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菌斑控制方式对牙周病的影响论文_林娜1,洪文婷2,李思萱2,李昕燃2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牡丹江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前牙周病成为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一种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上以细菌为主的感染性疾病,同时又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始动因素。成年人患病率达50%-85%,是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由于细菌感染是牙周病的主要诱因,因此菌斑控制是牙周病治疗和预防的关键。近几年漱口水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使用漱口水被看作一种时尚。有些人还用漱口水或牙线代替牙刷这一常规的口腔清洁用品。那么漱口水和牙线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对菌斑的控制效果哪一种更好?本文想测试通过牙刷,牙线,漱口水这三种常用的菌斑控制方式。通过三种方式对菌斑的控制效果来讨论对牙周病的影响。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正确的选用菌斑控制的方式,减少牙周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菌斑控制;牙周病;Bass刷牙法;漱口水;牙线

目的 通过采取三种常见的菌斑控制方式后观察对牙周病的影响以及对大众如何选用正确的产品和采取正确的方式控制菌斑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方法 以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的60名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D四组。在经过口腔专业维护,口腔专业人员对牙线,牙刷,漱口水的应用进行正确指导后,A.B.C三组均分别仅使用牙刷。牙线。漱口水。D组为三种方式同时使用。24小时后通过对患者自身菌斑指数和牙周指数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变来统计3种方式的效果

结果 所有纳入的牙周维护期患者均完成了整个实验,无任何不良反应。经过牙刷,牙线,漱口水清洁后A.B.C组PLI.GI均下降,D组(三种方式均正确使用)PLI.GI下降更多。

结论:这三种方式对菌斑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牙刷,牙线是采用机械性的物理措施来进行菌斑控制,漱口水是采用化学方法对菌斑控制.刷牙只能清除40%—50%的菌斑而对于邻面只能清除30%。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刷头要适合每个人的口腔大小。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一日3次。

使用牙线的目的是去除菌斑而不是嵌塞在两牙之间的食物,牙线特别适用于去除扁平牙面或凸面的邻面菌斑,使用时一定要将牙线紧贴牙齿邻面放入龈下方。同时经常使用牙线会使牙间隙增大。所以牙线建议一周使用1到2次,不宜天天使用。

漱口水主要作为辅助清洁手段,最好在刷牙后使用,主要清除舌背,牙龈等软组织。漱口水不是每一种都合适自己,要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来使用。漱口水使用的次数每日不超过3次,每次含约10毫升的漱口水,用鼓漱法漱一分钟,漱完后不要用清水漱口。

文献回顾一:巴氏刷牙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一、巴氏刷牙法又称龈沟清扫法或水平颤动法。是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一种有效去除龈缘附近及龈沟内菌斑的方法。作用为有效去除龈缘附近及龈沟内菌斑

注意事项

选择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每次刷2~3个牙。在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牙时,注意重叠放置前牙舌腭侧如牙弓狭窄可将牙刷垂直,压刷毛进入龈沟及邻间隙约45°角,对着牙长轴作短颤动。颌面的刷牙动作是将刷毛紧压颌面,使毛端深入点隙,作前后牙方向的颤动。

二、巴氏刷牙法刷牙的操作:

1.正确握法,拇指前伸比"赞"的手势。

2.将牙刷对准牙齿与牙龈交接的地方,刷上颚牙齿时刷毛朝上如图示(刷上排牙齿时刷毛朝上,涵盖一点牙龈,牙刷作水平短距离的运动。)(刷下排牙齿时刷毛朝下,依同样的要领刷。)

3.刷毛与牙齿呈45-60度角,同时将刷毛向牙齿轻压,使刷毛略呈圆弧,刷毛的侧边也与牙齿有相当大的接触。(牙刷与牙齿呈45~60度角,并轻压向牙齿,使刷毛的侧边也与牙齿接触,但刷毛不可被牙齿分岔。)

4.牙刷定位后,开始作短距离的水平运动,两颗、三颗牙前后来回约刷十次。

5.刷牙时张大嘴,看到上排右边最后一颗牙。然后由右后方颊侧开始,刷到左边;然后左边咬合面、左边舌侧再回到右边舌侧,然后右边咬合面。如此循序的刷便不会有遗漏。

6.刷咬合面时,也是以两颗牙为一组,来回地刷。

7.上颌后牙的舌侧是较不易刷的地方,刷毛仍对准牙齿与牙龈的交接处,刷柄要贴近牙颈部。

8.此外,刷后牙的颊侧用同侧手,即刷右边颊侧用右手。左边颊侧用左手。同时刷柄可将脸颊撑开,以利视线。)

9.刷完上面的牙齿,再用同样的原则与方法,刷下面的牙齿。

三、Bass 刷牙法 刷牙要领

1.刷牙颈部龈缘

(1)手持刷柄,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呈45°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龈沟,部分至于龈缘上。

(2)以2-3颗牙为一组,以短距离(约2mm)水平颤动牙刷4-6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唇舌(腭)面。注意动作要轻柔。

(3)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放置要有1-2颗牙的位置重叠。

(4)刷上前牙舌(腭)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或进入龈沟,做上下提拉颤动,自上而下拂刷,不做来回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

2.刷颊舌(腭)面 采用拂刷方法,在(2)和(3)步骤间进行以保持刷牙动作连贯,要依顺序刷到上下颌牙弓唇舌(腭)面的每个部位,不要有遗漏。

3.刷咬合面 手持刷柄,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做前后来回刷,注意上下左右区段都必须刷到。

四、刷牙时间及次数

为了保证每个牙面都有足够的拂刷时间,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为了控制牙菌斑,保持口腔卫生与口气清新,至少每天早晚刷牙一次。

文献回顾二:牙线来源,基本特性及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一、牙线的来源

牙线在市场上的出现,堪称洁齿方式的一次新革命,成千上万的人从中受益匪浅,解除了牙科疾病的困扰,保持牙周健康,也减少了因牙科疾病而引发的其他疾病。

牙线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已经是极为普遍,是人们居家旅游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而饭后使用牙线对牙齿进行自我清理,就像人们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

牙线和心脏,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事实并非如此。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6日报道,牙病对心脏的危害一点也不亚于高血脂。使用牙线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大大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为此,美国衰老学专家迈克尔·罗伊森更指出,坚持每天使用牙线,能让你多活6.4年。临床上发现,经常患牙髓炎、牙周炎的人,心脏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这是因为牙髓和牙周组织的感染可以导致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终使你的心脏受“牵连”。

与牙线相比,由于牙签较粗,不能深入到齿缝中,清洁效果大打折扣。牙线则能有效剔除牙缝里的残留物及牙齿邻面上的菌斑。遗憾的是,中国人很少有使用牙线的习惯。

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牙线较安全、卫生。与牙线相比,由于牙签较粗,不能深入到齿缝中,清洁效果大打折扣。牙线则能有效剔除牙缝里的残留物及牙齿邻面上的菌斑。遗憾的是,中国人很少有使用牙线的习惯,牙线可去除80%的邻面菌斑,一些老年人牙齿缝隙较大可能更加适合使用牙线,当前全冠修复比较多,这种修复过的牙齿与邻牙接触比较紧密,导致牙间隙和牙签都无法有效清理牙齿邻面的菌斑,而使用牙线可以清洁牙齿的两个邻面,从而解决一般刷牙不能清洁邻面这一问题,所以应该大力提倡这种方法。

市场上一些杂牌牙线,使用工业双氧水漂白,对人体会造成很大危害,医生建议使用正规牙线。牙线大多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使用,因为使用过的牙线上面的污垢,细菌不能用普通的方式(水冲等)进行清洁,重复使用牙线有百害而无一利。

牙线:用尼龙线、丝线或涤沦线来清洁牙的邻面菌斑很有效,特别是对平的或凸的牙面最好。拉下一段约25cm的牙线,将线的两端打双结形面一线圈,或取约33cm的牙线,将线的两端绕在二个中指上,用右、左手指将牙线通过接触点。两指间控制牙线的距离约1-1.5cm。当有紧而通不过的感觉时,可做前后拉锯式动作,通过接触点,轻柔地到达接触点下的牙面,同时将牙线放到牙龈沟底以清洁龈沟区,注意不要硬压入龈沟以下过深的组织内。

二、牙线的种类

牙线的种类包括含蜡牙线和不含蜡用牙线,聚四氟乙烯牙线,带棒牙线,矫味剂牙线(如薄荷味牙线、水果味牙线)和无味牙线,带状牙线。这些牙线都有共同点:他们都是柔软,富有弹性,使用方便。

带棒牙线,特氟龙牙线,含蜡及不含蜡牙线,很薄而带状牙线较厚。口腔医生可以推荐最合适的牙线。用牙线有不同的形状,如发泡的、扁平的及圆的。

1、含蜡和无蜡牙线

一些牙医喜欢含蜡牙线,他们觉得摩擦力比较大,有助于清洁牙结石及牙菌斑。事实上含蜡牙线和无蜡牙线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含蜡牙线的效果仅仅是稍好。另一方面,有些人发现含蜡牙线比无蜡牙线更容易在牙齿之间移动。

2、特氟龙牙线

这种类型的用牙线使用起来又快又轻松。因为它是由特氟龙制造的,这意味着它不会粘在从你的牙齿之间,它运动起来非常容易。

3、带棒牙线

这种牙线是由尼龙制成,使用方法与其它任何一种牙线相同。不同之处是末端戴一根硬棒,不用缠在手上。另外对于牙齿矫正时比较方便的通过弓丝牙齿的间隙。

4、矫味牙线和无味牙线

有一些牙线添加了矫味剂,例如薄荷、水果味。使用起来口感很好,更令人愉快。还有一种用含氟牙线,能够防止蛀牙。

5、带状牙线

这是厚度比常规类型厚的牙线,主要用于牙齿间隙大的情况。它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牙线。它也是光滑的,可以在牙齿之间顺利滑动。

6、振动牙线

振动牙线易于使用,并有额外的优势。.但是他们也比其他传统牙线更昂贵。

三、牙线的应用

时间:使用牙线最好是每日一次,特别是晚饭后。

适用人群:有条件的情况下(尤其是无大的牙间隙的中、青年人),应尽量使用牙线,这有利于口腔健康的长期维持。

牙线的选择:选择牙线属个人喜好,其实只要用得其法,任何种类的牙线都能有效清除牙菌斑,牙垢。

使用牙线时切勿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牙龈。要用不同节段的牙线进入不同的牙缝内,保持始终以清洁的牙线去除邻面菌斑。高效更安全更健康。

文献回顾三:漱口水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情况,观察漱口水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

一、漱口水的作用及分类

漱口水作为治疗牙周病症的辅助用药,能减轻牙龈炎症,去除口腔异味,消炎抗菌对牙周炎和牙龈炎起一定治疗作用。

常用的漱口水有如下几种:

1.0.12%-0.2%洗必泰液 洗必泰为广谱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有效防止牙菌斑形成,对治疗牙龈炎效果较好。由于它能在口腔粘膜及牙面滞留,漱口后可保持数小时之久;另外,洗必泰在手术后使用,能有效地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但洗必泰味苦,长期使用可使牙齿及粘膜着色。上海411医院口腔牙周科陈铁楼

2.甲硝唑含漱液 早先甲硝唑用于妇女滴虫病防治,近年来发现其在控制厌氧菌感染方面有独特作用。而牙周炎主要致病菌多为厌氧菌,故用于牙周病治疗。特定浓度的甲硝唑含漱液对牙龈出血、口臭、牙周炎以及牙周脓肿有良好的疗效。

3.1%过氧化氢液 又名双氧水,是广泛使用的药物,局部使用有很好的灭菌作用。

4.盐水液 盐溶液有消毒、消炎的作用,使最古老也最方便的消炎漱口剂。如果急需,患者又无法及时得到现成的其他含漱液,可自配制盐水液。

5.其他含漱液,如1:5000高锰酸钾液,2%碳酸氢纳液、复方硼砂液等,都有助于清洁和消毒口腔。

二、长期使用漱口水的危害

1、漱口水容易造成溃疡

健康人长期使用漱口水会造成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失调,出现黏膜溃烂、脱膜甚至坏死症状,严重的会形成多处溃疡。

2、会造成口干、灼热

长期使用含有洗必泰的治疗性漱口水也容易使牙齿及口腔黏膜表面着色,使味蕾的味觉降低,并抑制唾液的分泌,造成口干、灼痛等不适症状。因此药物性漱口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地使用,不能自行长期使用。

3、漱口水不能代替牙刷

对于一些用漱口水来代替刷牙的人,专家提醒,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刷牙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除去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在这个过程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牙刷的物理摩擦,漱口水无法进行这种摩擦,因此无法除去牙菌斑。菌斑危害很大,可以引发龋齿,或者牙周病、牙龈炎,因此菌斑去除最重要。

前言

牙周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牙周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但患者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症状较轻,牙龈水肿,口腔异味,咀嚼进食偶有疼痛等。但随着病情的进展特别是发展到晚期,牙周溢浓,松动,严重可脱落,咀嚼无力,甚至胃肠功能也受到影响,是成年人病理性失牙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对牙周病的预防与治疗也逐渐受到国内以及国际的关注。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牙周病更逐渐成为突出的保健问题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牙周病是由多种口腔微生物引起的以细菌为主的感染性疾病。细菌在牙齿表面存在的方式主要为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其相互黏附并存在于牙齿表面,将牙菌斑从牙齿表面去除后新的菌斑还能不断重新形成,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与细菌。宿主。环境有关,其中牙菌斑的细菌及细菌产物是发生牙周疾病的诱因。因此有效的控制牙菌斑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疾病的主要方法。

国际上主要通过机械性措施,化学方法,天然产物和其他方法等对菌斑进行控制。机械性措施如刷牙,牙线,牙签等来进行清除,化学方法如抗生素,表面活化剂,酶等。天然产物如蜂胶。其他如在光动力疗法和声动力疗法上也有一定的研究。

国内目前以物理方法为主,主要是以刷牙为主,牙线和漱口水均没有普遍应用,而国外目前三种方式都在进行,漱口水和牙线上的应用更为普遍。我们小组想通过对牙周病患者的实验来明确三种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为我们在不同菌斑控制方式对牙周病的影响的结论提供实验基础。

国外目前也通过物理方法如刷牙,牙线,牙龈按摩器的使用等,化学方法通过酚类如漱口液的普遍应用,重金属盐类。在微生物领域如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牙周组织修复治疗。激光冠延长术目前也有很大进展。

我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 将这三种常用的菌斑控制方式归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以科普的形式向大众简明的比较了刷牙,牙线,漱口水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专业和科学的指导。通过宣传,打破传统认知,使大众更加明确基本的口腔卫生保健的常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牙周病的控制和预防带来帮助。

正文

1、病例选择

研究对象需符合以下条件:

性别不限,年龄在18—60岁

(1)左右对称的受试牙区牙齿无倾斜.扭转.拥挤,牙齿排列及牙周组织病变程度相近,局部无菌斑滞留因素,如修复体或充填体等。口内至少有左右对称的6处牙间隙符合此条件。至少保留一颗磨牙或前磨牙

(2)无偏侧咀嚼习惯,无吸烟嗜好。

(3)近6个月未服用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近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实验前和实验期间不使用漱口液,避免食用糖果等甜食,不吃黏性的食物,不咀嚼口香糖,不饮酒,不喝饮料。

(4)未在两周内进行过牙周洁治或手术治疗的患者

(5)无全身性疾病;无影响手部动作灵活性的疾病及弱智的患者。

(6)能坚持按时随访。患者均已签署实验的知情同意书。

研究对象淘汰条件:

1.不能按照专业人员指导使用漱口水者

2.观察期间 使用其他化学药物

3.自行退出者

淘汰病例不做临床效果评价,但列入不良反应做统计

2、牙周炎的诊断标准

(1)牙龈炎症

(2)牙周袋溢浓

(3)牙齿松动

(4)牙周袋形成,深度大于3mm

(5)牙周附着丧失大于3mm

临床检查项目

1.龈沟出血指数(SBI)

检查方法:每个牙分为6个记分单位,颊侧近中龈乳头,正中龈缘,远中龈乳头及舌侧近中龈乳头,正中龈缘,远中龈乳头。以牙周探针从观察牙远中轻轻伸入牙周袋1mm以内,向近中轻轻滑动。30秒后观察出血情况,按标准记分。

记分标准:

0-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不出血;

1-龈缘和龈乳头呈轻度炎症,轻探龈沟后不出血;

2-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血肿,探诊后点状出血;

3-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溢在龈沟内;

4-牙龈呈中度炎症,既有色泽改变,也有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血溢出龈沟。

计算方法 每个牙SBI=每个牙的6个数值之和/6

2.菌斑指数(PLI)

检查方法:先用清水漱口,用棉棒或小棉球蘸取少量菌斑显示剂涂布在牙面和龈缘,然后再漱口,染色区域即为菌斑附着的部位,按菌斑分布所占牙面的范围来划分:

记分标准:

0分——牙面无菌斑;

1分——牙颈部和龈缘处有散在和点状的菌斑存在

2分——牙颈部有连续带状的菌斑存在,但宽度小于1mm

3分——牙颈部菌斑附着面积超过1mm,但不超过牙面1/3

4分——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的1/3,但不超过2/3

5分——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2/3

计算方法:每个牙齿分为4个牙面计分

每个牙PLI=每个牙的数值之和/4

3.牙周探诊深度(PD)

检查方法:用牙周刻度探针测量从龈缘至牙周袋底的距离(mm),用标准25g的力。

记分标准:记分为牙周袋深度(mm)减去2(正常龈沟深度)

4.牙龈指数

0=牙龈健康

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颜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

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

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

turesky 对指数作了修改,提出了更为客观的记分标准。

检查方法:

检查除第三磨牙以外的所有牙的唇舌面,只检查指定的六颗牙医学教育,即16、21、24、36、41、44.先用菌斑染色剂使菌斑染色,再根据牙面菌斑面积记分。

记分标准:

0=牙面无菌斑;

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

2=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

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2,但在牙面1/3以下;

4=菌斑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

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

实验一

Bass刷牙法治疗牙周炎

Bass刷牙法与竖刷法临床效果研究

观察指标:在口腔使用Bass刷牙法前和Bass刷牙法后4周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变化进行评价,包括刷牙次数,时间,方法。牙周健康情况包括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等。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_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使用Bass刷牙法后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比较。使用Bass刷牙法后患者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等均低于以前。P<0.05见表一。

通过使用Bass刷牙法患者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龈沟指数均比

使用前少,p<0.01,提示患者的牙周健康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实验二

漱口水治疗牙周炎

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牙周炎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成人患病率达50%-80%,诱因主要为厌氧菌感染,而细菌主要以牙菌斑的形式附着在牙面上,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菌斑就成为治疗和预防牙周炎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控制盒去除菌斑,一种是使用机械性的方法来清除附着在牙面上的菌斑和牙石来达到减少细菌总量的效果;另一种是使用化学方法来控制细菌积聚,其中代表的方法就是使用漱口水。因此我们想通过实验来研究漱口水的临床疗效。

本实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观察漱口水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注:该实验所采用的漱口水均为氯己定漱口水

实验前均由口腔专业人员向受试者指导使用漱口水的正确方法

漱口水使用的次数每日不超过3次,每次含约10毫升的漱口水,用鼓漱法(鼓动两腮与唇部,使溶液在口腔内充分与牙齿接触,并利用水力反复地冲洗口腔各个部位,这样就能清除掉存留在牙齿的窝沟、牙间隙、牙龈处、唇颊沟等的食物残渣和软垢,使口腔内的细菌数量相对减少,从而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漱一分钟,漱完后不要用清水漱口。

一、实验设计

1、实验方法

采用漱口水作为对照,按模拟平行对照实验进行设计,疗程:以24小时为一个疗程

1-60病例的随机数字由sas统计分析系统产生,分别记录60名患者使用漱口水前牙周情况

临床检查: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

细菌检查:取观察牙位中牙周袋较深的一个牙作为菌斑菌群测定的观察牙。细菌样本采集用带刻度的牙周专用探针轻轻插入观察牙颊侧牙周袋最深部位,来回刮取两次,将带有刮取物的探针立即置入含1ml转送液的转送管中,反复涮洗5次,加盖送检。

2、观察牙位

对每例受试者观测两个牙位,必须是磨牙或前磨牙,位于不同的两个象限各一个牙位。同时进行检测和使用漱口水,每牙检测6个位点(颊侧远中,中央,近中,舌侧远中,中央,近中),取两个观察牙位的目的是增加样本含量,牙位之间各项检测指标不进行统计分析,只进行各项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的统计分析。

临床检查项目:

1.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检测,检测标准如上。

2.细菌学检测

龈下菌斑菌群测定

样本采集,受试者漱口后,取观察牙位中牙周袋较深的一个牙作为菌斑菌群测定的观察牙。细菌样本采集用带刻度的牙周专用探针轻轻插入观察牙颊侧牙周袋最深部位,来回刮取两次,将带有刮取物的探针立即置入含1ml转送液的转送管中,反复涮洗5次,加盖送检。复查时取菌斑标本应在同一牙位的同一部位:(注:对每位受试者共检测2份样本,既观察牙位使用漱口水前后)

标本的处理:将采集的样本在漩涡震荡器中震荡20-30秒,以分散细菌团块,然后用10倍系列稀释度将已分散的样本稀释成10-1-10-3的浓度备用

样本的接种与培养:取适当稀释度,菌斑量极少的样本用100,10-1,10-2的样本各10-1ml分别接种于普通血琼脂和BHIS血琼脂,用无菌玻棒将样本液均匀涂布后置厌氧环境(80%氮气,10%二氧化碳,10%氢气)中培养24h或48h.

结果总结: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总菌落计数

疗效判断

牙周炎为短期内不易治愈的慢性疾病,疗效判断分为显效,有效,进步,无效(含恶化)

疗效结果测定

实验样本一般情况

本实验一共有病例60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48例,平均年龄35.82岁,对照组12对,轻度牙周炎/牙龈炎32例,中度牙周炎15例,重度牙周炎3例。

3.讨论所获的结果为,实验组患者平均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分别减至0.78和0.53,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的平均值1.04和0.63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使用牙线对临床菌斑清洁有效。

全文总结

牙周病是人类口腔疾病中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而且牙周病和全身健康密切相关。由于细菌感染是牙周病的主要诱因,因此菌斑控制是牙周病治疗和预防的关键。我们通过测试牙刷,牙线,漱口水这三种常用的菌斑控制方式,通过比较Bass刷牙法与竖刷法,使用漱口水与牙线后对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通过使用漱口水后进行龈下菌斑菌群测定来比较得出使用三种方式对菌斑的控制均有效果。Bass刷牙法作为日常清洁菌斑的主要措施,漱口水与牙线均为辅助手段。漱口水可一日3次使用,牙线不宜每日使用,一周1-2次不仅有利于减轻牙周病和减缓牙周病的进展,更重要的是,我们想通过此次试验来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正确的选用菌斑控制的方式,减少牙周病的发病率,保护与维持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曹采方主编。临床牙周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

[2]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3]张颖。菌斑控制,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第01期

[4]钟秀芬,李民冬,施春梅,卢其芳,方志欣,梁群,潘美贞,牙周病患者口腔教育前后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第07期

[5]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广东牙病防治,2010年第01期

[6]陈淑,蒋春梅,马骏驰,管兆兰,护理干预对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口腔医学,2011年第11期

[7]邹红玉,诸运清。牙周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9期

[8]徐红梅,李华,杨晓奕,邓辉。应用2种龈炎指数评估口腔卫生状况的改进,武警医学,2001年第04期

[9]张小婷,周超美,菌斑控制预防牙周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的统计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14卷第16期

[10]章锦才,冯希平,台保军,李刚,胡德渝,黄少宏,王伟健,俞大鑫,漱口水与全口健康,广东牙病防治,2008年第02期

通讯作者:林娜(1983~),女,口腔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专业口腔临床医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201610229046

论文作者:林娜1,洪文婷2,李思萱2,李昕燃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常见的菌斑控制方式对牙周病的影响论文_林娜1,洪文婷2,李思萱2,李昕燃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