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略下少数民族自治州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探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论文

脱贫攻坚战略下少数民族自治州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探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论文

脱贫攻坚战略下少数民族自治州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探究
——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

文 田

(中南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问题严重且具有代表性。教育不足是重要原因。分析教育领域的现状与不足,探寻教育匮乏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力的原因,提出对策提升教育,进而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最终实现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脱贫攻坚;自治州;教育经济

一、问题由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加大人、财、物投入,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扶贫攻坚成效卓著,贫困状况大为改善。但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贫困人数较多、教育发展滞后,资源禀赋不足,脱贫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一直以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短板,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时间节点压力下,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相比起其他地区而言,尤其繁重。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又以三区三州为重点。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要求集中力量攻克“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堡垒。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重点。

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总人口55.11万人,少数民族51.74万人,少数民族占比非常高,达到93.9%[1];目前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14.29万,贫困发生率为32.52%,近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贫困问题严重且具备代表性。甚至可以视作傈僳族为主体的贫困行政区域。如若不能做好贫困化解问题,必然影响到民族间的平衡发展、民族间的团结乃至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怒江州的扶贫攻坚问题,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和现实价值。

贫困的发生问题是多方面的,发展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本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而教育的不足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支撑,人力资本不可能实现积累并且作为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发展进而摆脱贫困。怒江州的贫困问题,教育不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也尝试从教育方面展开分析,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分析教育领域的现状与不足,二是探寻教育匮乏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力的原因,三是提出对策,提升教育进而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十堰市艳湖公园夏季时,每天有近千人前来游泳。公园为加强安全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人人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预防意外事件发生。星星小分队根据该公园工作性质为其培训。现场演练“溺水患者”水中急救,上岸后立即进行地面急救的情景剧,以此加深公众对溺水急救的理解和掌握。

准备正式下水啦!我先是深吸一口气,闭上嘴巴,然后将整个身体投入水中,可游泳似乎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因为我在水里还没游几分钟,就被呛了好几口水。

二、怒江州教育匮乏的现实状况

1.基础教育普及程度较低

2)在△ABC和△A1B1C1中,∠B=∠B1,∠C=∠C1,你能适当添加一个条件,使△ABC≌△A1B1C1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添加方式?说明理由.

2.职业教育短缺

在CNKI期刊论文数据库中,以“主题=移动阅读or手机阅读or社会化阅读”为检索条件,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时间为2018年10月12日,检索到文献记录共622篇。人工查验剔除通讯、序言、订阅广告、无作者等类文章记录81篇,剩余541篇有效文献。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可知,处于核心区的期刊最能集中刊登该学科领域的论文,最能够集中反映该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5]。本文所选取的核心论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作为数据源。

3.高等教育严重不足

怒江州目前仅有怒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和兰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职业学校。其中,怒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现有在校生3195人,设有20个全日制专业,专任教师17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兰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353人,设有4个专业,专任教师40人,34人有本科学历(其中27人是通过函授取得本科学历)。2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教师队伍水平较低。在对村民的访谈中,作者也了解到职业教育发展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例如当前紧缺的“汽车修理”、“电焊”等技术,由于缺少学习渠道和教育资源,这些基础技术教育与培训面临巨大的困难。

“现代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途径”[3]。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提高贫困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水平,调动他们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顺利实现脱贫攻坚,防止返贫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力资本是当前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因为固态发酵体系中存在固相、气相、液相三种界面,物料处于固-气、固-液、气-液界面中。根据界面效应原理,同一种微生物生长在均一相内与生长于二相中,其生长和代谢产物会存在差异,固、液、气三相同时存在为多种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繁殖条件,有利于其繁殖和不同代谢产物的产生,因此造就了固态发酵酿造的食醋,具有独特的风味。

三、教育发展滞后对怒江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1.基础教育发展滞后不利于营造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中软环境建设是基础性工程。软环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困扰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这在怒江州等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表现尤为突出。普及基础教育是提升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自治州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低,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熟悉程度差,不仅不利于掌握生产技术,同时造成了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十分保守、落后,投身现代商业、服务业的积极性不高,发展经济的氛围和动力不足。例如,兰坪县河西乡总人口约18200余人,辖区内少数民族以普米族和傈僳族、彝族和白族为主,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为普米语、白族语、傈僳语和傈僳文,使用国家通用语的占比约为35%。在河西乡一带流传着新“三不孝”即“不考公务员、不找对象、不回家乡”,这种观念影响了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和创业经商的热情,并在类似乡镇具有普遍性。

自治州最新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74%,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77.53%,有近1/4的适龄儿童无法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州普通中学和高中仅29所,在校生31622人,占总人口的5.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1%[2],还有40%左右的人口不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年。例如,在调研中,作者发现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大羊村,共有村民近700人,以普米族、汉族为主。村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5%,60岁以上的群众中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占90%以上。

以江门新会集装箱出口美国的路径为例(图1),集装箱运输量为100 TEU,6辆集装箱拖车同时服务,每辆拖车单次运载4 TEU,拖车运费3元/(km·TEU)+15元/箱次.

2.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教育可以直接提高对生产要求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熟练程度,提高机器设备操作技能并降低损耗,缩短学习掌握新技术时间及成本,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从而直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是技能型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缺口大,部分群众对职业教育有偏见,当地大部分群众仍然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也均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和服务业。群众对知识和技术有迫切需要,但由于缺少学习渠道,缺少正规的职业教育机会,这些基础技术的获得也面临巨大困难,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以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大羊村为例,40至50岁的中年人中,一部分因为不通晓国家通用语,无法外出务工,从事农作物种植、山羊养殖等。另一部分外出务工,因不掌握技术,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难以长期坚持。

3.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制约了经济管理效能提升

在现代生产中,经济管理已成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是影响经济管理效能的核心因素。怒江州规模以上企业少、私营企业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人才不足。例如,在怒江州一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把脱贫攻坚同农业产业发展、怒江大峡谷全域旅游品牌打造相结合,统筹推进怒江草果、茶叶、中药材等峡谷特色种植、养殖业等主导产业培植。类似规划中,由政府牵头、保障投入,最终能否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还是要靠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但自治州一方面缺乏高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缺乏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高等教育滞后,高素质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四、发展教育提升人力资本的对策建议

高等教育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标志,特别在培养本地区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治州目前还没有举办高等教育。截至2016年底自治州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仅有26147人,占比4.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年。

1.4.1 文献筛选 使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梳理,由2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所获取文献题目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2位研究者交叉核对,对有分歧由第3位研究者协助决定其是否纳入。

1.夯实基础教育

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软环境。居民整体文化素质是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是提升居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最优方式。夯实怒江州基础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继续巩固和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适龄儿童按时入学,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通过特岗教师等政策途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育质量。二是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开展双语科普工作。语言是沟通和学习的基础,针对自治州语言对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结合双语科普的不同功能,在技术推广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少数民族语翻译手机客户端,讲解技术知识。在少数民族群众聚集的场所进行科普培训。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和了解,激发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让技术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三是组织党和国家政策宣讲团,在各少数民族村庄选拔农民志愿者,组成“农民讲师团”组织开展理论培训,在关键时间节点,及时组织“农民讲师团”集中学习培训,入村入户宣传,在本村用少数民族语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鲜活的语言将党的最新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4-5]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怒江州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急需懂技术的专业人才,职业教育是批量培养高级技术人员的重要途径。一是,依托职业院校培养各类急需紧缺技术人才。加大对本地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把已有的职业院校办得更好。结合本地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兴办各类职业院校,重点加强农林、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机械工程等专业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建设农林专业,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科学种田。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为自治州拥有丰富的优质资源提供更加多元的,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销售渠道。建设机械工程专业,为现代化农业提供更多懂机械操作的人才。二是,建立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加强技术示范和培育,补充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原则,建立养殖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建立双语科普示范点,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科技“二传手”和科技示范户、生产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种养技术水平。三是,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普及实用技术。了解重点发展的产业,把村庄的扶贫规划作为选择技术的依据,采取“集中培训”和“点对点帮扶”相结合的模式,推广当地所亟需的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专家通过信息、图片等方式进行沟通,实现远程会诊,资源共享[6]

3.加强高等教育

经济管理已成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促进怒江州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懂经济管理的高级人才。怒江州高等教育资源紧缺,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有限,留不住,引不进,基础教育薄弱导致本科升学率不高。加强怒江州高等教育,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条件,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计划、定向招生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人才。二是充分利用外部高等教育资源。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三是,加强自身建设,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需要多方面条件支持,是长期的过程,要做好长远规划,从做好基础教育开始,逐步夯实基础,为发展高等教育创造条件[7]

五、结 语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政策和资金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关键要在“人”上下功夫。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经济持续发展阶段,大力发展教育,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是补齐短板、支撑少数民族自治州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加大教育投入,解决科学文化素质低、生产技术落后、沟通理解能力差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教育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才能更好解决信心不够、动力不强、潜力不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194-195,206-207.

[2] 怒江州统计局.怒江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8-11].http://www.tjcn.org/tjgb/25yn/35691_3.html.

[3]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85.

[4] 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16):7.

[5] 李川南,段建琴.坚决打赢打好怒江州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2):134.

[6] 刘苏荣.“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15):57.

[7] 罗华玲.云南省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Research on Educatio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of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s under the Strateg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aking Lisu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Nujiang in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EN Ti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South-centre Minz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Abstract :Lisu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Nujiang in Yunnan Provinceis one of the deep poverty areas in“three districts and three prefectures”,and the poverty problem is serious and representative ,the insufficient education is the major reason.This study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insufficient education causes of the poor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study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education, and then realize the value-added of human capital canpromote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goa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autonomous prefecture;education and economy.

收稿日期: 2019-09-06;最后修回日期: 2019-10-12

作者简介: 文田(1988-),女,湖北天门人,助教,主要从事教育经济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章编号: 2096-1383( 2019) 06-0539-03

中图分类号: F063.6

文献标志码: A

(责任编辑 董邦国)

标签:;  ;  ;  ;  

脱贫攻坚战略下少数民族自治州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探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