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南地区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探讨_重庆发展论文

关于西南地区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探讨_重庆发展论文

西南地区省级行政区划改革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南地区论文,行政区划论文,省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现存行政区划由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而来。近代以降,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政区无相应的变动,即使有一些变动,也缺乏通盘考虑。因而积累问题甚多,也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前后国务院领导就指出,要把行政区划改革作为战略问题考虑,富有针对性。

行政区划基础在基层,关键在省级。目前省级政区存在的问题,如人口规模过份悬殊,不便于比较和考核;辖境过于狭长,不便于上下通气;不环绕中心城市,不便于省级经济的宏观调控,在川、内蒙古、苏、豫、鲁等省区更为突出。趁重庆直辖市建立之机,本文首先着重四川,对西南地区的省级政区存在问题和对策作一些初步探讨。本文所谈指渝、川、云、贵,广西的政区问题不在本文探讨之列〔1〕。

一、改革规范

行政区划改革,须在目标、框架、原则等方面确立一些规范,以便操作;减少研究、规划、实施等过程中的盲目性、空幻性,增强科学性、有序性。

(一)目标

简化层次,酌情放宽幅度,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最终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加快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管理层次是省、县、乡三级,现实存在的却是省、地、县、乡四级或省、地、县、区、乡五级。层次增加,行政效率必然衰减,并为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铺张浪费更难抑制。于是管理成本大幅度上升,企业和农民负担难以下降,严重阻碍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政区改革、去弊存利,实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大和迫切的战略任务。

(二)框架

为了落实省、县、乡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必须相应缩小省的规模。川、豫、鲁等省,8000多万人口,100多个县,要取消省、 县之间的中间管理层次是很困难的。要取消地级这个层次,只有适当划小省域,并适当归并人口过少的县才有可能。

划小省域以什么为尺度?由于人是行政管理的主体,也是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看来划小省域除了少数地广人稀的边疆,多数内地或沿海省份,似宜以人口多少为尺度,使之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人口尺度当然也要有标准,以及相应的大体的上、下限。人口标准与同级政区的拟定个数有关。

我国省级政区数量的确定,可以参考下述情况。(1 )从历史上看,秦代统一天下设郡36个,加上首都附近的内史,一级政区不过37个,秦末增加为49个。西汉到三国一级政区为州,数量由13个渐增为21个。唐代的一级政区为道,由10个后增为15个,后期演变为47个方镇。北宋一级政区由13路演变为24路。元代建省以来,历经明、清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省级行政单位由15个增加到49个〔2〕。 由上可见我国历代一级政区都未超过50个。(2)从世界范围看, 主要国家的一级政区,澳大利亚仅8个,加拿大12个,印尼和巴西都为27个,人口达9亿的印度28个,日本47个(1都1道2府43县),美国51个(50州1特区)〔3 〕。由上可见世界上的人口或土地大国,一级政区多数在30个以下,少数达40个或50个左右。现代主要国家中,只有苏联的一级政区多达171 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一级政区仍然有89个之多。这里既有历史、文化、民族等客观原因,也有决策方面的主观原因。总的说政区过多增加了行政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3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较人口第二大国印度约多3亿人口,面积居世界第三。 为了减少行政管理层次,一级政区数量的适当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政区数量如果增加过多,必然增加管理难度。而且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目前还较低,所以一级政区的增加最好能做到适可而止。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 我国省级政区改革的目标幅度, 似以45个左右为宜,包括特别行政区,最多不要超过50个。这样的有利之处是:(1)在总结历代和世界各国政区状况得失的基础上, 和一级政区的演变有所衔接,容易为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2 )和我国今后较长时期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手段现代化水平相适应,避免或减少政区变动中带来的紊乱。(3)除了少数边疆地区和特别行政区,12 亿人口由40个左右省级政区划分,每个省平均人口约为3000万(最少2000万、最多4000万,直辖市或都市省可减为2000~3000万)。 每个省下辖30 ~40个县(市),这样就能较好地达到减少政区层次的目标。

政区改革不能没有时间安排。由于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影响深远,所以应当周密、慎重、稳妥。尽可能在学术界和群众当中开展讨论,集思广益。避免草率从事,避免像内蒙古曾经出现过的那样改过来又改过去的事情再次发生。政区改革也不是越慢越好。比较合理的设想:5 年讨论、制订规划或开局,5年取点试行,5年扩大试行,5年全面铺开,这样看20年左右也就差不多了。不能设想一劳永逸,50年或100 年后出现新的情况,再修订就是了。

(三)原则

政区改革应当有原则,学术界和有关方面迄今提出的原则较多。如,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建设,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科学地确定行政单位的层次,等等。这样的原则或许过于笼统,难以操作。或许这些多数可归纳入改革目标,即使作为原则,前3 条也是适用于多项工作的原则,而不单是政区改革的原则。又如,适应个别地区的特殊要求,设立特别的行政单位。这是现行政策的说明,很难说是原则。再如,自然条件、历史原则、有利于民族团结。这些在政区改革中都须慎重对待,但是这些是否构成政区改革的原则还应商榷。政区毕竟不是自然地理区划,要求川、藏的边界按高原和盆地的界限划分,要求长江三角洲和江南丘陵地的政区都按自然地貌划分,恐怕不大切实。有的甚至提出不将不同流域划入同一政区。这对低层政区或许可能,对省级政区是很难办得到的。历史连续性要尽可能保持,但是,如果历史成了原则,改革那就不必进行了。如果换一换提法,如“发展与稳定相结合”、“尽可能保持历史连续性”,是否可列为原则,似可进一步商讨。民族团结是重大问题,但是行政区划如何才有利于民族团结,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做法。需要另文结合实例分析,这里暂且搁置。另一类原则是:充分照顾(考虑)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一致性,其基本精神是合理的,或许措词要进一步斟酌。

80年代后期,笔者针对行政区划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考虑了当时见到的有关意见,提出行政区划的四项原则(《行政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载《政治学研究资料》1988年4期):

(1)行政区划要围绕经济中心。

(2)人口和辖区面积尽可能均衡。

(3)政区管辖境界力求完整,避免犬牙交错和飞地。

(4)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在同一政区内避免过大差异。

这四项是行政区划的专用原则,其涵义和适用将在下文区划的具体探索中阐述。

二、西南省级政区的存在问题

(一)存在问题

首先是四川太大。在重庆改直辖市之前,四川省人口多达11000 万,为现有省级政区平均人口4000万的2.7倍,约为英、 法两国人口之和,管辖县市多达180多个。这样的省显得十分臃肿, 无法实现省对县的直接领导。为此小平同志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多次提出:四川太大、人口太多,不便发展、不便管理〔4〕。

云南省人口约3900万(1994),面积39.4万平方公里。贵州省人口约3360万(1994),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按前述省级政区目标框架衡量,云南省的人口和面积略大,贵州省的人口和面积不算太大。但是这两个省的县市,分别为120多个和80多个,不经过调整和归并, 难以实现省县直接领导。

三省边界犬牙交错,滇东北昭通地区深入川、黔两省之间尤为突出。导致边界线过长,三省政令互相干扰,不便管理。

(二)重庆建立直辖市的积极意义

1997年3月重庆建立直辖市, 在我国省级政区的调整和改革方面拉开了序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在广大中西部建立了唯一的直辖市, 改善了直辖市向沿海的过分倾斜,有利于中西部战略大后方的开发和建设,也扩大了我国应付国际局势演变的余地。

(2)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库大部分和多达近百万占总数2/3 的水库移民在重庆市辖区以内,直辖市的建立有利于水库建设和移民的得当、有序地进行。从这个意义上看,重庆是我国行政区划史上比较明显的省级工程政区。

(3)重庆市3000万人口从四川省分出以后,四川省人口从11000万下降为8000万,从全国第一下降为全国第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太多、不便管理的重负。

(三)现存问题

(1)重庆直辖市的建立固然减轻了四川省人口太多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四川省现紧随豫、鲁之后,都是8000万以上的人口巨型省。超过宁夏17倍,超过海南也达12倍之多。这不仅远超过框架目标省级政区3000万的平均数,也为框架目标最高界限的2倍, 全省县市仍是有150余个之多,省县直管仍是可望而不可及。

(2)直辖市不同于省,一个重要特点是非农人口超过农业人口。京、津、沪无不如此,世界上的大城市也大体如此。现在重庆市的农业人口多达2/3,人们看不出这样的市和陕西、吉林、湖北等省有什么原则性区别。照此,西安、武汉、长春……同样可以设直辖市。前些年重庆市和永川地区合并,报上就流传过一阵:重庆成了全国第一大城市。现在重庆辖区进一步扩大,有的报刊称:重庆为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城市。当然这样的“世界第一”并无科学根据,在世界城市排名榜上也不被承认。而只能是政区称谓上出现了又一个任意性和新的混淆。

(3)现有重庆建成区偏于重庆市的西南, 离重庆市的几何中心忠县、丰都交界一带约200公里。离重庆城区不过百余公里的武胜、 邻水仍属四川省,远离重庆城区达四五百公里的巫溪、巫山、城口却由重庆管辖。这对下情上达和政令下达十分不便,从而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成本的下降。由此也违背了政区围绕经济中心这一行政区划的首要原则,黔江地区各县和邻省犬牙交错状况也较突出。由上可见,这样的行政区划具有较多的不稳定性和过渡性,过渡期的长短取决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变化。

三、改革刍议

(一)积极筹建川南省

如果把建立重庆直辖市作为改革西南省级政区的第一步,那末第二步就是筹建川南省,以彻底解决四川省人口过多,实现省县直管的目的。以宜宾地区为中心,包括泸州、自贡、西昌、攀枝花、乐山及乐山以南所属各县,雅安所属汉源、石棉,加上云南省昭通地区所属各县组成川南省。上述地区共有人口约2800万,面积约13.7万平方公里。这样的划分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四川偏大,川、滇之间犬牙交错这两个问题,也简化了川南高山深谷和四川其他地区地形的差异。这里水能和矿藏丰富,多数地方气候也较好。除了攀钢、西昌发射中心和大渡河等处的电站,现代工业和设施还只是星星点点,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后方基地。宜宾那样的地区中心城市也需要进一步扩展,作为更强有力的一个西部开发中心。

川南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山高水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较大。正因为如此,人们应及早动手。川南宜宾以西,多数地方地广人稀,大凉山区的公路也较难走。建省以前必需把峨边附近到宜宾的铁路建好,以便把西部广大地区和东部更好地连接起来。建省以前和建省当中,还应积极兴建成渝线石门附近经泸州到宜宾的铁路线,以缩短宜宾、重庆之间的行车距离。宜宾~昆明之间的铁路国家已经立项,亦应加快修建。只有形成了大容量和较低运行成本的交通网络,才能形成能发挥较好作用的省级经济网络和得当的省级行政中心,也便于着手下一级政区的调整和归并。

上述地区现有50多个县市,对实施省县直接领导还是偏多。为此所有人口在50万以下的县市,都要考虑合并。两合一、三合一或三分为二,按区位和交通方便,因地制宜地进行。按平均人口80~100万, 合并成30个左右县市较为适宜。川南尽管目前交通还不很方便,但是近百年毕竟已有很大改善,今后还会进一步改善,所以不必拘泥于“百里之县”的成说,县域扩大了,机构精干了,既能抽出大量人力发展经济和文教,也能把县里有限的财力省下来用于交通、能源、教育等为民迫切需要的事业,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适时改建川北省

建立了川南省,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省其余部分改建成川北省,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这块剩余仍有近百个县市、5000余万人口,仍然不便于实行省县直管。为此可将广安、达川两地区12个县市、1000余万人口划给重庆市。至此川北尚余约90个县市、4100万人口,实行县域合并,取消地级政区就不致有大的问题。以平均人口100万计, 合并为40个县左右。除横断山脉地区以外,川西、川中多数地方自然条件较好,比较富庶。合并后县级政区机动财力和发展余地大为增强,整个川北进入小康、达到富裕的时间表有可能大为加快。

川北仍然大些,将在下一阶段进一步解决。也就是在川东和重庆分设时, 将巴中地区和内江的部分地区约700 万人口划出。 那时川北有3500万人口,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30多个县市。由于西部山地地广人稀,所以成都继续作为省会,位置大体适中,符合政区围绕经济中心的原则。

(三)分设川东省和重庆都市省

重庆较长时期内大部分是农业人口,重庆城区又偏处西南一隅,这使重庆市的名称和现实处于不相称状态。这种不相称当条件具备时应予改变,主要条件就是2010年前后三峡水库的建成和水库移民的实现并趋于稳定。

川东省以万县市为中心,包括达川、巴中、黔江地区和涪陵地区的垫江、丰都、武隆三县, 还有湖北的恩施地区。 共计35 个县市, 约2700万人口,面积11万平方公里。这样划分解决了川、鄂、湘之间的犬牙交错,川东山地和川中丘陵也实现了大致分离。这里正是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咽喉地区,三峡水库横贯全境,山川壮丽,发展水运和旅游十分有利。万县居川东中心和三峡水库中段。未来的汉渝铁路(沪渝线西段)将通过利川,现达川~万县铁路已开工,只要东向通达利川和汉渝线接轨,万县的水陆交通就相当方便。未来的万县不但适于成为川东的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也便于对整个三峡库区进行管理。万县和宜宾的发展,也为大西南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城市布局的协调发挥良好作用。

有的主张不动原有省界,只是将原有的省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这种主张过于简单化,不仅对四川不适用,对内蒙古、苏、粤、湘等省区也是不适用的。因为省区改革不单纯为了将省区划小,还要划得合理,从而更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历史地理基础”云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届时具有3000万人口的重庆市,历史任务也将告一段落。将川东省有关部分划出后,和广安地区、内江及所属安岳、隆昌,贵州省的赤水、习水,组成新的重庆都市省或川中都市省,24个县市,2600万人口,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包括常年外出打工的人员,非农人口超过40 %,和原来3000万人口的重庆市比较,较多地接近了城市的涵义。

四川盆地是我国经济、文化和国防建设战略大后方的核心地区,重庆既是西部半壁江山的核心,也和成都同为四川这个核心地区的核心。重庆通过川黔、黔桂等线南联港、穗;通过长江和未来的沪渝铁路东达上海,和沪、宁、汉共同构成崛起的“长江四虎”;成为现代文化、技术由外洋→沿海→西部的传递枢纽;也是西部人力、资源、产品的主要输出港。重庆的辉煌及其在西部振兴中的重大作用,将是21世纪我国地区发展中的重大事态。

如果说重庆直辖市的建立和由此引发的讨论,是我国省级政区改革的第一阶段;那末,川南省和川北省的建立,将是省级政区改革的第二阶段,即重点试验的阶段;如果在今后10年左右或更长一点时间试验取得成功,改革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即在北方和东部沿海扩大试验的阶段。

大西南川、滇、黔个头十分悬殊的三兄弟,通过改革最终将形成川东、川中、川南、川北和滇、黔相对均衡、各得其位的六个省,在我国省区改革中将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

注释:

〔1〕某些学术论著从西南地区得到近便的出海通道考虑, 将广西划归西南。这种区域发展的战略考虑有一定理由,但是从地域上看,广西的省级行政区划,须要和广东、海南等省通盘筹划。

〔2〕周振鹤《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 载《中国方域》1997年1、2期。

浦善新《中国省制问题探讨(上)》,同上1997年第2期。

〔3〕毛汉英等《世界人文地理手册(修订本)》40~47页, 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该书有关日本的统计数字有误)。

〔4〕《人民日报》1997年3月15日。

标签:;  ;  ;  ;  ;  

关于西南地区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探讨_重庆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