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论文_丁锦彦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论文_丁锦彦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逐步扩张,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施工中的核心环节,其工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将混凝土浇筑工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将结合施工实例,分环节分类型对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工艺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逐步扩张,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建筑行业正发生着一系列技术变革,而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施工中的核心环节,其工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就是提高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将混凝土浇筑工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将结合施工实例,分环节分类型对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讨论。

1.混凝土浇筑工艺

1.1 浇筑前准备

1)材料的选择。混凝土实际浇筑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原材多种多样,而为保证其浇筑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其成型效果的美观,就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首先,水为必不可少的材料,往往易被忽视,实际上水质对混凝土的成型和后期环境有较大影响,因此,浇筑过程中切忌使用工业废水或未经加工处理的污水,若采用以上两者,势必会影响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甚至会造成建筑物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在其中居住及办公人员的健康。第二,原料中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及成型,水泥颗粒大小,纯度,加工精度等都需供应商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采用质量合格的水泥,是混凝土材料选择的重点[1]。第三,骨料及添加剂的选取应遵循配合比要求,根据实际需求,如地下室顶板有防渗要求的部位,适量使用防渗剂,应力集中部位添加一定量的抗裂纤维,而若对混凝土硬化时间有要求,则使用早强添加剂,另外,粉煤灰的含量不应大于25%。第四,骨料的选择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标号也至关重要,应根据标号要求,对照配合比,决定添加骨料的量,根据施工要求,决定骨料的粗细。

2)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首先,生产机械设备满足混凝土均匀充分搅拌的需求,其容积、搅拌功率、应满足生产需求,搅拌时注意原料的配合比,并在规定时间内搅拌均匀并生产完成,由于混凝土生产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还应根据季节、天气等的不同,适当的延长或缩短搅拌时间。其次,应保证生产与运输的连续性,做到第一时间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车运输到现场,出产的混凝土由传送装置直接卸载到罐车内,避免重复装填,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应保证罐子一定速度的搅拌,避免混凝土过早凝固,若运输过程中断,超过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终止该车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其他满足时间期限的混凝土。

3)浇筑前清理,浇筑混凝土前,应保证浇筑面的清洁,避免夹渣,反锈。应派专人对工作面进行冲洗,清理多余材料,如口袋、垫块、废钢筋等,若是墙柱交接面,应凿毛并清理剔打出的混凝土,保证新老混凝土的有效连接,总体来说,浇筑面的清洁可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更加顺利,铺设更加均匀,流动性更好,从而成型更加美观。

1.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工艺流程

1)浇筑方案的拟定:混凝土浇筑前应拟定合理的浇筑方案,方案中应考虑到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泵送类型,标号转换。 首先,合理的浇筑顺序可避免出现施工缝,一般采用先竖向结构,后梁板,由短边方向向长边方向浇筑的原则,竖向高度过高的梁、柱结构,为保证施工安全,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先浇筑到一定高度,再等待一段时间后,下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再浇筑上层混凝土,避免爆模的情况出现,若浇筑结构的长度远大于厚度,如大跨度梁等,则应采用斜面分层的浇筑方式,在采用该方法时,应在浇筑开始时从下端开始进行,逐渐向上推进[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现场地形条件及交通情况,选取合适的泵送类型,如结构复杂施工工作面,可使用车载泵,俗称天泵,其优点是机动性较强,缺点是垂直高度不足,使用成本较高,若需将混凝土输送到较高位置,则需采取大功率地泵,其有优点是成本低,输送距离远,垂直高差大,

最后,方案中应明确混凝土标号要求,如墙柱梁板一般采用不同强度标号的混凝土,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就需要将交接位置做好栏设,既要防止高标号要求位置打入低标号混凝土,威胁结构安全,又要防止高标号低用,增加施工成本,具体措施可采用钢丝网,同标号混凝土预制块等。

2)实际浇筑过程把控:依照事前拟定好的方案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还有一些特别的工艺,这些工艺主要用于过程中的把控,在实际浇筑中,防止混凝土料的离析是首先需要控制的,这要求混凝土从输送管道中到浇筑位置的垂直下落距离不应大于过大,一般保证在1米以内,防止混凝土原料在下落过程中离析。浇筑到位后,应采用振捣棒及平板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防止出现蜂窝、狗洞等质量缺陷[3]。

一般情况下,浇筑过程中会出现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断裂的情况,这需要在浇筑前对老混凝土面进行剔凿,增加其结合面的面积和粗糙程度,使其有效连接,或者铺设一定厚度的素混凝土砂浆,在选择浇筑方式的时候应考虑浇筑的厚度,保证其在30cm-50cm之间,避免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均匀的烧滚法。

3)浇筑后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安排合理的养护时间,浇筑完成后,12h内对其进行喷水养护,保证浇筑面的润湿,防止混凝土的凝固开裂,对于硬度和弹性均较小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对其采取洒水措施,在雨天浇筑完成后,应覆盖薄膜,防止雨水将表面水泥浆冲走,影响成型后的光洁程度。

气温较高时,提高洒水养护的频率,防止混凝土的暴晒开裂,气温过低时,应延长养护周期,防止混凝土凝固过慢,并对成品进行保护,减少磕碰。

2.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

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复杂程度高,施工难度大,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缺陷,如裂缝、蜂窝、麻面等,针对以上问题,有一系列工艺可针对性地处理或避免上述缺陷:

蜂窝、狗洞等缺陷主要是由于振捣不到位造成的,因此注重振捣的时间,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保证充分振捣,可有效避免,如出现上述问题,轻微的,可剔凿原有结构面,填以高强度细石混凝土,并将表面处理光洁,若较为严重,则应剔除原有结构,重新关模浇筑。

裂缝的产生则是由于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中断,或养护不到位等原因,出现裂缝后,应针对裂缝的开裂程度,采取对应措施。

对于开裂程度较小的缝隙,首先延裂缝剔凿开,形成八字形凹槽,清洗凹槽内杂质,然后采用堵漏剂对凹槽就行填补,周围延伸一定宽度。

对于开裂程度较大的缝隙,则可使用防水针头,延裂缝注入防水剂,并用抗裂渗透结晶,或SBS材料进行表层处理。或使用高压注浆的方法,将防水膨胀混凝土强行注入裂缝内,将裂缝堵住。

结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建筑施工工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研究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结合先进的施工工艺,严格把控施工流程,是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可靠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保障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完善建筑原材供应市场监督体系,都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国林.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J]. 江西建材, 2015(14):91-91.

[2] 谢晋. 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J]. 中国科技投资, 2014(A18):33-33.

[3] 李玉娟.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工艺[J]. 商品与质量, 2015(25).

论文作者:丁锦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论文_丁锦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