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_张子琴

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_张子琴

张子琴 旺苍县石桥小学 628205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63-01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红军,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

四、拓展课外活动模式,强化课外阅读范围

小学生的年龄小,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学习中常常因为各种新奇事物而分心,但是他们也会因为不断接触到新奇事物而对正在学习的相关知识非常有激情,并牢记所学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课外活动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课外活动模式一般仅仅局限于春游,或者是组织学生进行有组织的课外阅读,包括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等。课外阅读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作用,但是带着任务的阅读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甚至因为叛逆的情绪对阅读产生反感。实际上,阅读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的时候,要记住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对语言学习产生热爱的情绪,并以此激励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因此,如何恰当地拓展课外活动模式显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中发现,孩子天性之中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本能,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引入自然中,往往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譬如,在一些传统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走一走,用类似于郊游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将学生召集在一起,环坐在花草树木之中,用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这样,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一种倾听的模式中,同时开始在文学的世界中自由徜徉,并且开始逐渐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这就是对日常课外活动的简单拓展,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但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更能够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因为惦念着下一次的活动,也会让学生在日常管理中更加主动地遵循课堂秩序,无形中提升了教学质量。

五、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要想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和提升。

论文作者:张子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_张子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