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实践性研究论文_刘磊

浅谈小学语文的实践性研究论文_刘磊

刘磊(青海省西宁市南山路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许多教师认为语文与科学等学科不同,不需要做实验,因此也没有什么实践性,但现实并非如此,语文的实践性很强,这一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体现,平时可以看到的写信、标志牌、宣传牌等等都与语文学习有关,要能正确的进行语言表达,才能将这些内容完成。那么可见进行语文教学需要与实践结合,提升其实践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性;语文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284-01

语文教学中大多教师会让学生背诵字词、古诗、文章情感等内容,将这内容记住,考试就不会有太大问题,然而这种方式缺乏实践性,笔者看到学生们在进行仿写等内容上就出现了问题,学生常常无词可写,不知怎样表达,还有许多学生知道日记、书信格式但是让他们将内容完成,他们却实现不了,这都是因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性较差,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使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能进行运用,而不是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全放在应对考试上。

一、提升学生语文实践性的方法

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在语文中进行实践,不就是让他们去玩么?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还小,能实践什么,还不如多讲解点知识,让他们记一记、背一背,这样考试分数能高一些,学校满意,家长满意我也没能更轻松些,这种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比较适用,知识点少、内容也相对简单,可是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能运用的内容就太少了。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学生能运用,也就是说,从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更扎实,不易遗忘,而运用时也是学生再一次的学习过程,语文实践性,不但不能影响知识的积累,而且能促进对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很有帮助。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些语文实践性教学方法,以期能给教师们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二、以文辅助,引导表达

语文教材中有描写自然风貌的、有描写宏伟建筑的、有表达情感的还有激励上进的,教师在教学中常会将其中的一些经典词语、句子单独提出为学生分析,这些字词句子的表达效果怎么样,表达什么情感。而将其句子的优美性忽略了,同时一些教师还在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不爱读书呢,写作文用词很俗气,实践性差,其实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能解决。例如学习一些风景、动植物的文章,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一些比较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去仿写,将自己喜欢的景物、动植物进行替换,并且根据自己喜欢内容的特点来描述,因为教师是让学生自己选择的内容,那么学生平时在写作文中用到的频率会比较高,而且小学阶段作文类型并不多,学生经常性的仿写句子,慢慢的就能学会运用了。学生逐渐也有了语言表达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找到内容让学生去进行实践,这种实践形式,不仅能让学生表达较好,还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那么是不是就证明了,语文实践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促进能力的提升。

三、实践活动,有效运用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的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笔者简要举一个实践活动的例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诗歌朗诵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中都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年代与现在小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因此许多学生不能明白诗人们的心境,例如许多古诗是在诗人被贬后所写,学生有时都不明白什么是被贬了,那么让他们去理解其中的情感,学生也只能靠硬背了,古诗中表达类似情感内容的有很多,因此学生使用这种方式就比较容易弄混,笔者在这一点上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当学到古诗内容时,笔者都会举办古诗朗诵会,而这个朗诵会不仅仅是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朗诵,在朗诵前还要请学生讲一讲诗人生平遇到的事件,只要是发生在诗人身上的就可以,这就需要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网络上的资料内容一般都具有关联性,学生在查找中很容易看完这个内容又去看其它相关内容,那么学生掌握的内容就更多了,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学生在朗诵时的情感就比较准确,反复进行这样的活动,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也能有所提高。

2、编辑故事进行表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的文章,在进行这些文章的教学时,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后,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自己进行剧本的创编,进而来表演故事,学生有了真实的实践和体验,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故事内容,能将自己带入到情境中,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名小学生在读一篇关于刘胡兰的课文时,激动的流下眼泪,旁边的学生都在笑话他,一些评论只是说孩子可爱,而笔者认为这名小学生才是真正学到了课文的内涵,理解了当年抗战的不易,在这个事件上所有人都应该表扬这名学生,仔细想想就是成年人又有多少人会体验到那份情感呢?这难道还不值得去反思么?为什么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呢,一方面是因为年代距离现在久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语文实践性,当学生处在那样的氛围中自然就会有所感悟。创编故事进行表演的方式是有效的实践方式。语文实践活动还有很多,例如黑板报、制作宣传牌等等,只要教师用心,处处都能实践。

四、改变作业,提升实践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精神,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实践性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设计调查型的实践作业,根据课业教学任务的安排,设计课外的实践性的调查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调查访问、参观展览和查找资料和数据,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实践性比较强的作业,学生不仅脑子里形成了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不仅有利于写作,同时也使得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等了解当今社会的前沿知识和动态。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布置一项课堂学习过的文章后,设计一个关于这个文章的小作文,使学生在一定的选择空间下,自主积极的学习,从而不断增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谨慎认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语文实践性对学生的作用,并且不断在教学中去寻找方法来进行语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的更多。

参考文献

[1] 经典诵读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研究[J]. 程乔夏. 语文建设. 2015(35)

[2]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 栾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7(02)

[3]小学语文教学的六个向度[J]. 李明高. 教学与管理. 2017(02)

论文作者:刘磊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的实践性研究论文_刘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