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慢性胃炎中的诊断分析中的作用论文_杨胜奇

微生物检验在慢性胃炎中的诊断分析中的作用论文_杨胜奇

杨胜奇

(贵州安顺七十三医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的诊断分析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经我院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78例,收集患者的胃粘膜标本,进行胃粘膜活检标本检测以及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胃粘膜活检阳性率分别为组织切片染色为65.4%,快速尿素酶试验为81.2%,而常规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率则为62.8%。 而根据微生物检验技术进行的粪便HP抗原检测和唾液抗HPIgG检测结果的阳性率78.7%和79.5%,明显高于其它两项胃粘膜活检标本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的诊断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检验方法操作简单、而且标本容易获取、对人体没有危害而且在准确性,所以在慢性胃炎尤其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的诊断分析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慢性胃炎;诊断分析;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67-01

随着人类饮食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饮食不规律而导致的各种胃病也接踵而来,而在各种胃病中发病率居首的则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原因所导致的各种慢性的胃黏膜炎性病变,它是一种很常见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也发现了导致慢性胃炎的一些原因其中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为主,而由于在之前对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缺乏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了解导致了诊断不够准确,进而使得治疗的效果低,甚至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有研究表明微生物检验技术对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的诊断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所以本文其临床应用及意义进行了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经我院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78例,其中有48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10~75岁,平均(47.5±4.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1.2)年,无其它严重的禁忌症。本次研究是在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下进行的。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距离幽门小于3cm的范围内取活检组织3~4块,进行胃粘膜活检标本的检测,其中一块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一块进行HE染色切片找幽门螺杆菌(HP)的位置,而剩下的则进行常规的病理学检查; 另外还需要收集患者胃镜检查当天的新鲜粪便,进行粪便的HP抗原检测;而对唾液的收集,则是需要在清晨患者空腹状态,检查胃镜前30分钟,患者口含唾液采集片,等到采集片颜色变为蓝色时,放入专用的管中,然后送检,进行唾液的抗HpIgG测定。然后再同时进行粪便的HP抗原和唾液的抗HpIgG联合检测。利用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1.3 判断标准

我们将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组织切片染色找HP,快速尿素酶试验和常规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为本次研究的评判标准,即如果三项检测中,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结果一致性为参考标准:若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则最终结果则是 HP阳性,而若三项检测结果均是阴性,则最终结果为HP阴性,若只有一项为阳性结果,则舍弃这个结果。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定。

2.结果

2.1 5种方法检测HP结果的阳性率

每项检测的阳性率结果见表1.

2.2 微生物检验技术(粪便的HP抗原检测和唾液HPIgG检测)的诊断效能

依据快速尿素酶检测、组织切片染色和常规病理学检测三项中任何两项的结果为阳性最终结果即为阳性的判断标准,结果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5种检测方法检测HP结果(阳性率)

检测方法 HP阳性例数(例) 阳性率(%)

粪便HP抗原 61 78.2

唾液HP IgG测定62 79.5

快速尿素酶检测 63 80.8

组织切片染色51 65.4

常规病理学检查 4962.8

表2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分析

检测方法 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粪便HP抗原检测 93.9 95.492.2

唾液HP IgG测定 90.1 90.5 83.6

两项联合检测 90.2 99.3 78.7

P>0.05P>0.05P<0.05

3.讨论

目前主要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的病因,并且和胃癌密切相关。所以如何诊断以及及时诊断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现在临床治疗胃病的首要任务之一,而今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发现了人类的粪便和唾液中存在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抗原,所以利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测定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抗原可能成为理想的诊断治疗胃病的方法之一。而在本次实验中微生物检验技术记性检测的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种微生物技术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均达到了90%以上,本次研究也表明微生物检验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的诊断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检验方法操作简单、而且标本容易获取、对人体没有危害而且在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也是比较突出,所以在慢性胃炎尤其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的诊断分析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季锐.共聚焦显微内镜实时诊断门螺杆菌感染和指导EMR治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陈润花,张厂,苏泽琦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分类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3):156-159.

[3]叶晖,张学智.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9):134-136.

[4]卫金歧,黄雪平,农高惠等.广东珠海地区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体外多重耐药性研究[J].山东医药,2013,53(42):23-25.

论文作者:杨胜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  ;  ;  ;  ;  ;  ;  ;  

微生物检验在慢性胃炎中的诊断分析中的作用论文_杨胜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