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能说“不”?_心理健康论文

你为什么不能说“不”?_心理健康论文

为什么不能说“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期专家:李玲,北京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北京慧源心理中心咨询师,北京广播电台“今夜私语时”青春版心理嘉宾,腾讯网特约心理专家,多家报刊心理专栏作家。

Chooter 1 徘徊在心理咨询所门口

在很多同学心目中,夏可可(化名)是一位温柔漂亮的女孩。再加上学习成绩不错,同学们对她的评价都蛮高的。但是,夏可可却觉得自己活得太压抑,以致她在心理咨询所门口徘徊不已,结果被我“带”了进来。

“我家邻居的一个女生,说话特别直。比如早晨出门碰见她,她觉得我穿的衣服不适合我,她马上就会说出来。看见谁家在楼道里堆东西什么的,她也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虽然有人背后说她嘴上没把门的,但我却非常羡慕她。因为她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活得很真实,而这些,是我无法做到的。”

“我觉得自己活得很窝囊,连对别人说一声‘不’的勇气都没有……大家可能都觉得我这个人宽宏大量,不爱计较。其实,正好相反,我心里是很计较的。因为不敢表达,心里就更烦闷。”

夏可可学习很努力,经常有同学上课不记笔记,考试之前就来借她的笔记去复印。她心里很不乐意,觉得他们不劳而获,还影响自己的复习计划,但是,她不敢拒绝,而是每次都假装开心地借给人家,然后自己回去生闷气。有一次期中考试,后面的同学不停地叫她的名字,示意她传纸条。作弊是夏可可很讨厌的事情,看看自己还没有做完的题目,夏可可想不搭理他,但最终还是没做到。后来那个同学向她道谢,夏可可笑笑没说什么,心里的厌恶感却久久萦绕,也说不清是厌恶自己还是那个同学。

前不久,她过生日的时候,姑妈送她一个汉王电纸书,她特别喜欢,也很珍惜。可是没几天,就有个同学说想要借去用用。夏可可心里是一百个不情愿,便推说借出去了。可是,挂了电话,她的心里却像拉锯般矛盾,一会儿觉得那同学烦人,这么贵重的东西也找人借;一会儿又想,自己都和她说已经借出去了,那就说明自己是可以把电纸书借给别人的,若是不借给她,那不是让她觉得厚此薄彼吗?就这样,第二天夏可可将电纸书忍痛割爱借给了那位同学。

Chooter 2 像妈妈那样累

无奈的表情爬上夏可可的额头,两条弯弯的柳叶眉轻轻蹙起:“您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人很斤斤计较啊?”她不好意思地问我,不等我回应,她又接着说,“我也是鼓足很大勇气才说出来的,我的同学绝对不会知道我有这些想法的。我心里太烦了,现在都不能静下来看书了。”

“听你说了这么多,感觉你很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怕让人失望,总是担心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说。

“是的,我从小就是这样。”说到小时候,夏可可不由得叹了口气。

夏可可的父母在她6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一直是妈妈带着她。妈妈是个极其要强的人,对她要求也很严厉。父母刚离婚时,家里很拮据,可是妈妈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其他亲戚的帮助,一个人挺着。生活再难,走出去都是很风光的样子。妈妈总跟她说再苦再累也不能被人看低了。有一件事情给夏可可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次,一位阿姨来家里作客,带了一些草莓来,进门就让赶紧洗了尝鲜,说刚采的不能搁。夏可可觉得特别好吃,就把一盘子都吃光了。结果,阿姨走后,夏可可被妈妈狠狠训斥了一顿,说她一点出息也没有,尽丢脸。几天后,妈妈便买了很精致的点心带着她去看那位阿姨。而那些点心对于她们当时的条件来讲可以说是奢侈品了,夏可可看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我还是很敬佩妈妈的,她的努力让我们现在过上了不错的生活。可能就是因为妈妈的要求吧,我从小就很懂事,在外人眼里,我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可是,只有我知道,我活得很压抑……”夏可可的声音哽咽了。纤弱的双肩止不住地颤抖。我静静地看着她,也有心痛的感觉。

Chooter 3 把自由还给翅膀

过了好一会儿,夏可可的情绪才平静下来。她掏出小镜子照了照说:“不好意思……”

“给自己哭的权利,也是活得真实的一种表现。”我对夏可可说。很多时候,眼泪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负面情绪的宣泄,是内心力量的表达。

这时,一阵清脆婉转的鸟叫声传了进来,一只花喜鹊扑棱着翅膀落在了窗外的树枝上。夏可可侧过脸去盯着喜鹊,转过脸时,尽管眼里还有眼泪,但她嘴角露出了浅浅的酒窝:“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小鸟。后来有人送了我一只,我把它放了。我觉得鸟儿的翅膀是用来飞翔的,它是最自由的……”

“其实不仅仅是鸟儿有翅膀,我们人也有翅膀,只不过是在心中,所以我们应该还翅膀以自由。”

夏可可含着眼泪点点头。

心理点评:不敢拒绝缘于怕被否定

心理学家认为,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否则,被压抑的需求很容易在内心中形成各种矛盾,导致焦虑、抑郁、烦闷等负面情结的出现,就像夏可可这样。

夏可可压抑自己的内心需求,委曲求全,是因为不会或者是不敢拒绝,其背后是害怕遭到否定。

这与她母亲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年幼的她认为母亲的做法是对的,从小委屈自己的做法成为习惯巩固下来;另一方面,母亲过于爱面子的行为以及对夏可可的严厉,让她形成了“自己不如别人重要”的想法。当一个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时,他具备的那优秀品质就不能在他内心中产生力量。所以,夏可可渴望自由,却不知道如何获得。其实,所谓内心的自由,是对自我的接纳,是在道德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真实自我的展现。

我建议夏可可做如下的尝试。

明确自我的重要性。经常用一些积极的词汇来描述自己,最好能写在纸上,这样渐渐认识到自己是独立而重要的,理应受到尊重,用不着总是放弃自己的权益去讨好别人。

了解拒绝别人的积极意义。“假设一个小小孩要你把他抱到20层楼楼顶的露台上,你若答应了,会怎么样?”这样引导式的提问让自己明白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才是利己利他的。

学会一些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比如,先向对方表示理解或感谢,然后说出自己暂时无法去做的理由,并表示以后有机会就一定尽力而为。这样一来,就算拒绝别人也会给别人留面子了。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夏可可一定可以找回她心中的翅膀。

标签:;  ;  

你为什么不能说“不”?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