(10):53-58

[8]林启彦.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研究[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347-358

[9]郑银凤.对严复教育的当代思考[J].世纪桥.文化论坛,2014.11:55-56

作者简介:李景春(1986.01.27)男,山东泰安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2016级社会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历史社会学。

论文作者:李景春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研究的综述论文_李景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