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落实《名著导读》有效阅读策略尝试论文_殷海燕

浅议落实《名著导读》有效阅读策略尝试论文_殷海燕

殷海燕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 733000

摘 要:名著阅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中生阅读现状出发,分析了名著导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阅读设想,力求使名著导读活动能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更扎实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名著导读 兴趣 时间 资源 方法

一、阅读背景

有关调查表明,高中生中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有60℅,每周阅读时间超过两小时的不到35℅,而高三理科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小于两小时的居然达到75℅。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名著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等更具有重要意义。很难想象一位高中生仅靠教材而没有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能学好语文。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下过这样的论断:“如果学生什么书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今,语文教学已进入大分时代,名著阅读更成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阅读并且能够收到一定成效,这是现在很多老师都在努力的方向。在这个多元化现代社会,要使得好奇心强、持久性差的高中生养成阅读习惯,开展有效的名著阅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过程。

二、激发阅读兴趣,规划长期工程

名著大多是大部头作品,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再加上时间有限,常常三分钟热潮,有些学生会因为名著的篇幅过长或情节的缓慢等而失去了阅读名著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比如在上《名著导读》课前,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看过名著,这样方能讲解得详细透彻而有吸引力,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可以适当地放映一些与名著有关的电视或电影等视频,增加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名著导读》的教学应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作,教师从高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对《名著导读》的教学工作进行一个全面而又系统的构思。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么我想说《名著导读》教学之计在于高一,因此高一《名著导读》教学工作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高一时教师要思考如何上好这堂课、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如何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与欲望。我们备课组将名著阅读工程周期定为三年,除了课本要求的名著外,还增加了一些其他作品,推荐书目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爱、内容健康、适合学生口味的书籍。每学期读三本,基本上一个半月读一本,三年共读十八本。具体计划如下:高一第一学期:《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高一第二学期:《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高二第一学期:《哈姆雷特》、《三国演义》、《堂吉诃徳》;高二第二学期:《谈美书简》、《边城》、《老人与海》;高三第一学期:《平凡的世界》、《简·爱》、《水浒传》;高三第二学期:《文化苦旅》、《围城》、《堂吉诃德》。这样统一规划阅读内容,每一个时段阅读的书目是固定的,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来选择所读书籍,将庞大的阅读分解在不同的时段,形成了一个系统。这些书采取两种方式来解决,一种是发动学生自愿捐书。每人买一本,一个班买同一本书,读完后集体交换到下一个班级,实现资源共享。每一本书前都注明了阅读者及班级,交接由专人负责,不会发生混乱或丢失。另一种是学校图书馆补充。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再每一种书买10本,以填补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使用,同时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三、保证阅读时间,阅读指导到位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提高阅读兴趣很有好处。高中生学业负担相对较重,自由安排阅读时间容易流于形式。所以我们学校增设了阅读课,将课外阅读引入了课内,学生的阅读时间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组建阅读兴趣小组,一般6—8人,有固定的小组长进行阅读指导,每半个月或一个月组织一次活动,和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阅读量合理安排阅读计划,每周周末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坚持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杜绝教师完全不管的放任阅读式和教师绝对命令的阅读形式。教师在介绍书籍、分享经验、交流感受时应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形成自身对作品最真实的感受,在学生与书籍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有不少学生课外读物读得并不少,阅读能力却未见提高,究其原因大多是阅读方法不对,他们往往是一味追求书中惊险、离奇的故事情节,一门心思看“热闹”,从不认真去想“门道”。结果是书读了不少,收效却不大。因此,当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一定兴趣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上一些读书指导课;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状况,采取个别辅导,努力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1.学会精读与浏览。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2.学会合理分配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正确分配好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时间,合理分配和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在完成课内任务的基础上开始课外阅读。3.学会写读书笔记。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如作记号,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些文章篇幅较长,语言文字相对平淡,但结构独具匠心,学生在理解其内容后整理出提纲来,从中可学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办法。

四、检测阅读效果,开展读书活动

名著阅读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我们在名著阅读中采用了以下活动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1.课前主题演讲。让学生以阅读中获得的内容为素材进行口头三分钟演讲,可以介绍他们各自的阅读经验,也可以开展一个知识竞赛活动,鼓励掌握好的学生,增加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读书报告会。可定期组织学生对一个阶段中大家共同读过的文章进行交流讨论,给大家一个总结提高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读书收获的同时渗透读书方法。经典文章需要精读,必须细细、反复品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努力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 把书本读“薄”, 使大家的思想、认识得以互补,使学生个人得到不同层面的收获。

3.美文朗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赏读成诵的积极性。

4.情境剧表演。在阅读名著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表演,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作品中去,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阅读《哈姆雷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截取一个情节,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和动作,真正融入作品当中去,领悟作品的美。

5.编辑读书报。通过范例引路,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每个学期,我会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名著点击》、《我心中的历史人物》、《历史寻踪》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当然,我也有放开手的时候,不确定编制手抄报的主题,让学生自由编辑,培养创新能力。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古代先贤促膝晤谈,可以在古今中外思想大师的引领下,饱览人类思想的精神宝藏,领略深刻与睿智,品味崇高与激情,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人格的提升。马克·吐温有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所谓名著,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都没有读的东西。”但愿能够通过《名著导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读名著,喜欢读名著,爱上读名著,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旋律!

论文作者:殷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  ;  ;  ;  ;  ;  ;  ;  

浅议落实《名著导读》有效阅读策略尝试论文_殷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