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范军军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22)

【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行病理诊断确诊的肿瘤病患,共计50例,将病患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技术(活检穿刺法)进行诊断,而研究组病患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病患的诊断阳性率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患实施免疫组化染色后,病患细胞结构属于变异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与甲胎蛋白表达异常的病患共有20例,研究组阳性率为80.00%,而对照组阳性率为52.00%,研究组诊断满意度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技术运用于肿瘤病理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病理诊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065-02

肿瘤在临床中属于一类较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病发率。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肿瘤疾病的病发率也在持续上升。就肿瘤疾病的初期症状来看并不十分显著,往往有临床症状则易被确诊为中期或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如今,临床对于肿瘤疾病还欠缺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诊断法主要为磁共振成像、CT诊断法为主,这些方法尽管具有确诊的效果,但所呈现出的漏诊率或误诊率也是相当高的。近些年以来,肿瘤诊断加入了病理诊断技术,其效果显著,然而,不同的病理诊断技术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常规技术具体为活检穿刺诊断,此类诊断法能够有效对病灶分期与类型加以确定,但为病患带来的痛苦也是不可忽略的。就当前来看,免疫组化技术被临床诊断所使用,它主要融合了自动免疫染色系统、抗原修复技术、敏感检测系统等不同系统。为比较常规诊断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的临床价值,现对近一年收治的50例入院诊断的肿瘤病患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行病理诊断的50例肿瘤病患,按不同诊断技术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男性病患有15例,女性病患有10例,年龄为43~75岁,平均年龄(54.29±5.16)岁;对照组男性病患有14例,女性病患有11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54.71±5.47)岁。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病患仅运用活检穿刺法进行诊断处理,针对病患的病灶位置与类型实施穿刺活检,以超声为基础进行,将组织取出后对比标准组织。

研究组病患则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运用的试剂包含透明液、甲醛固定液、浸蜡液、脱水液、树胶、蒸馏水、ULTRASEN SITIVETM SP试剂。首先,取出一块组织,将其于甲醛溶液浸泡两小时,再运用透明液处理一小时,之后使用脱水液脱水1小时以及浸蜡液浸泡一小时,将组织埋于石蜡中,常规切片处理,厚度为2μm,完成切片动作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诊断,使用过氧化氢溶液(3%)于37摄氏度状态下孵育10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三分钟,通过高压锅修复2分钟,注意高压锅的温度为110摄氏度左右,运用PBS进行洗涤处理(5分钟),于常温状态下孵育2个小时,再运用PBS洗涤,加入ULTRASEN SITIVETM SP试剂,孵育后DBA则开始显色,最终采用树胶来封固。

1.3 评定方法

判断检测结果,其中包含glyPican-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以及AFP(甲胎蛋白)等,组织免疫化技术染色后若显示为棕黄色表明阳性。运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来评定病患诊断后的具体指标,具体为信任感、心理顾虑以及生理问题,得分数越高表明检查方法对病患所产生的影响越低,检查依从性也更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病患的阳性率以及满意度

研究组病患实施免疫组化染色后,病患细胞结构属于变异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与甲胎蛋白表达异常的病患共有20例,为此,研究组阳性率为80.00%,而对照组阳性率为52.00%,研究组诊断满意度为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阳性率以及诊断满意度 [n(%)]

 

3.讨论

近些年以来,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肿瘤疾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技术(活检穿刺法)进行诊断,而研究组病患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病患诊断后的评分情况,研究组病患的信任感评分、心理顾虑评分以及生理问题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其中,研究组信任感评分为(90.23±9.66)分,对照组为(71.26±4.73)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常规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的优势是相当显著的,此方法在对于肿瘤疾病的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观察组织切片抗原数量级以及于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来进行的,对抗原展开定量、定位与定性的研究,因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为此,临床可以通过免疫组化对抗体加以标记处理,以其显色情况判断组织细胞中的抗原。

临床为了将诊断正确率提升上来,控制假阳性率问题的产生,在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时需要依照下方步骤进行,首先,要完成组织固定,组织固定可以运用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10%),此类固定液与其它固定液相对比,其固定效果更佳,持续时间更长,同时组织在三个月内的阳性率也十分稳定。其次,在对组织加热处理要注意将其放置于最佳温度上(恒温箱设置为60~68摄氏度之间),注意温度不可过高。其三,组织在实施抗原修复时要将修复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在其断开后保证切片的自然冷却,再进行染色处理。其四,免疫组化技术在对组织进行染色时需要对苏木精进行反复染色,注意染色颜色不可过深,这样会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免疫组化技术显色本身为化学反应,即酶促反应,此反应可以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等产生反应,以此来形成有颜色的复合物,且于细胞与组织抗原时间加以沉淀。然而,因肿瘤类型较多,不同的组织标本来源也有一定差异性,其抗原的含量均有也不同,显色反应时间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免疫组化技术在实施染色时要注意切片必须保持湿润状态,孵育时还要控制好孵育盒中的蒸馏水量问题,保证盒子的平整度,确保抗体液体处于均匀状态下,减少假阴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雅萍.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01):139-141.

[2]宋中岳.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4):152.

[3]杨江辉,李莉,于燕,张兆浩,雒文英,李勇,高国强,尹洪芳.免疫组化、特染套染技术在硬化性胆管炎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10):1450-1452.

[4]伍树强.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3):111-112.

[5]陈机琼,黄嘉琴,蔡淑英,蔡美婷.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浆膜腔积液细胞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07):692-695.

[6]陈良娟.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1):64-66.

[7]杨梅.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9):2545-2546.

论文作者:范军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  ;  ;  ;  ;  ;  ;  ;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范军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