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_韩东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_韩东

韩东(陕西咸阳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构建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新课改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方法策略,对有效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大突破。

关键词:教学情境 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9)05-0091-01

高效课堂是在单位时间内(一节课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研究,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因此,我通过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大胆实践摸索,并结合以前的教学,我认为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是整个教学的前奏、序曲,讲究的是“一锤定音”,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在学生心里形成良好的心里定势,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中有一句常用语:“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话一点不假。甭说别的,单说自然界中的各类动物的生存方式,就是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奥妙无穷。一般的动物,它的皮肤和毛发的颜色是不能改变的。但是,有一种小动物,它的皮下有许多色素块,能够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如果它潜伏在葡萄架上,身体就呈现绿色;爬到灰色的墙上,身体就呈现灰色。这种小动物就叫变色龙。俄国作家契诃夫写了一篇小说,主人公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小说的题目是“变色龙”。那么,奥楚蔑洛夫与变色龙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以“变色龙”来给小说命名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变色龙》。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一下子引到了课文上来,教室里如炸开了锅,学生积极地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了。

二、授人以渔,提高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所谓“授人以渔”就是指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讲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的能力。例如,运用衬托手法,可以突出人或事物,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杨万里诗中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句足见衬托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何其重要。(1)次要人物形象能衬托主人公的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在于勒回国前急切的盼望于勒的到来,当真正见到于勒时就一味的撤离“禁地”而若瑟夫则不同,他不为父母的做法所左右,而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与父母的异常表现和作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2)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原坚的《七根火柴》叙写了无名战士为保全七根火柴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的革命事迹,文中七根火柴的火柴头成了无名战士忠诚于党的红心的象征,它所燃起的熊熊大火给革命带来了光明和温暖,通过写火柴头和熊熊篝火烘托了无名战士形象的高大。衬托的作用就是烘托人物形象或衬托事件伟大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把握衬托的作用,把做课内的阅读转化为做课外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俗话说“手”是人的第二面孔善于运笔的作者不再直接描绘命运的好坏,而是通过“第二面孔”的描写反映人的生活,折射人的命运,展现人的性格。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写了少年闰土的手是红活圆实的,同时也写了开裂的像松树皮的中年闰土的手,两次写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闰土在黑暗的社会里悲剧性的命运,从而反映了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了这一主题。阿累在《一面》中写到了鲁迅竹枝似的手表现了他为了党的革命事业累坏了自己的身体,凸现了革命斗争中人物的精神风采。通过以上两例主要让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典型细节描写这种写法。使学生变分析课内情节转化成会分析同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段的能力。多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利用表演,想象悟情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的改变,他们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越投入,就越能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的意义。在讲《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皇帝、老大臣、骗子、天真的小孩,虽未见其人,但已闻其声,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课堂上,好像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我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把文本中的情景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波澜。

四、打破常规,自主探究

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沿袭着课文从前到后的顺序性讲授,这种传统的讲授法的弊病是把学生局限在自己事先画好的一个圈子内,欲出不能,无形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受到束缚。这恰好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法背道而行。所以在有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课文的先后顺序,真正使他们拓展思维,开辟学习的新领地。如《孔乙己》一文开头便对咸亨酒店大写特写,对于那个社会那个酒店学生是空中楼阁,朦朦胧胧。倘若硬让学生先从乏味的、自己不理解的开头去学,那只能变成“强扭的瓜”了。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语段开始,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断腿后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节,即整个文章的高潮部分。学生能把全文最精彩的语段找出来,我认为学生会很认真的自己去探究,也就很轻松的将其它各情节贯穿起来。

五、课后反思,积极沟通

在每堂课之后,作为教师要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总结成功之处,分析研究不足或失败的原因,并做好笔记,以便于日后的改进提高。除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之外,还可以和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学生的感受,这样就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全体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唯其如此,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才会更快更好地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论文作者:韩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_韩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